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認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冬至過後,守護陽氣

1

食療進補

冬至是全家團聚的大節日,一定要回家喫飯,而且要喫滋補的食物。“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的習俗是全家喫湯圓,北方的習俗是喫餃子和餛飩。

“冬天進補,春天打虎”,冬至過後更是大補的最佳時機,但儘量避免過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因爲冬季喫的肉類等肥甘厚味較多,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辛辣食物一下肚便生陽動火,內熱積聚,鬱熱上衝,與痰一起變成痰熱之邪則更麻煩。所以建議在食用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喫一些補充津液稍清涼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

生蘿蔔生津止渴,去風熱,抗病毒,熟蘿蔔健脾消食,降濁氣,化痰。如果這個季節有輕微的乾咳,馬上喫幾片生蘿蔔,感冒的時候或者有痰的時候可以用白蘿蔔煮水喝。北方室內有暖氣比較乾燥,最好用上加溼器,多喫滋潤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膩之物。如果上火了比如口腔潰瘍等,可以喝上幾天烏梅三豆飲。

2

禦寒保暖

冬至是冬天到極點之時,看起來一片蕭瑟,沒有生機,其實陽氣馬上要開始萌芽,這是天地陰陽轉換的關鍵節點。冬至開始,進入了“數九寒天”。從今日起,爲“一九”的第一天,直至“三九”會越來越冷。所以,注意保暖,保護陽氣不受寒氣所傷是必須的。“寒則澀而凝之”,人體氣血運行會在此時變的更加緩慢,如再爲寒邪所傷,則周身氣血更易發生擁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患者,尤其老年人應特別注意保護自己不受寒邪所傷。出門應帶帽子、圍巾,重點保護頭部、頸部、胸腹部,因爲此時爲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

但需注意的是,溫暖也應適度,以自我感覺不燥熱,身體不出汗爲宜。過於溫暖,身體處於出汗狀態,則不利於陽氣閉藏,反而更易生病。

3

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爲"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4、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爲界限,低於35℃者爲體溫過低。由於老人出現低體溫後,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4

避免過耗

冬季主閉藏,閉藏的過程也是保護陽氣的過程,是身體養精蓄銳的過程。所以早睡晚起,不做劇烈運動,不出大汗,減少思慮,減少慾望等,都是幫助身體在閉藏。一天到晚捧着手機,追劇熬夜,夜跑,晚上各種爬梯……都是在任意地消耗身體寶貴的腎精和陽氣。

《黃帝內經》中說: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現代人正是在把反常的生活方式當做正常,怎樣收斂心神,淡定從容地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重要的功課。不要等到身體亮起紅燈,發出嚴重警告了才悔之晚矣。

5

護心陽

冬至時,陰氣最盛,陽氣歸零,如果身體某方面的功能比較弱,冬至前後的反應就會比平時明顯。這個時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裏的陽氣不足。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蓋冷,這些都是陽虛的信號。

冬至後,人體心陽最弱,最容易出現問題。有些朋友冬至前後感覺比平時難以入睡,特別是到夜半時分,很可能是心陽不足,是心臟功能變弱的信號。發現身體異常要及時就醫。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每週燉一兩次羊肉湯喝。

6

心情愉悅

冬至期間,草木枯衰、天寒地坼的自然環境常使人觸景生情,抑鬱寡歡,情不外達而鬱於內,易致氣血失和,諸病皆生。

七情和悅乃健康長壽之基,也是養護脾胃的核心要素之一。臨證常強調“藥以治病,醫以療心”,十分注重與病人的交流環節,對於此類疾病患者,常通過傾聽、疏導、安慰等方法消除患者顧慮,減輕其負面情緒。

並擅用玫瑰花、合歡花、白梅花等花類中藥疏肝和胃,行氣解鬱。蓋因花者,味香可調神,氣芳可闢穢,質輕而靈通,性質溫和,非燥烈而無以傷陰,具有良好的活血理氣,養心安神功效,尤適用於伴情志不遂的脾胃病的防治。

冬至一陽生

冬至和夏至一樣,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兩個節氣。(冬至比夏至更厲害一點)

在這晝最短、夜最長的冬至節氣裏,我們要過一段什麼樣的時光呢?

