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父母者,年輕時爲子女付出一切,年老後都不想拖累子女。但想要真正減輕子女負擔,在中年時就要未雨綢繆,老了纔會更幸福。案例

於菲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生了兒子小宇後,對他也是百般寵愛。但該給孩子的教育,於菲和老公一點也沒放鬆。他們想努力培養兒子,讓兒子有能力、有擔當,將來纔能有所作爲。

於菲與所有的媽媽一樣,不想兒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給兒子報了很多輔導班,身心也幾乎全部放在了兒子身上。尤其是兒子升入初中後,她就特別焦慮,就怕兒子成績不好,將來上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好的大學。

於菲的老公就比較睿智,他告訴於菲,“孩子大了,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現在我們還是要多爲自己考慮一些。等兒子長大後,我們也老了,能幫兒子時,就幫一把,但絕對不要成爲兒子的拖累。”

現在的社會競爭很大,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也倍增。而爲孩子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都不想成爲孩子的拖累。其實,這就是中國式父母,寧願自己喫苦受累,也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

父母不想拖累子女,在60歲之前就要做好這幾點準備

1、存下養老錢

人的一生離不開衣食住行,而這些都需要經濟作爲支撐。人老了之後,想要不拖累子女,讓晚年生活更幸福,一定要存下養老錢,爲晚年生活提供保障,才能真正爲子女減輕負擔。而人老後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在子女面前也會更有底氣,更有話語權。

絕大多數的中國父母爲子女奉獻了一生。從孩子出生開始到獨立後的衣食住行,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都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錢。

甚至子女結婚,還要爲子女買房、買車等等,幾乎花光所有的積蓄。但父母手裏沒有積蓄,等老了之後,真正需要錢時,就無法應付。在子女出現更大的困難時,也無法給予幫助。

2、保養好身體

人的年紀大了,最怕生病,尤其是生大病,可能會花光一生的積蓄,有時還會嚴重“拖累”子女和家庭。

身爲父母,想要不給子女添麻煩,就要盡力保養身體,身體健康纔是幸福晚年生活的最大保障。人的年紀越大,越要注意身體的保養,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確保健康。

3、不過於依賴子女

人的年紀越大,對子女的依賴心就越強。中國父母在年老之後,仍然不忘發揮自己的光和熱,非常顧家,爲一家人操勞,同時也渴望得到子女的關注,想要子女多陪伴自己。

但父母也要理解子女,他們要工作和生活,壓力也很大。特別是有了孩子後,升級成爲父母,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照顧孩子身上,就會忽略了父母。

父母不想成爲子女的負擔,就要對子女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成爲愛的掣肘。人老之後,不要將關注點放在子女身上,可以多去公園走一走,或者與同齡的老年人打牌、喝茶、跳舞、下棋、遊玩等等,讓老年生活更加豐富有趣,餘生纔會更有意義。

4、不給壞人可乘之機

很多老年人有了養老錢或者退休工資,退休後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更多的“閒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將目光投到老年人身上。

比如,以“理財”的名義接近老人,以“養生”的名義關心老人,極盡關懷和體貼,獲取老人的信任。其實,這些人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老人“拿錢”,只是騙錢的手段更加高明而已。

一些老年人比較固執,被洗腦之後,就會認爲他們是真心爲自己考慮,非常信任他們。即使子女勸說也沒有用,甚至不惜與家人鬧翻,也會心甘情願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

但也正由於老年人的盲目信任,給了壞人更多可乘之機。所以,人在老了之後,更要保持頭腦的清醒,凡事多與子女商量,纔不會被壞人欺騙。

退休後的老年人也可以爲自己做一些規劃,利用年老後的時光,做一些年輕時未能做的事情,完成一些年輕時的夢想。比如,報個老年學習班,爲自己充電,使老年生活更豐富。做個旅遊計劃,去各地的旅遊名勝區轉一轉,看看更多的風景。

父母在年老之後,自然希望子女過得好,家庭幸福和諧。父母在中年時就要考慮到日後的晚年生活,多做一些打算,提前存下養老錢,爲晚年幸福提供保障,同時也會減輕子女的負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