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還在追捧郭敬明?

來源:壹娛觀察  杜威

今年聖誕節郭敬明和廣大影迷都“哭了”。

12月25日聖誕檔,郭敬明新作《晴雅集》公映。貓眼開分高達9.2,豆瓣開分達及格線6.0(目前5.1)。這在國產電影中本是普通成績,然而貼上“郭敬明作品”標籤後,一切性質都變了。

郭敬明“哭”了,因爲有生之年自己的電影能獲得正面評價,他微博感慨似在夢中。同時,《晴雅集》預售總票房達到同期最高的6500萬元,12月24日點映觀影熱度良好,累計7個熱搜在榜。《晴雅集》在不被市場看好的情況下,此時一副大賣景象。郭敬明闊別電影市場四年之後的“背水一戰”似乎迎來了良好的開端。

廣大影迷、影評人、電影吐槽UP主也“哭”了,因爲自我陣營中出現了“叛徒”,郭敬明電影豆瓣評分破5是不能容忍的。同檔期還有《拆彈專家2》這樣的國產口碑佳作,《晴雅集》票房勢能居然在公映第一天,排片佔比落後於《拆彈專家2》的情況下,票房成績上長時間領先《拆彈專家2》,直到晚上8點左右才被超越。

一直呼籲“抵制郭敬明作品”“郭敬明原罪論”的輿論風潮下,到底是誰還在爲其買單?

雙方極端反差的心態也從側面反映出隱藏在《晴雅集》中的一個悖論現象,即《晴雅集》一直是聖誕檔話題熱度最高的電影,但始終不被電影市場看好。

然而,《晴雅集》即使不被看好,可在映前的攻堅戰中,無疑它還是取得初步勝利的。6500萬元的總預售、點映票房,放在整個變幻莫測的2020年都是耀眼戰績。截至發稿,《晴雅集》首日獲得9500萬左右的票房,破億的單日票房近在咫尺,超過貓眼專業版給出的7900萬預測成績,位居聖誕檔票房亞軍。同時,《晴雅集》在微博電影、抖音電影榜熱度位居第一,首日上座率、觀影人次均有亮眼數據。口碑方面,郭敬明的電影更是有了歷史性的突破。

當“郭敬明原罪論”的市場風潮空前高漲的情況下,《晴雅集》自然被主流影迷觀衆、專家媒體、業界人士、影院從業者列爲“X因素”,多方預測其在電影市場難有亮眼數據。然而,故事的發展並不如大衆所想的一樣,頂着豆瓣5.1分且不斷趨勢下降的《晴雅集》卻極有可能迎來亮眼的票房成績,此時此刻,到底還有誰再給郭敬明的電影夢機會?

身負“原罪論”的郭敬明,爲背水一戰的《晴雅集》做了哪些準備?

《晴雅集》首映之際,郭敬明微博寄語其是自己第二個階段的第一個作品,是他電影導演生涯下半場的入場考試。微博內容暗示了郭敬明對自己電影導演身份的執着,以及對於自己未來電影生涯的長久規劃。

自2016年《爵跡》票房慘敗後,郭敬明沉寂電影市場四年之久。四年期間,郭敬明擅長的“流量電影”爆款公式徹底失效。此時,郭敬明需要重新認識市場規律,並及時轉舵。在今年的《晴雅集》中面對“流量”過時, 他已不再堅持,緊抓自身另一個“特定審美”,開始向郭敬明電影另一個專屬標籤即“郭氏美學”轉變。

郭敬明力圖在《晴雅集》身上畫出明確分割線,即“流量郭敬明OUT!”,“美學郭敬明C位”。爲了這個市場印象的“華麗轉變”,郭敬明可謂不遺餘力、全方位爲《晴雅集》造勢。

郭敬明首先擺出明確的市場運營安排。郭敬明擔任導師的《演員請就位 2》引領綜藝熱搜近三個月,借其話題流量引導,在節目中郭敬明執導的多個短片也被網友戲謔爲《晴雅集》的預告。趁此熱度,郭敬明讓積壓兩年的“流量電影”《爵跡2》退出院線,妥協後更名且“轉網”,並正面迎接負面口碑,郭敬明也主動鬆口承認《爵跡》不夠好。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爲郭敬明用犧牲品《爵跡2》完成對“郭敬明美學”的預告任務。

即使《爵跡2》口碑再度崩盤,但“網大”的關注度畢竟有限。

隨後,郭敬明再度監製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以社會現實議題爲切入點意圖再造下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爲聖誕檔中的《晴雅集》持續造勢暖場。

此外,在電影宣發上《晴雅集》也是聖誕檔中最熱鬧的。12月15日,《晴雅集》開啓全國路演活動,電影主創奔相繼赴陸續十城,形成疫情背景下影院復工之後聲勢最大的路演活動。