「冬至一陽生」,古時冬至放假7天,因此時正是天地陰陽相爭的關鍵時刻。「節」,亦是「劫」。

我們沒有這樣的悠長假期,在冬至前一天(今天),進入安身靜體的狀態,平復自己,讓身體中的一息真陽,慢慢發展壯大。

冬至,一段減省慾望的日子,一段蓄勢待發的日子。

1

冬至前後,避開它,一個冬天不生病

冬至前後,有一種很可怕的東東,會不定時出沒,那就是——風。避開他的物理攻擊和魔法攻擊,整個冬天都不容易生病。

避風是非常重要的。

「神仙也怕腦後風」、「風者,百病之始也」。

防範簡單的風寒,相對容易。降溫的時候,幾個穴位集中的關鍵部位穿暖了就行。

後脖頸:圍巾,一定要多繞幾繞,整個後腦,後頸都保護到,這是帽子和衣服之間的薄弱之地。

腰腹:艾絨肚兜,貼身背心

膝蓋,腳和腳踝:護膝,長筒靴,高腰襪子,厚底鞋子

防風寒好辦,冬至前後,更需要防範的,是「虛風」。

「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聖人躲避風,需要像躲避射來的箭矢與投來的石塊一樣。這裏的風說的可不是普通的風,而是在八個重要的節氣前後,刮起來的虛風。

八個重要的節氣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什麼是虛風呢?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爲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爲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

可以說,虛風,就是一種不那麼正經的風。

對冬至來說呢,正常的風向,是西北風,寒冷而正經。而不正經的風呢,就是從南方或者東南方吹來的風,也就是虛風。

那麼多大的風纔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5級。

《靈樞九宮八風》:太一居五宮之日,疾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佔貴賤。

所以我們要躲避的就是這種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之風。起碼爲5級以上的風。

也就是說:在冬至當天和前後一天,如果發現5級以及更大的風,而且風向是南風或東南風。這種風主傷害,如果再逢人之虛,輕則感冒,重則大病。就算是身體健康,受了這個風都有可能給健康埋下隱患。

這三天(冬至前,冬至當天,冬至後一天)如果能避開這不正經的風,這個冬季很多疾病都會避免於無形。這個週末,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宅着,是對冬至這樣的大節氣,最好的尊重。

要出門的話:

儘量不要在戶外停留,穿好防風的衣服 ;

頭頸部重點防護:圍巾、帽子;

要出汗,如果出汗的話,更要注意避風;

如果是體弱的人,無論刮不颳風,都在家休息爲好。

今年很幸運,冬至前一天在週末。冬至當天如果要去上班,穿好防風的衣服,戴好圍脖,彆着涼,彆着慌,早做準備,欣然前往。

2

冬至大如年,睡覺大過天

節氣是一個坎,天地間有變,體弱的人會感覺不舒服,病弱的人,特別容易在節氣的時候,挺不過去。因此,大節氣,要從節氣前一天開始養。

你可能聽說過,抽菸,喝酒也長命百歲的人(當然並不提倡,只是舉例),但是你一定沒聽說過天天熬夜也會長壽的人,熬夜,對身體真的很傷很傷。

我們不能冬眠,但是冬天的睡眠時間,一定是四季中最長的。

亥時(21~23點)上牀,子時(23~次日1點)深睡,如此陽氣入陰,與一陽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

連續3天,深睡飽眠,讓身體平安地度過陰陽轉換的時刻。

睡前可以做做「還陽臥」。

方法是這樣:睡覺時,身體自然平躺,髖關節放鬆,腿似環,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最好直對着會陰(如果能頂着會陰最好)兩手心放於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

保持還陽臥15分鐘後,再伸直腿,就很容易睡着。單獨做還陽臥,因爲姿勢比較較勁,抻筋,很難放鬆下來,不容易睡着,但是好處是這個姿勢會把氣血往下引,漸漸會感覺手心肚皮發熱,腳心發熱。不要着急,保持15分鐘左右,自然伸直大腿,這時候很快便會睡着啦。我們平時想的太多,氣血能量都在腦子這裏,自然睡不着。

3

敲敲膽經,幫助生髮

冬至一陽升,是陽氣生髮的日子,藉助節氣的力量通經絡。冬至前後,多敲膽經,手動幫助陽氣更好的生髮。

方法:找到大腿外側褲縫的位置,手握空拳,稍稍用力,自上而下地敲10分鐘,從大腿敲到膝蓋,最好是在上午的陽光底下,敲至身體發熱。膽主昇陽,這個時候,敲敲膽經,幫助氣血更好的萌發。

整個冬至節氣都很適合敲膽經,冬天進補多,如果身體的經絡不通,相當於身體裏的河流不夠順暢,那麼進補來很容易上火,多敲敲膽經,讓經絡暢通,喫進來的食物纔會更好的變成氣血。

