互聯網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文:枯木

您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富人越來越富,而且身價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令人咋舌。根據福布斯中國首富排行榜統計,2000年榮毅仁家族以資產150億元成爲首富,2010年首富宗慶後家族資產達到800億元,到了2020年,馬雲以4377.2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富豪榜首,馬化騰以3683.2億元名列第二。

在福布斯財富榜上榜的幾百名富豪裏面,上榜門檻爲15.5億美元,也就是說,十幾二十年以前首富的資產,竟然有可能排不進前幾百名,而且上榜者總財富從去年的1.29萬億美元飆升至2020年的2.11萬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全國的GDP總量才14.36萬億美元(98.85289萬億元),僅僅前幾百名富豪的資產就佔據了近1/10,可見富豪團體的資產是多麼龐大!

而財富榜還有個趨勢,那就是前些年的房地產巨頭逐漸衰退,而互聯網巨頭勃然興起,尤其是近幾年進入高速膨脹的狀態。這些巨頭得益於網絡的飛速發展,不斷攻城略地,從最初的通訊生活、電子商務、遊戲娛樂等行業,逐漸延伸到金融、教育、醫療、數字、安保等行業,有的佔據半壁河山,甚至完全壟斷市場,搖身一變成爲資本大鱷,儼然成了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操縱者。

就像很多有遠見的經濟學家評論,如果一個國家依靠房地產支撐GDP,那麼很可能會帶來經濟潰敗。因爲人的出生率和增長率基本上是變化不大的(最近幾年還出現下降趨勢),然而無休止的賣地開發,最終只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泡沫破裂,經濟陷入大蕭條,九十年代的日本就是前車之鑑。

幸運的是,有關方面看到危險信號,於是在不斷削弱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並且嘗試軟着陸,扎孔放氣,冀希望於房地產泡沫緩慢釋放(這就是房地產稅爲何二十餘年一直無法出臺的原因之一)。不過,泡沫就是泡沫,終歸會露出原形,沒有一個行業會永遠增長,有高峯就有低谷,週期性的波動在所難免。這就是爲何近些年房地產企業在排行榜上逐漸消退的原因所在。

再看現在財富榜的佼佼者,自然是互聯網巨頭一馬當先,搴旗拔城,蜚聲中外。那麼,互聯網巨頭的崛起對國民經濟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我們要肯定,互聯網的崛起和飛速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衍生創造出一系列跟互聯網相關的新的經濟模式,給我國傳統的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和變革,既有利於國民經濟向好發展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好的一面就是方便了人們的通訊社交、生活消費和娛樂休閒的需求,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縮短了交易距離,因而互聯網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受衆越來越普及。而在廣大用戶的支撐下,相比傳統企業需要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資本積累,互聯網往往三五年就可以造就一個龐然大物。

然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本來從理論上講應該不存在),因爲互聯網創造了很多鑽營投機的機會。按說互聯網是個新的運營思路和經濟模式,其出發點是提供快捷便利低成本的服務,落腳點是薄利多銷,龐大用戶購買力支撐着最低成本,以獲得最大邊際收益,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

然而,我們忽視了企業的目的和商人的良知以及社會責任感。按照科斯理論,企業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本質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通過企業使得價格變得合理。然而科斯卻忘了壟斷,在行業壟斷下,遊戲規則由壟斷者制定,基本上可以隨意定價。再一個就是,目前不少企業家缺乏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一味地唯利是圖,創業之初的爲國爲民之類的豪言壯語,在功成名遂、落落大滿後就拋擲腦後,飛到爪哇國去了。

因而,這些互聯網巨頭,在龐大資本的支持和配合下,佈局之初,密集轟炸,低價誘導,價格戰、補貼戰,瘋狂灑金燒錢,以不正當競爭的方式吸引和誘拐最多的用戶,從而掃清市場資金實力稍差的競爭者,再進行兼併重組,徹底一統江山。然後一旦人們形成習慣,就露出猙獰面目,在大數據支撐下,殺熟成爲尋常套路,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斷上漲服務(商品)價格,結果一舉收回以前的投資,還賺得盆滿鉢滿,於是資本身價不斷暴漲。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誇大其詞,而是活生生的事實。諸如互聯網企業衆多燒錢低價競爭事件,電商平臺二選一事件,高佣金高抽成盤剝事件,共享單車漲價事件等,甚至有直銷騙局,P2P暴雷,網貸驢打滾等惡劣事件引起公憤,至於侵犯隱私,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隱形加價等等,更是習以爲常,而這一切,並非是互聯網繁榮帶來的危害,其實歸結到底是某種程度上監管的缺失和企業家缺乏社會良知造成的。

因而,互聯網的興起和繁榮,要一分爲二地去看,雖然互聯網本身是對社會有益的,可是企業巨頭卻在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一個企業,能夠長久地生存下去,除了需要好的運營思路外,最重要的是信用和商譽,一旦失去後者,即便是前面撈得再多,也會轟然倒下。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少有企業能夠高瞻遠矚,往往鼠目寸光,唯利是圖,盡最大可能在過度薅羊毛,這樣的企業,能長久嗎?

再一個,互聯網本身雖然是高科技行業,然而,我們國內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算不上高科技,不少是喫別人的冷飯,很少缺乏創新性,而且大多數核心技術和機密都掌握在其他人手裏。這就是爲何當國外敵對勢力制裁和遏制我們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痛心疾首,原來我們一直遊走在覈心邊緣,真正的“芯”是別人的,我們的很多企業只不過是團花簇錦的“化妝品”而已。

而這些,巨頭們也許是沒有看到或預料到,也許是故意裝聾作啞,充楞裝傻。大家都知道高科技需要太多和持續的資金投入研究,並且成果轉化率較低。而放在面前的大蛋糕是,只需要玩玩資本運作,做做報表,刷刷數據,粉飾粉飾,就可以上市割韭菜,資本可以成百倍千倍的翻番,爲何要去做出力不討好的辛苦研究?就像網紅那樣可以靠臉喫飯,有幾人真正在乎內容?

前面說了,企業是牟利的,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賺錢天經地義,作爲小老百姓,我們無能爲力。可是,你們這些巨頭,富可敵國,錢已經成爲符號,爲何還盯着“孔方兄”不放?我們不敢苛求你們非要爲國爲民做貢獻,不敢強求你們去投入到對社會真正有貢獻的行業,可是,我們想請你們不要再和小老百姓爭這些蠅頭小利了。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很多傳統行業受到極大衝擊,諸如零售製造業、新聞出版、廣告餐飲、保險金融、娛樂影視等行業,有的舉步維艱,甚至逐漸消失,這是社會變革和變化的必然,因爲質優價廉便捷高效的服務最終會代替以往的高價商品。然而,如果在侵入一個行業以後,只是爲了攫取利益,低價傾銷是爲了佔領市場,然後再進行漲價以控制市場,那麼,勢必引起社會倒退。

這不,巨頭們在購物、打車、外賣、共享等行業幾番惡戰搶奪後,最近又開始新一輪動作,紛紛佈局社區團購拼多多,美團、滴滴、京東、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佬們無一例外的開始地盤爭奪戰,同樣的燒錢模式,同樣的低價無序競爭,同樣的的套路即將上演,最後,被薅羊毛的永遠不可能是巨頭,而是廣大的消費者。

以至於《人民日報》都不得不溫言相勸:“別隻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可是,可是,這些習慣於掌控市場的巨頭們,會聽嗎?再一個,即便是聽了,下一個無序競爭又是哪個行業?我們拭目以待。

2020/12/12榆木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