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的考试如何在这仅有的10多天时间高效的学习,迅速吸收最精最优的知识点,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想必同学们都已经做过了历年的国考真题,不难发现国考的考试中提出对策题历经7年又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考试当中,其实在申论的考试大纲中也提到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对策题的再次出现也在说明我们对这一题型要加强重视。为此,在这里由中公教育为大家揭开迷雾,探寻解决之道。

一、考生们在做提出对策题时的几大误区。

(一)难以区分归纳概括做法与提出对策。

1、归纳概括做法是回到材料中直接寻找做法,材料中有什么做法就抄什么做法,不需要考生利用自身的经验、生活体验去想解决办法。

2、提出对策题问法中出现“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出解决办法”可确定为提出对策题,材料中可能会给出一些解决措施,也可能没有给出解决措施,这就需要考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验去解决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二)考生会纠结提出对策题要不要概括问题。

概括问题的几种情况:

1、题干中出现并列连词,如概括问题并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

2、如果题干中问题不够明确时需要对问题进行概括。

3、作答要求中出现“问题概括准确、全面”这一表述时需要对问题进行概括。

(三)问题概括不全导致措施缺失。

国考提出对策题的字数要求很多,一般情况下在400、500字左右,有些考生存在写不够规定字数的情况,一是因为问题没有找全,导致对策缺失,最终会失分,主要还是归纳概括的能力不足,要点不齐全。

(四)措施难以拓展,缺乏规范表述。

1、考生们提对策时往往难以展开。

如,问题“基础设施不足”,考生往往给出的措施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可操作性。

2、考生们提对策时缺乏规范表述。

如,完善职称评定、制定奖惩机制、加强政府专项基金投入等规范表述是比较缺乏的。二、冲出荆棘,寻找解决之道。

1、提高提炼概括能力。

针对考生找不全问题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不强,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练习,掌握词、句、段阅读技巧,保证问题找全。

2、对策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公式:主体+手段+做法+结果。

如,问题“居民环保意识不足”,解决措施“社区委员会利用广播、条幅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

3、强化规范表述的积累。

思想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形成共识;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调查研究,切合实际;行政处罚,加大打击;完善制度,机制创新;

经济调控,加大投入;融资多元,社会成本;强化监督,责任考核;

人员到位,保障落实;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健全法律,有法可依。

以上是考生们在做提出对策题常见的误区以及解决之道。考生们要拨开提出对策题的迷雾,勤加练习,强化对策的规范表述的积累,在国考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