而不是「氣有餘便是火」的火氣,擾亂身體。

敲久了就會發現,手疼真的很影響堅持,拍打板更好着力,也更好把力聚到一個點上。手不疼,力道還特別往裏滲透。建議來兩個,左右開弓,別提有多爽了。坐着站着都可以敲。

冬至過後養生核心

滋陰、藏陽、斂心陽、強脾胃。

給明年春天陽氣生髮打好基礎,提供能量。

因此冬至養生我們就要做好:

1

防寒

寒生百病。

此時天氣極寒,“冬三月,乾冷凍皮肉,溼冷凍筋骨”;在長江以南溼冷的地方,穿得再厚,我還是能感受到,肩胛骨處的寒意。

受寒就是耗損陽氣!

老年人因陽氣過弱,最好中午以後再出門!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出去曬曬太陽,補補陽。

2

滋陰

01. 睡好覺。

南懷瑾老先生說過:“中藥、西藥都不如早點睡覺。道教:我還是相信睡覺”。

睡覺就是順時養陰,以斂心陽。這個社會能靜下心的人才是狠人!

想好好睡覺,晚餐7分飽,隨時隨地輕輕按揉太沖穴、大陵穴消除肝火、心火,睡覺之前溫水泡泡腳,搓搓腳底板。實在不行,我前面說過喫幾天“褪黑素”,總之這幾天要睡好睡飽!

《五經通義》:冬至後陽氣始萌,陰陽交精,萬物始成,氣微在下,不可動泄。冬至後是天地人體積蓄精氣,養育陽氣的時機,要節制房事。不只是房事,《後漢書》中也說:男子貴在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志以養其血。否則傷伐生機,禍患暗生。

02. 泡腳。

身冷腳下寒,而冬至寒氣通於腎,因此上牀之前,泡泡腳,搓搓腳底板,也可以艾灸湧泉穴、太溪穴,不僅滋腎陰還溫腎陽,更可以助眠。

泡腳、搓腳、艾灸,都要忌汗!

3

強脾胃

冬至時節,脾胃蠕動慢,忌暴飲暴食!羊肉再好,喫多了,要消化它還會消耗陽氣!

冬至健脾養胃,除了不暴飲暴食之外,還可以艾灸中脘穴20分鐘。

當然,我更提倡推腹:推腹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強脾胃!特別是對脾胃功能弱,或者是陰虛之人最好。

冬至過後,善護陽氣,避免過耗

比起暖冬而言,寒冷的冬天是件好事。北方有句民諺,「瑞雪兆豐年」,下雪的冷冬封藏之力才足,來年開春纔有足夠的能量去生長化育。

人體也是如此,冷冬更養人,我們正好藉助這股強勁的封藏之力,把陽氣養足、潛藏好,來年才能正氣滿滿,邪不可幹。

尤其是從冬至開始,一陽始生,身體的陽氣就像小火苗一樣,要是不好好養護它,來年各種小病小痛也夠受的。

我們還是從日常生活中找找原因吧。反思一下,冬天我們常做的六事裏,有多少件做錯了,白白耗散了自己的陽氣呢?

1

子時不睡,陽氣不復

中醫認爲最佳的睡眠時間爲亥、子、丑三個時辰,也就是從晚上21點到凌晨3點。這6個小時相當於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最宜入睡休養。尤其是子時(23點~1點),我們最好是在睡眠中度過。

爲什麼子時一定要睡覺呢?子時是晚上23點到凌晨1點,此時陰盛極,陽始生,這樣的陰陽態勢在一年之中是冬至,在一天之中就是子時。子時正是生機復元的時候。錯過了子時,一天都會沒精神。

《靈樞·營衛生會》說:「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明明白白說子時就是人身血氣相會、萬民皆臥,大家都睡覺的時刻。

有的領導人日理萬機,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還精神充沛,最關鍵的是,子時一定要睡。出家人過午不食,每天也要幹活,凌晨三點就起牀,也是子時務必睡覺。

如果子時不好好休息,去熬夜甚至去夜跑,精氣神就無法歸藏了。就是像冬天裏的蜇蟲、蛇類,如果提前發其蟄藏,輕則打不起精神沒有活力,重則「僵仆」,直挺挺的倒下,容易猝死。

