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豪钢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煤机配件生产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对部分设备进行调试安装。从9月21日拿到这块“标准地”,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主体建设,这样的速度让企业负责人感到惊喜。

12月24日,位于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兆东南(运城)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紧张作业。

项目落地提速,得益于我市的“标准地”改革。通过先行制定“标准地”的出让环境、亩产能耗等各项指标,企业以投资项目承诺制的方式,拿到“标准地”后,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待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即可,真正做到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

据介绍,“标准地”改革是2020年省委安排的一项重要改革事项,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供地程序,实现工业项目用地由“事后提要求”转变为“事前定标准”,撬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全流程改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达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促进转型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地”改革,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实际,研究制订了《“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工作职责、组织领导等重要事项。同时,我市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召开一次协调会、组织一次督察、解决一个难题、梳理一批经验。组成工作专班,对全市13个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督导检查,及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摘牌成交19宗“标准地”,供地总面积1350亩,收取价款2.48亿元,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超额完成了省级要求的目标任务,即年底前所有省级工业类开发区至少出让1宗“标准地”,改革进展情况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