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中國14年抗日戰爭就此畫上圓滿的句號,話說日本能夠無條件投降也不單單是中國堅持14年的抗戰,也不全是美國的原子彈的功勞,同時還有背後的大手——蘇聯,蘇聯將日本的關東軍全部殲滅,而被蘇聯抓獲的日軍俘虜就有50萬,那蘇聯是如何處置的呢?

日本關東軍曾經就是碾壓性的存在,但是重組後的關東軍卻是“老弱病殘”,沒有當初的武士道精神,當“一億玉碎”的口號被美國的“原子彈”打碎時,更是心如死灰,此時的蘇聯將戰局轉向東方地區,而日本成爲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敵人,1945年8月,蘇聯紅軍全力進攻東北,將日本臨時組建的關東軍打得潰不成軍,四處逃散,曾經戰場上的無限風光在那一刻成爲過去,蘇聯擊斃八萬三千多關東軍,同時抓獲50萬關東軍戰俘,對於這些戰俘蘇聯是如何處置的呢?

當初中國抓獲的戰俘都悉數遣送回國,“交換戰俘”的戰爭結束之後最基本的做法,但是蘇聯並沒有將這50萬關東軍遣送回國,而是將他們騙上火車,當這些關東軍本以爲很快就可以回國時,火車卻停在了蘇聯境內,這時他們才知道被“騙”是什麼滋味!在蘇聯軍眼中,日本犯下的侵略行爲罪大惡極,而他們也是戰爭的發起者,最終要爲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付出代價!

火車上的關東軍戰俘,被迫在蘇聯的蘇拉爾地區進行服役,服役的期限是蘇聯國內完成建設的那一天!這對這些關東軍來說簡直就是“生不如死”,他們並非真正的“關東軍”,大部分組建的成員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可能槍都不會使便被派到戰場上殺敵,最終卻要承擔如此的罪責,讓他們難以接受!衆所周知,蘇聯位於亞歐大陸的最北方,所以國內的氣候一般都十分寒冷,烏拉爾是俄羅斯境內烏拉爾山脈、南段以及附近地區,冬季十分寒冷,而這些關東軍需要在此進行挖礦工作!

挖礦最需要的就是體力,而剛剛結束戰爭的蘇聯,雖然是戰勝國的身份,但是在戰後也損失慘重,所以國內物資極其匱乏,關東軍初次抵達烏拉爾地區就需要度過第一個冬天,在冰天雪地中要夜以繼日地挖礦,大多數人體力不支難以抵抗寒冷,最終不幸去世!第二年,這些關東軍戰俘的生活相對第一年來說有很大的改善,當然這並不是因爲蘇聯大發善心,而是經過一年的建設之後,蘇聯國內的經濟都有所恢復!

再者,蘇聯人發現日本關東軍的身體體質很差,耐寒性遠遠不如他們蘇聯人。其實這和日本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日本的氣候和蘇聯的氣候有很大的差別。想要保留這些勞動力只能從生活上“照顧”他們,畢竟挖礦的工作需要他們擁有良好的身體!而這些關東軍戰俘足足經歷了5年的挖礦生活,在1950年才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

活着的日本戰俘曾說道“在那裏能活着就很不錯了”,言外之意,死亡就在他們的身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