2

嗜食辛辣,陽氣升散

冬季飲食裏,我們有個很常見的誤區,老覺得喫辣暖身,不會感冒。殊不知,嗜食辛辣會使人精神亢奮,過分耗散陽氣,導致陽氣虧虛。

我們說的「養陽」,並不是簡單的喫陽性辛熱的食物,而是要順應天時,順應陽氣的性情去補養。

比如內經說「春夏養陽」,春夏季陽氣在表,是往外、往上生髮的趨勢,所以可以適當喫點辣,多運動出汗,讓陽氣升散疏達。

但到了秋冬,尤其是冬季,陽氣潛藏在下,就像樹木,枝枯葉落,陽氣都潛藏到根了。這時候要養護陽氣,就得順從陽氣沉潛的特點,別輕易去動耗它。

愛喫辣其實就是饞,要說解表散寒它真不如生薑。麻辣火鍋之類偶爾喫喫解饞還行,別老喫。真要着涼了一杯溫通茶 就能很好的解決,效果比辣椒好多了,家裏有老人孩子體質不好容易感冒的話,最好常備。

冬天要是怕冷防感冒,最好還是用些取暖設備,穿暖和些,尤其是雙腳要保暖,羊毛襪毛毛拖都用上。清溼中於下,溼寒之氣都是從腳底傷人的。不要輕易耗用寶貴的陽氣去禦寒散寒。

3

運動大汗,陽氣耗散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話倒是沒錯。但也有不少事與願違的情況,不僅沒有從運動得益,反而傷身害命。平時堅持鍛鍊看起來身強體健的人,甚至本身就是運動員,倒下就是大病,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爲什麼運動起了反作用呢?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講記》中提到「動能生陽,也能耗陽」,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陽氣足但氣血不暢,比如飲食厚膩、久坐不動、思慮過度的人。

但要是氣血虧虛的話,還是不要劇烈運動了。平時爲了追求形體健美,強行加大運動量也要不得,這會導致「形勝氣」,看起來壯實臟腑裏氣血卻虛得不行,這是主夭亡的。《四診抉微》說「形勝氣者夭」,就是這個道理。

除了因人而異以外,運動的效果也因時而異。《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提醒,冬三月要「無擾乎陽」「無泄皮膚」,冬季大量運動出汗會影響陽氣的收藏,尤其使腎陽受損。

具體到一天之中,白晝陽氣行於表,運動昇陽,所以應該在白天進行。晚上陽氣要入陰,這時候運動就會對人體氣血的自然節律造成干擾了。但現代人白天都沒時間,只能晚上運動健身,這就要權衡一下利弊了。

陽氣足又鬱而不疏的,早上白天實在沒空的話,可以在傍晚,最遲不超過晚9點,適度運動一下,輕鬆微汗爲度。但冬天也不要每天練,畢竟是爲了健康,也不是職業競技,有張有弛纔好。

4

熱澡過度,腠理開泄

天氣冷了,很多人一洗澡就浴霸開得大大的,水溫調得高高的,恨不得呆在沖涼房裏不出來。趁着冬寒去汗蒸桑拿泡溫泉的人也是,到處人滿爲患,大冬天的非得把自己弄得大汗淋漓不可。

要知道,洗澡是會耗散身體氣血的。冬天人體氣血一般都表虛裏實,洗澡汗蒸一類,會使得腠理開泄,把陽氣都趕到體表去,臟腑氣血不足,神就失守,所以時不時會聽說桑拿汗蒸有人休克的事。

最直接的感受,很多人都覺得冬天洗澡後皮膚變得特別幹,甚至會幹得發癢。這正是氣血耗散的緣故,血虛風燥了。

大後天冬至入九,最冷的一段時日,哪怕大南方一週兩三次澡也夠了,或者水溫低些,不超過45度,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溫泉桑拿一類也是,不要持續超過15分鐘,注意補水。

另外還要注意,以下這幾種情況都是洗澡的大忌:

喫了個十二分飽,頂着肚子進沖涼房;

剛運動完一身汗,趕緊洗洗;

餓了老半天肚子咕咕叫,先洗個澡再喫飯;

剛起牀就往洗澡間跑。

總之記住三點:洗澡不要太熱太久,氣血不穩不要洗澡,出汗不要直接洗澡。

5

房事不節,腎陽虧損

從談性色變到現在我們能大大方方的聊這個話題,確實是一大進步。但隨之而來的

房事傷身也成了不少人的健康困擾。

現代人的性生活比以前明顯增多了,電腦、電視、書籍、雜誌,無處不在的性暗示性刺激。《老子》裏講「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現在目見耳聞的都是「可欲」,使人體的腎陽長期浮越在外。