不止於此,郭敬明深知自己“原罪論”的危害,開始自降身段,頻頻拋出具有爭議的言論,巧妙地製造話題形成另類營銷。

12月11日,話題#郭敬明 不要因爲我而不喜歡鄧倫#登上微博熱搜。鄧倫在微博安利《晴雅集》時,被粉絲吐槽“喜歡你,但是不喜歡郭敬明”,這本是平常言論,卻被敏感的郭敬明點名翻牌。郭敬明回覆:“不要因爲我而不喜歡倫哥,倫哥是無辜的,他的第一部電影請多多支持,也給我一個機會”。郭敬明“自我開會”式發言被網友暗諷苦肉計。

12月19日晚,因杜比影廳排片較少,郭敬明呼籲影迷選擇儘可能選擇杜比廳觀影,以此意圖增多杜比影廳排片。隨後,郭敬明因新片宣發問題疑似與鄧倫粉絲髮生了非常大的矛盾,郭敬明在網上被持續攻擊,不少網友質疑郭敬明沒幹活,不對新片負責。12月20日晚,郭敬明發文疑似回應稱:“對,我沒幹活,我沒努力,都靠你們,這個時候罵導演,你們牛X”。隨後回覆《晴雅集》官方微博“滾”......

聚焦在《晴雅集》身上的“郭敬明原罪論”“反向營銷”還在繼續,12月21日,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名發表名爲《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爲榜樣!》公開信,信中公開抵制於正和郭敬明,稱二人有抄襲劣跡,卻以綜藝節目導師、嘉賓的身份站到核心位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瞬間,即將上映的《晴雅集》成爲衆矢之的。

郭敬明近三個月來的持續話題度、團隊的反向宣發手段以及外界行業人士的“翻箱底”爲《晴雅集》帶來高漲的熱度,與此同時也爲《晴雅集》的上映埋下了衆多隱藏炸彈,難以逆轉的負面營銷口碑,讓《晴雅集》承擔不起龐大的市場預測。

首映前,《晴雅集》票房預測停留在2.7億~3.9億元之間,而同檔期映前熱度遠不及《晴雅集》的《拆彈專家2》預測票房則高達10億左右。《晴雅集》首日32.5%的排片也低於《拆彈專家2》。淘票票想看人數《晴雅集》只有19萬人次,而《拆彈專家2》達到63萬人之多。

不可否認的是,深陷“郭敬明原罪論”泥潭的《晴雅集》進入本週之後屢登微博熱搜,僅12月24日就有7條熱搜上榜、大量路演特輯也讓《晴雅集》在抖音電影榜位居第一,熱度是第二名《拆彈專家2》的兩倍,《晴雅集》形成強有力的下沉基礎。

多項熱度推動下,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晴雅集》首映日在場次數量低於《拆彈專家2》的情況下,總票房、上座率、場均人次、總觀影人次等方面,二者不相伯仲,《晴雅集》更是拿下上座率的日冠。

《晴雅集》被郭敬明給予“轉型”厚望,被外界看出是郭敬明在電影上的背水一戰。

通過郭敬明本人市場運營的高調安排,聲勢不小的主動營銷手段以及種類繁多的“反向營銷”,讓《晴雅集》成功獲得不俗的話題熱度和票房勢能。但與此同時,非正面導向的輿論壓力,又讓《晴雅集》面臨重重考驗,未來走向飄忽不定。

此時,無論是影迷、業界從業人士還是郭敬明本人都急需要找出屬於《晴雅集》的特定觀衆,隱藏在《晴雅集》背後的買單者逐漸浮出水面。

“Z世代”成爲郭敬明的新貴?

自2013年郭敬明處女作《小時代》熱賣4.85億,系列四部作品狂攬18億元起,郭敬明作品一直與年輕觀衆緊密結合。

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IP 屬性的知名度、頂流明星的造勢能力、話題營銷的強勢性等產品思維打法,在85後、90後觀衆羣體收割大量“情懷(智商稅)票房”,並順勢將國產電影市場的產品思維推向高潮。

國產電影市場也自此進入了商品化時代。而《小時代》系列在2013~2015年這個時間節點,也正是“Z世代”羣體首次開始接觸大銀幕的電影作品。《小時代》系列成爲“Z世代”觀衆最初的院線電影印象,郭敬明也成爲他們第一批知道的商業片導演。

2016年《爵跡》上映,中國電影市場快速成長。曾經《小時代》系列的 90 後主流觀衆已經大學畢業步入社會,他們對於電影內容和口碑的訴求逐漸成爲第一要義。《爵跡》最終以3.8億元、3.8分全面潰敗。值得一提的是,在《爵跡》的年齡受衆分佈中,青少年(20歲以下)的佔比達到7%,雖然如今來看佔比並不突出,但在當年其他影片中已屬於較高比例。這也就表明“Z世代”此時雖還未成爲主流觀影羣衆,卻還在關注郭敬明作品。

2018年,郭敬明監製作品《悲傷逆流成河》上映,3.57億元票房背後,匯聚了25.8%青少年“Z世代”觀衆羣體,遠超常規影片。此後,2019年郭敬明雖未有影視作品上映,卻在大熱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擔任話題流量導師。

