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堪,人民的生活颠沛流离,可是却也涌现了无数的才子佳人。这些人很有才,他们在民国的天空大放异彩,留下了最璀璨的光芒。

可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人的感情生活就就颇受指责了。因为很多才子的妻子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婚后感情并不好,很多人都又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原配则孤独终老。

例如鲁迅的原配朱安生前死后都是和婆婆一起;郭沫若的原配张琼华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孕中被逼离婚;胡适虽然被菜刀唬住了没有离婚,但是暧昧的女子也有好几个......

看多了民国的爱情悲剧,很多人都会感叹一句:自古才子多风流。

其实民国还是有深情的男子的,今天要说的刘半龙就很痴情。刘半龙才华横溢,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于1918年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沿用至今。他对待感情特别专一。

刘半龙和妻子朱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真心喜欢上了朱惠,许诺要和妻子相守一生一世。刘半龙的妻子婚后几年都没有孩子,家中长辈便催着他纳妾,美其名曰是为了延续香火。

刘半龙拒绝纳妾,第一次顶撞了父亲,还带着妻子离开了老家。他们在上海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还有了三个孩子。很不幸的是,1934年,刘半龙在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时,不幸染上“回归热”病,在北平逝世,年仅43岁。他年轻的妻子一人抚养孩子,终身没有改嫁。

刘半龙是一个痴情的才子,也是一个预言家,他预言了自己和徐志摩的死亡。

刘半龙为给母亲冲喜结婚。

清宣统二年(1910年)夏初,19岁的刘半农和22岁的妻子朱惠仓促结婚。两个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时候,刘半龙的母亲病危,这桩婚姻也是为了给母亲冲喜。

刘半龙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长大后不仅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乐于学习西方的新思想,先后去英国,法国留学。

刘半龙是民国的才子,原本是不喜包办婚姻的,希望自己找到一个倾心的人相守终生。但是刘半龙比较孝顺,所以选择听从父母的安排,只是刘半龙婚前去偷偷看过未婚妻朱惠。

朱惠眉清目秀,举止端庄,孝顺的刘半农认定了她。刘半龙远远望着妻子,察觉到她因为裹脚而走路很不自然非常心痛。刘半农让母亲转告丈母娘给未婚妻放脚:我刘半农的妻子,不需要裹小脚。

冲喜是迷信,自然没什么用,刘半龙的母亲还是去世了,只是他和妻子的感情却非常好。

朱惠婚后几年无子,刘半龙拒绝纳妾。

刘半农很孝顺对妻子朱惠也很满意,而朱惠被刘半龙让她放脚的话早就打动了。两个人婚后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只是很不幸的是,朱惠怀孕了2次,但是都没有保住,流产了2次。

婚后几年都没有孩子,乡邻有了闲言碎语。刘半龙的父亲刘宝珊着急了,还找算命的看相,算命的说朱惠命里就不能生孩子。刘宝珊为了延续香火,就要儿子刘半龙再娶一个小妾。

刘家的条件不错,刘宝珊甚至还找到了一个愿意当小妾的姑娘,安排刘半龙和她见面。当时的社会,三妻四妾很正常,很多人又信奉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个小妾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刘半龙却拒绝了,他第一次顶撞了父亲。家乡的闲言碎语太多,刘半龙为了给妻子一个平和安稳的环境,带着她离开了老家,搬去了上海居住。在那个新的地方,不会再有任何人催着他纳妾。

刘半龙和朱惠婚姻美满,有了三个孩子。

1917年,刘半龙去了北京大学任教授,工资还算可以,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朱惠安心保养身体,婚后第六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女儿。

1916年,朱惠为刘半农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刘育厚。1920年,朱惠又为刘半农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刘育伦和刘育敦。只是比较遗憾的是,刘半龙的父亲刘宝珊在1915年就去世了,死前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孙子和孙女,是带着遗憾走的,估计他还以为算命的人很准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半龙的第一个女儿刘育厚比后来的龙凤胎大四岁。而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是必须要有个男孩子才算后继有人的。为了让妻子不再受到亲戚的责备和世人暗地里的闲言冷语,他隐瞒了长女的性别,还一直让女儿女扮男装,直到后来出国才恢复女儿身。

1920年,两个人有儿有女,一直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幸福却没有持久。

刘半龙预言自己和徐志摩的死亡。

刘半龙被很多人称为民国最厉害的预言家,因为他预言了自己和徐志摩的死亡。

1931年11月的一天,刘半农和徐志摩一起出席聚会。徐志摩告诉刘半龙他将乘坐飞机前往北京。刘半农却说自己害怕飞机,因为不安全。徐志摩笑了笑说要是自己死了,刘半龙别忘了要作挽联:“一事费神,我若死,勿忘作挽联。”刘半农也开玩笑说自己一定会写挽联的。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朋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最后居然一语成谶。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刘半农也预言了自己的死亡。1934年6月份,刘半农和朋友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当地环境恶劣,一行人晚上只能睡在草房子里。刘半农的朋友睡在墙角的土炕上,而他自己则带了一张简易的床,他把床放在房子的中央,睡在上面。刘半龙给朋友说自己要死了,是睡在棺材里面:“我这是停柩中堂啊!”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说他就是睡在棺材中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再次一语成谶。就是这一次考察,刘半农染上了致命的回归热,回去没多久,也就是7月14日就在北平逝世了,年仅43岁。

刘半农去世后,朱惠承担起了照顾儿女的重任,终身没有改嫁。

有过倾心的人,其他人再也难走进心里。

1947年,朱惠去世,终年59岁。

民国出了很多始乱终弃的渣男,但是也有像刘半农这样“守一人而终”的好男人。所以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荒芜,爱情还是有的。静静等待,相信每个人都会等来属于自己的良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