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

食物就是給機體運轉提供能量的來源,它們在經過消化系統一系列的運作後,就會變成各種營養物質,供給人體消耗,包括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都來自於各種食物!

但是,人喫進去的食物,並不會完全被機體吸收。它們在小腸內被“榨乾”之後,剩下的食物殘渣就會隨着腸道遊走,進入大腸內堆積。接下來通過大腸菌羣作用、腸道黏膜吸收最後一點水分和營養,最終它們就會變成糞便,堆積到一定數量後排出體外!

所以,腸道是所有和消化相關器官中最爲特殊的存在,它既負責了營養吸收,又負責了殘渣排出。然而,腸道本身也非常脆弱,隨着我國居民平均年齡增長、慢性腸道疾病高發、飲食和生活結構改變等多個因素影響,腸癌的病發率也在“水漲船高”!

不單單是中老年人,就連青中年、青少年都開始成了腸癌伺機攻擊的對象。在臨牀上,甚至還曾出現過十幾歲青少年患腸癌的病例,由此可見腸癌的恐怖之處。更讓人擔憂的是,由於腸癌早期症狀不夠典型,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

而到了中晚期之後的癌變,受到癌細胞擴散、浸潤的影響,後期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患者五年內生存率甚至還不足20%。由此可見,早期發現腸癌的重要性。

當以下三個症狀找上自己時,當心就是大腸癌變的信號:

1、大便習慣紊亂:

所謂的大便習慣,就是自己一直有獨特的大便規律,且從沒發生過變化。從科學角度來看,一週內大便多與2次,大便成形容易排出,就屬於腸道健康表現。

而如果近期大便規律突然改變,比如出現了一天多次大便、總是感覺排不淨、裏急後重感,又或者是腹瀉便祕交替出現,持續兩週以上、用藥後也沒有改善,這很可能就是癌變信號。與腸癌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有關;

2、大便形狀變化:

人的大腸本身就是一個圓柱空心體,所以食物殘渣在此處堆積時,形狀也已經被固定成了圓柱體。偶然一次大便不成形,往往和進食脂肪、蛋白質類食物過多有關。除此外,腸道病原體感染也會造成大便異常,比如稀水樣糞便就是常見情況。

而如果近期大便形狀發生異樣改變,比如扁條、小細條狀,又或者是大便一側出現了明顯血痕、凹陷痕跡,這都可能與腸癌壓迫糞便有關,也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3、便血:

腸癌造成的便血可大致分爲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黑便,由於患者出血量並不多、出血點距離肛門較遠,所以在出血之後,血液在腸道內就發生了分解,血紅蛋白和硫化物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了黑色柏油樣糞便。

第二種則是無痛性血便,血液與大便混合在一起,大部分情況下還會有黏液摻雜。當腸癌在體內誘發感染後,患者還可能會排出膿液樣血便,並帶有濃烈的臭味。

以上三個症狀,就是腸癌常見的症狀表現,越是發展到中晚期的腸癌,症狀也就會越明顯。不過,仍然有很多腸癌患者,在病情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出現。

所以,對於有腸癌家族史、腸道息肉家族史、腸道息肉患者、45歲以上人羣來說,除了要觀察身體症狀外,定期進行腸癌篩查也很有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