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人終於開始重新審視正面抗戰國軍的抗戰了,中央軍精銳的英雄事蹟很多人已經詳細解說過了,但某些自媒體作者爲了閱讀量大肆吹噓和無恥的篡改“雜牌軍”抗戰的歷史,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塊走進抗日戰爭的雜牌軍作戰!雜牌軍的戰士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裝備上不如中央軍,軍紀上川軍、馬家軍更是糟糕透頂。但是自從全民抗戰以來他們捐棄前嫌,奔赴全國各地戰場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佩!

首先來談一談東北軍:知恥後勇,雪恥更是拼命

近些年被冤枉最多的應該就是東北軍了,少部分別有心思的人一直在拿九一八說事,很多不知道歷史的朋友和某些存心不良的人開始大肆污衊東北軍不抗戰。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羣龍無首但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東北軍迅速奔赴抗日戰場。揹負“不抵抗”罪名的東北軍比其他雜牌部隊更具有必死的決心和抗戰的勇氣。七七事變後,萬福麟53軍奔赴華北戰場參加了涿保會戰,在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經過激戰損失慘重,隨後孤軍遊擊於太行山區。民國28年參加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隨後武漢會戰中苦戰數日,其部傷亡過半,撤出休整。長沙會戰在岳陽與日軍激戰,1943年參加滇西反攻戰作戰及其賣力,在滇西連下騰衝 龍陵等日寇頑固據點。1945年1月攻克中緬邊境之畹町,與鄭洞國將軍會師,打通中印交通線。

淞滬會戰爆發後,東北軍第49軍和第67軍從華北急調到上海。49軍於10月28日到達上海,經過幾天短暫休整49軍105師便接到在姚家寶阻擊日軍強渡的任務。東北軍由於張學良的改造裝備在當時中國算是一流水準,直接與日軍展開炮戰,步兵裝備也算精良,因此多次擊退日軍強渡。

67軍更是東北軍中嫡系,西安事變後大量士兵被抽調到中央軍,參加淞滬會戰時只是2個師的乙種軍。但這號不妨礙他們決死沙場的信念,11月3日到達青浦後,淞滬會戰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67軍臨危受命協同川軍43軍26師(川軍僅有幾百人)從6日到8日“死守松江三日”,掩護主力撤退。由於時間緊迫經過強行軍67軍趕到松江後,來不及構築工事就投入作戰。日軍主力趕到後與108師激戰於李塔匯,陣地三次易手,軍長吳克仁親自率隊衝鋒才奪回陣地。107師在米市渡的戰鬥也同樣激烈,319旅少將旅長朱之榮陣亡,全師傷亡過半。任務完成撤退途中,吳克仁將軍被日軍偷襲殉國,淞滬會戰中唯一一位殉國的中將軍長就是這位東北將軍。

湘軍:無湘不成軍

甲午一戰曾國藩的湘勇積攢起來的湖南人的心氣被打沒了,但楊度的《湖南少年歌》: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絕!又重新喚起了悍勇湖南人敢爲天下先,爲國盡忠的情懷。自從唐生智失勢後,大部分湘軍成了半嫡系的中央軍。第8集團軍的62師是最早進入淞滬戰場的旁系軍隊,第10集團軍駐防在杭州灣南岸。駐守湖南的第15師、第16師9月5日到達上海。這2個師裝備精良,士兵素質較高,士氣也比較旺盛,初戰羅店、劉行一線,打得不錯。淞滬一戰大概有8萬湘軍,表現搶眼三湘健兒的豪氣再現中華大地。

粵軍:又見鐵軍

粵軍是國軍中比較老牌的部隊了,第19路軍曾經就和日軍較量過。在前輩們的影響下,粵軍更是派出了第4軍和第66軍這2支粵軍老牌勁旅。粵軍在10月趕到淞滬戰場,當時國軍已經處於下風防守姿態。這2支裝備精良擅長進攻的部隊並沒發揮出會自己的優勢,但粵軍主動求戰和作戰意志無愧於“鐵軍”稱號。

黔軍:南中國總體實力最弱的一支

爲了響應抗戰,黔軍和東北軍一樣主動請纓參戰。淞滬會戰中,121師一直擔任兵站指揮部的守衛以及鐵路押運任務等後勤保衛工作。102師卻在“天下第一師”胡宗南手裏跟隨第1軍,勇猛頑強的戰鬥。整個會戰中士兵數量雖然不多,但這支老兵部隊卻表現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部隊。

桂軍:如狼似虎的桂軍

桂軍一直和中央軍不合,李宗仁甚至在開戰前想坐看中央軍成敗。白崇禧卻強烈反對,力主出兵。但是淞滬會戰,小諸葛白崇禧的見識短淺讓這支一直活躍於對抗蔣中央政府的精銳並沒有發揮出如狼似虎的作用。

川軍:淞滬會戰盡顯血性

最早出川的並不是川軍而是楊森的川滇黔聯合軍,這支部隊並不屬於川軍而是和西北軍一樣地位的中央軍。這支部隊真是打出了南中國人的血性,血戰全軍在大場血戰5晝夜,完成了長官交給的任務。而43軍26師這支純川軍部隊並沒有像他的兄弟部隊20軍一樣能打能抗,戰史上並沒有過多地交代,只有一句浴血奮戰七晝夜,戰後全師僅倖存600餘人。雖然大部分川軍表現不盡人意,而且戰鬥意志也不強,很多戰役中一觸即潰,你跑我逃。但是抗戰8年中,不管是自願也好強徵也罷四川爲國軍提供的糧食物資是實打實的(大部分地區都淪陷了,國民政府也徵收不了)。

老西北軍:抗戰有我,防守主力

老西北軍是馮玉祥倒臺後分裂出來的29軍及投靠國民政府的孫連仲、龐炳勳等部。西北軍最早文明的是29軍長城會戰、後面更多的是平津保衛戰、涿保會戰等一系列在北方的戰鬥。孫連仲、龐炳勳、張自忠更是在山東、武漢等戰場盡顯燕趙風采,無愧於雜牌軍中最有信仰,最有戰力的部隊。日軍戰報曾記載:臺兒莊守軍“決死勇戰的氣概,無愧於蔣的極大信任。憑藉散兵壕,全部守軍頑強抵抗直到最後。宜哉,此敵於此狹窄的散兵壕內,重疊相枕,力戰而死之狀,雖爲敵人,目睹其壯烈亦將爲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屍山血河,非獨日軍所特有!”

西北軍:重現秦人悲戕

楊虎城的新西北軍是完全意義上的西北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不是一個派系。但這隻西北軍,盡顯了秦地老秦人的風采。在秦一統天下中,軍功制的刺激讓秦人人海戰術達到了極致,響應的懲罰也是很嚴厲的。西北軍在中條山的死戰,也重現了老秦人的風采,800冷娃震撼秦川大地。

其餘像馬家軍還有部分小軍閥不一一細說了。

國家民族意識再次覺醒:

在8年抗戰中,這些部隊雖然裝備不精、訓練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完成了時代賦予他保家衛國的任務和責任,值得我們尊重和理解。國民政府發文稱讚“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爲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他們也響應了廬山宣言:“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廢了不少勁,喜歡的點贊收藏轉發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