連看和聽都是調動腎氣的,更不用說房事了。冬天本該封藏的季節,啪啪啪要節制一些,給陽氣以充分的休養。

冬主腎,此時要是房事不節,人就容易腎精虧虛,精虧則難於固攝陽氣,導致腎陽虧損,出現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瀉、雙目無神、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等症狀。

尤其是即將到來的冬至。《千金翼方》中說:「冬至後庚辛日(12月23日,12月24日,1月2日,1月3日)不可交合,大凶」一說。腎是元陽的發源地,腎陽耗傷是很難補的,冬藏季節還是節慾保精吧,耐心等春天。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疲而不倦,氣從以順……所以能年皆得百歲而動作不衰。」志閒少欲享清福,這纔是健康長生之道。

6

濫用藥物,傷陽伐正

很多朋友都知道抗生素危害了,也不會小病小痛就濫用抗生素。但還是要提醒一下:抗生素性寒溼,又有強大的殺菌能力,五行應金,主殺伐,最傷肝脾之陽,所以可能帶來胃寒、納差、嘔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還有靜脈注射,可能帶來的問題則是寒入血分,心主血脈,容易傷及心陽。激素則直接調用腎氣,透支先天之本,效果顯著,後遺症也很「顯著」。

西藥不能濫用,中藥也一樣。最常見的濫用,都在廣告裏:六味地黃丸、清熱涼茶等等。

六味地黃丸最早是兒科用藥,是給早產兒或是先天不足發育不良的小朋友,補益先天滋養腎水的。小兒純陽之體往往「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用點滋陰益腎之品,把物質基礎補足就好了。

成人大都陽氣不足,補腎必須藉助於陽。張景嶽言:「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六味地黃丸幾乎都是滋陰之品,沒有肉桂附子之陽,不僅不補腎,久用還瀉腎,越喫越陽氣越虛。

涼茶也是被濫用的典型。一有點牙疼嗓子疼、便祕冒痘痘,甚至只是剛喫了頓燒烤,擔心上火,就拼命的灌涼茶。要知道,涼茶基本都是寒涼的清熱解毒之品,就像滅火器,有實火了管用,一澆就滅,但沒起火甚至只是虛火鬱熱就用寒涼之品,那就只能徒傷脾胃、耗陽氣了。

尤其今年的冬天,歲運太金,燥金在泉,終之氣又是客氣陽明燥金,涼燥之氣非常勝,身體特別容易有鬱熱。但因爲燥金是清涼之氣,要用涼遠涼,不要隨便用涼藥,以免內外相感而招病。

冬至三九灸:用最純的陽氣滋養你

陽氣耗了要怎麼補回來呢?藉助天時無疑是最省力的!

今天就是冬至了,此時一陽萌動,是人體陽氣最微弱卻又最純粹的時刻,此時適當做做三九灸,可以通過艾草的純陽之性,培補命門火,給你初生的陽氣加把勁。

但要注意,冬天艾灸切忌太過,前面也提到了,冬三月要「勿擾於陽」,取穴不對或者灸太過了反而是傷身的。做三九灸,灸時不宜太久,取穴宜少不宜多,宜下不宜上。

剛開始嘗試艾灸的朋友,三九灸只灸命門、關元這兩個穴就好,補命門火就夠了,其它不建議多灸。容易上火或者不得已晚上艾灸的話,加灸湧泉穴,引火歸元。

1

命門穴

肚臍水平繞腰一週,與脊背正中線交點,按壓有凹陷處即爲此穴

2

關元穴

從肚臍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線,直下4橫指處即爲此穴。

懸灸的效果好些,有條件的朋友建議用艾條做懸灸試試看。冬天艾灸不要用新艾,3年以上純度高的陳艾更佳,溫和深透不易上火,商城的黃金艾條 就很適合冬天用。

對準穴位烤,感覺到燙就拿遠,連續烤燙9次即可,不到十分鐘就好了。一九(12月21日)、二九(12月30日)、三九(1月8日)各灸一次,陽氣就能得到很好的補養,不要貪心灸太多反而擾陽。

冬至是一年裏陽氣初生的日子,在十二闢卦中應復卦,象徵着萬物元始,生機復原,就像電腦重啓一樣。每年四時輪轉,都給了我們這個休復身心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了。

從今年的冬至開始,改掉耗傷陽氣的壞習慣,養護好自己初初萌發的生機吧,女士們美麗一點,男士們強壯一點,老人們長壽一點,孩子們聰明一點,這就是保養陽氣的妙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