雖然郭敬明在節目中的表現整體被網友“羣嘲”,但毒舌、詭辯、郭氏文學等人設搭建在被互聯網文化圍繞的大部分“Z世代”觀衆心中,也有不少聲音認爲郭敬明的另類表現夠酷。與此同時,郭敬明在微博上經常出現的炫富狂魔、凡爾賽本尊、熱搜話題製作機的稱號也在“Z世代”心中頻繁刷臉。

最主要的是,針對郭敬明“抄襲風波”事件而引起“全網抵制活動”,從而造成郭敬明作品“原罪論”,這件事的時間點遠在2006年,那時“Z世代”仍處於兒童年齡,對該事件並不廣泛知曉,從而對郭敬明本人並無過多的原罪論印象。

雖然後期“抄襲風波”以及“性侵事件”也在網絡端蔓延,但話題度和印象點,對於“Z世代”而言,仍不及郭敬明走上一檔綜藝節目擔任導師。

或許在大部分“Z世代”觀衆心目中,在國產電影劣多良少的大環境下,郭敬明只是一個話題熱度頗高、電影質量一般的商業導演,僅此而已。

2020年12月郭敬明監製的作品《如果聲音不記得》上映,背後青少年觀衆佔比再次上升至34.9%。《晴雅集》作爲“Z世代”首部主流觀影羣衆觀看的郭敬明導演作品,期待值相較其他作品只增不減。

誓要擺脫“流量電影”桎梏的郭敬明,在“郭氏美學”《晴雅集》中,又再次展現出其特定審美以及對特定人羣口味的把握,而這個人羣直指“Z世代”。

《晴雅集》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小說《陰陽師》上半部。原著講述陰陽師晴明,在探尋天都城怪象的過程中,與武士博雅、法師瀧夜相識,三人聯手展開調查的古裝奇幻故事。

雖爲古裝大片,《晴雅集》卻將視角聚焦在二次元文化上的陰陽師職業且異國小衆文化濃烈,同時再加上“郭氏美學”必不可少的男男CP,活躍在鏡頭每一處的耽美風格。《晴雅集》的這些特色,發揮着極大的作用去吸引“Z世代”,尤其是女性青年觀衆。

郭敬明作品一直以來深受年輕觀衆喜愛,這次直接開始收割“Z世代”的情懷。這一飄忽不定的消息,甚至已經漂洋過海至北美地區。

據好萊塢報道者消息,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已經購買《晴雅集》版權,將於明年2月5日在全國數十個地區公映。而根據《好萊塢報道者》分析,北美業界將郭敬明視爲“中國熱門電影製作人”,尤其是“年輕人最喜愛的”電影製作人。

此次《晴雅集》能在青少年觀衆圈層裏發酵,除了郭敬明長期的話題積累外,作爲男主角的鄧倫自然也功不可沒。2018年鄧倫憑藉《香蜜沉沉燼如霜》熱播成爲粉圈新貴,隨後,雖然鄧倫時不時登上公衆視野,卻再無高關注度的影視作品問世。而在最近這兩年內,雖無代表性影視作品,鄧倫卻憑藉多個高熱度綜藝以及他的“伴郎”和“追星錦鯉”事件不斷霸佔熱搜。

《晴雅集》作爲鄧倫的首部電影作品,此時坐擁3000萬微博粉絲的“燈芯們”,也在爲《晴雅集》開始搖旗吶喊。影片中鄧倫“賣肉”成爲一大看點,影片外鄧倫也是全力配合爲電影賣力宣傳,12月22日鄧倫和郭敬明、趙又廷攜手做客薇婭直播間,化身喫播引領話題熱度。同時,在路演宣傳中立下讓粉絲心動的flag,即《晴雅集》賣到30億,可以和趙又廷一起裸泳......

《晴雅集》首映日獲得破億的票房成績,並且各個售票平臺給出平均9分的評價,豆瓣還未跌破5分。這些對於郭敬明作品來說已是合格成績。

《晴雅集》仍有諸多弊病,並且異常明顯。“郭氏美學”中男男賞色貫穿全片,形式噱頭大於劇情內容,影片中諸多橋段與多部影視作品經典內容相似。

“郭氏審美”的另一面,影片畫面美感基本得到影迷認可,服化道考究、有獨特設計感,配樂達標。主演演技雖無亮點,但也尚可。在部分影迷觀衆看來,《晴雅集》並不是純粹的爛片。拋棄“郭敬明”原罪論看法,《晴雅集》獲得首映的成功,也確實有其內容基礎的支持。

郭敬明在進入電影市場的第七個年頭,基本已經把“原罪論”的帽子扣實,且很難摘除,即使新作《晴雅集》已經極力撇去“流量電影”標籤,往“郭氏美學”過渡,但從映前爭議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影迷觀衆並不買賬。

在影迷和業界人士均不看好的情況下,《晴雅集》憑藉對“Z世代”用戶的審美傾斜以及用盡招數對於下沉市場用戶的挖掘,形成了不俗的首映成績,首映結束後,貓眼專業版將《晴雅集》的票房預測從3.9億上升到了6億,但後續勢能如何,歸根到底還是需要通過自身品質來帶動。

郭敬明的歷史最佳能翻身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