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颇具挑战性的一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站在年末,既回望过去,更要展望未来。相信大浪淘沙,也能淘出金。有人说,2021年的成都,遍地是金。如何紧握机遇?

机遇1

循环更新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能持续深挖国内不断释放出的内需潜力,亦有利于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必然选择。

图据视觉中国

成都,从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起,就深埋梦想种子,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基因。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阐明了成都如何主动融入“双循环”的路径。突出科教资源优势,扩大教育和高新技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都是令人瞩目的“成都机遇”。

62分钟,是乘坐复兴号,从成都到重庆的时间。人心贴近,聚力而为,错落有致的重庆与一马平川的成都,彰显着各自优势,在起起伏伏之间,画出更生动的交汇曲线。

从全国范围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从欧亚大陆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又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节点,具有贯通中外全球战略优势。两种优势将助力“双循环”。

机遇2

因时应势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顽强的韧性,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2021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未来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每个时代,都有迎面而来的浪潮。分母不断壮大,作为其中一分子的成都,只有趁势而上,踏浪而行,方能突显自身价值。

2019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7012.65亿元。今年8月,著名评级机构GaWC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较2018年再次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光照亮城市崛起之路,成都,正向阳而行。

机遇3

公园城市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2020年成都最“出圈”的一句话。

首先,东京、日内瓦、洛杉矶等“雪山城市”都大名鼎鼎。但拥有5000年观山历史,实际管理人口超2100万,成都,别具一格。

再将目光聚焦到“公园城市”一词。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是党中央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的充分肯定,寄予成都率先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路的时代使命。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个月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着墨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明年重点任务。

牢牢把握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承载美好生活的未来之城。成都,大有可为!

机遇4

科技赋能

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筑波科学城到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印证着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对持续提升发展位势能级的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深谙其意。

在今年6月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成都释放出积极信号——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功能布局,通过5项重点任务14项推进策略,分三步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

由天府新区供图

11月23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成都计划”再次引人注目——到2030年成都将实现卫星导航相关产业营收规模3000亿元,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有愿景,还有行动力。

不到1年时间,填补西部百P级空白的成都超算中心在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拔地而起;独角兽岛启动区项目将在年底完工,成为“成都智造”新地标;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平台将在成都建成……创新推动发展,科技之光照亮成都的远方。

由天府新区供图

机遇5

乡村振兴

2019年10月22日,在第2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成都市郫都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农村创新创业十佳优秀案例,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要说郫都区的乡村振兴,战旗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年,战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变的不仅是战旗村。

绿色低碳的民居民宿、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师等文创“新村民”入驻、竹编等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在崇州凡朴生活圈、桤木河湿地公园天府绿道、道明竹艺村等,一个个项目满是国际故事、满是文化元素。

身处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被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面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成都更加奋力奔跑。

机遇6

对外开放

联通世界,与世界为邻,是城市加快崛起之道。

今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支持四川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鼓励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不沿边不靠海的成都,正在经历深刻重构,由“内陆腹地”蝶变为“开放前沿”。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

2020年12月15日,成都海关发布的最新外贸运行情况显示,成都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11月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6566.4亿元,同比增长23.6%。立体化战略通道加快拓展,中欧班列(成都)率先突破6000列,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连续保持全国领先。

不久后,成都还将迎来振翅腾飞的重要节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开启双机场时代,势必将打开更多可能。

“十四五”时期,成都将转入建设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迈向世界城市的新阶段,成都也会以全球格局和世界眼光,谋求全新的世界城市坐标。

机遇7

办赛营城

城市化促进了现代体育的发展,现代体育也成为了高品质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2021年的成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大运会。这是成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也是将“谋赛”“营城”“兴业”“惠民”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的一次尝试。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效果图

一个月前,成都首次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希望借大运会等一系列世界顶级赛事的举办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

以赛谋城,把城市还给成都市人民,不仅意味着在赛事维度上进行多元化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培育和打造市民可参与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对成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今年,随着成都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成都体育产业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接下来,天府奥体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一大批现代化体育场馆将先后建成,届时,这座城市的“体育地理”将得以重塑。未来的5年里,成都还将连续举办多个世界性赛事,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世界赛事名城”日渐成型。

机遇8

社区治理

今年,成都摘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2连冠,其背后,成都在城市发展治理方式上的成功探索清晰可见。

创新开道,做活社区,是成都的“解题思路”。

图据视觉中国

201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现了社区面貌、基层面貌、城乡面貌的大幅跃升。

2019年10月,全国首个市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正式出炉。

2020年5月6日,《关于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全面构建市、区(市)县、街道(镇)、社区、居民小区五级联动的党组织体系。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

老旧街道变成了美学打卡地;社区绿道串街连户;组建社区公共活动……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成都,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机遇9

人才机遇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蓬勃向上的力量。

从上海建设全球顶级的医学人才高地,到杭州大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各大城市纷纷向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

而在我国西南,随着成都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支持人才发展,“蓉漂”已经成为时代风尚,更为有志青年创造了时代机遇。

2020年春季求职期,成都人才竞争指数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热度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数字背后,透视出青年人才对成都的选择,也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近年来,成都将人才工作品牌化,塑造了“蓉漂”品牌。“蓉漂计划”“蓉漂人才荟”“蓉漂人才发展学院”“蓉漂人才日”“蓉漂青年人才驿站”“蓉城人才绿卡”……从不同维度展示着成都人才发展的优渥环境。

为人才提供创新创造的热土、安居乐业的空间,成都的诚意始终在持续。

机遇10

天府文化

近日,成都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如果说成都博物馆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那成都,就是浩瀚书海。

由成都博物馆供图

成都,23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天府之国”有着自然生态美,街坊里巷传承着历史人文美,天府文化呈现出优雅时尚美。成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

“活”起来的有“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天府锦城,有充满成都记忆的“八街九坊十景”,城市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平衡。

在成都,文化还以文创的形式焕发新生。

文创大赛、创意设计周、文创展会……成都正以“文创+”激发传统企业转型、文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创+”为这座城市发展赋能,为成都打造世界文创名城助力。

机遇叠加,也使命在身,提供能量,也为自己蓄能增加自己的厚度,才能提供更坚实的肩膀打开自己的眼界,才会塑造更宽广的舞台什么样的城市,能被称为“机遇之城”?成都,又能在新的一年提供什么样的机遇?拭目以待!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二三里编辑:X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