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在《亮劍》中,李雲龍的兩位得力干將,刀法精湛的張大彪,騎術了得的孫德勝,這樣兩員猛將素來以“鐵掃把”著稱的丁偉怎麼這麼幹脆就肯讓給李雲龍?

在《亮劍》中,李雲龍的兩位得力干將,刀法精湛的張大彪,騎術了得的孫德勝,這樣兩員猛將素來以“鐵掃把”著稱的丁偉怎麼這麼幹脆就肯讓給李雲龍?

丁偉和李雲龍雖然是老戰友,但是互相之間爭資源時也毫不客氣。不過,得分是在什麼時候,爲什麼兩人會是鐵桿的老戰友?就說明革命戰友的情誼是一點不假,該爭時候爭,該幫忙該扶持時,也一定會幫忙會扶持的。要不你看同樣是老戰友的程瞎子,就不跟當年教他打槍的李雲龍來往吧?應該就是已經幫過李雲龍,或者被迫幫李雲龍幫怕了,只能躲着他了。李雲龍蒼雲嶺突圍,幹掉日軍坂田聯隊長,從日軍正面突圍成功,卻還是因爲違反了命令受到處分去被服廠當廠長,原本就一肚子不樂意,老戰友丁偉來接手他的部隊,雖然是根據上級命令,沒什麼對不起李雲龍的地方,只是老戰友不能這麼做,這時候春風得意的就肯定會讓着倒黴的,這就是情誼,所以丁偉一來就把路上遇到的僞軍騎兵營的情報送給了李雲龍,然後還一口同意以後李雲龍如果東山再起,就把張大彪還給李雲龍,大家都是團長,到哪裏帶部隊,總得帶幾個趁手的手下,這樣進入情況比較快,這也是幫扶李雲龍一把的意思。

張大彪是李雲龍最得力的心腹愛將,李雲龍這麼個老愛罵人的團長,從來沒有罵過大彪;跟誰都搶酒喝的人,見了張大彪居然會把手裏的酒遞給他,讓他也鬧兩口。按李雲龍的路數,只能說明張大彪打起仗來,同樣是又能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又能想方設法不讓自己喫虧,要不一仗打下來,無論是不勇還是不智,都會被罵個狗血淋頭,嘲諷的恨不得鑽地縫,怎麼會輪得到一碗酒端起來讓你鬧兩口?!而且後來部隊化整爲零撒出去各自發展,一營長張大彪等回來時,可是把獨立團一營發展成個足足兩千人馬,掛着營的番號,實力差不多就是一個團立,還不是兵力單薄的“小團”,這要是放剛開始抗日的時候,可就又要多一個獨立團出來了!這說明張大彪內政能力也相當強,後來跟着李雲龍去了華野二師,張大彪任二師師參謀長,更證明張大彪是個智勇雙全的虎將。

雖然已經和丁偉說好了,但張大彪是營長,在團長丁偉眼前的機會太多了,張大彪的能力和素質,肯定是逃不過丁偉的法眼。所以李雲龍還是擔心丁偉到時候扣住不放,所以在旅長讓他去當獨立團團長,就和旅長提出了要帶張大彪去獨立團的條件。得到了旅長的批准,這就算有了尚方寶劍,諒丁偉也不敢不放。這也可以看出,在李雲龍的心目中,張大彪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孫德勝的情況又不一樣,雖然跟張大彪一樣都是西北軍出身的熱血漢子,張大彪是二十九軍大刀隊的,孫德勝則是石友三手底下的,而且張大彪親人都死於日本鬼子之手,他不圖別的,就圖能跟日本鬼子打仗,殺鬼子給親人報仇,可是孫德勝是石友三從小帶大的,在石友三投降日軍時,卻離開石友三投奔八路軍,在民族大義上更是不含糊。孫德勝是少有的騎兵人材,李雲龍到獨立團後,按丁偉給的情報,就奔襲萬家鎮僞軍騎兵營,繳獲了僞軍騎兵營的全部馬匹裝備,開始組建自己的騎兵連,這才找丁偉,用機關槍把孫德勝給換過來。

說起來,丁偉連騎兵營這個大禮都送給李雲龍了,新一團也沒騎兵連,留着孫德勝確實是有些大材小用,加上李雲龍又拿兩挺機關槍換,就不如送個順水人情算了。

孫德勝練兵確實很有一套,打山崎大隊,就是土工作業加手榴彈破陣那一仗,李雲龍愛惜難得訓練出來的騎兵人才,不肯讓孫德勝帶騎兵衝陣,被孫德勝扳住話理,再加上趙剛也在一邊敲邊鼓,終於爭到了出陣機會,李雲龍沒辦法只得命令騎兵連初出擊順序在全團最後,結果孫德勝回騎兵連一鼓動:“咱們是騎兵,沒馬也要比步兵跑的快!”結果位置在全團最後的騎兵連,生生超過了好幾支出擊順序在前面的步兵,衝上了山頂。

等到最殘酷的大掃蕩時期,孫德勝帶領騎兵連,爲全團斷後,用不惜犧牲的反覆衝鋒,拖住了日軍騎兵聯隊,給獨立團主力突圍贏得了時間,然而斷後的騎兵連,連續衝殺人困馬乏,而且損失殆盡,最後只剩孫德勝一人,依然高喊着:“騎兵連,進攻!”決絕的向優勢敵軍衝鋒,最後全部倒在進攻的道路之上。

這樣兩個人才,以丁偉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來,所以什麼事先說好了,用機槍換,那都是跟李雲龍的玩笑,最重要的,是丁偉知道李雲龍那裏比自己更需要這兩員戰將,肯認戰友情誼,把這兩員猛將讓給李雲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