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剛過,陣陣冷風裹挾着寒氣迎面吹來。走在去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供濟堂鎮廠漢此老村的村道上,只見到處都是被平整過的土地。

“你看,這裏原來都是破敗不堪的房子,拆舊復墾後都會利用起來,產生效益。村民們搬去了易地扶貧搬遷新村,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負責拆舊復墾工作的供濟堂鎮人大主席丁彥軍指着眼前平整的土地說。

廠漢此老行政村原有7個自然村,地處偏僻,自然村分佈零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落後,大部分爲“空心村”和“老齡村”。幾年前,通過實施小村整合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採取“搬”“拆”“流”“補”“脫”等措施,進行整村搬遷銷號,將原有7個自然村進行撤併整合,規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個。搬遷後騰出來的舊村莊進行復墾複綠,昔日的危房塌院將重披綠色新裝。

2019年10月17日,供濟堂鎮機聲隆隆。在自治區發改委和交通投資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由內蒙古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四子王旗政府、四子王旗國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複綠試點項目正式啓動。

拆舊復墾試點項目區共涉及四子王旗5個鄉鎮25個行政村117個拆舊地塊,拆舊總面積4847.4畝。四子王旗對拆舊地塊進行復墾複綠,復墾一般旱地1610.03畝,復綠草地2004.27畝,復綠林地1233.1畝。項目計劃總投資7500萬元,目前內蒙古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已累計投入4750萬元。

拆舊復墾,喚醒“沉睡”土地。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項目,充分釋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區域交易政策紅利,不僅可以增加扶貧資金來源,而且對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有積極的作用。

“村民搬遷後的土地,由政府承租統一集中流轉並實施生態建設或進行二次流轉,現已流轉土地1.33萬畝,每畝實現收益100元,曾經撂荒的土地能掙錢了。”丁彥軍說。

不只是村民增收、村容扮靚,拆舊復墾還爲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活力。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拆舊復墾有效解決了土地規劃不科學、利用效率低、資源閒置浪費等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拆舊復墾區與建新安置區耕地面積有增加、質量不降低,建設用地總量有減少、佈局更合理的目標。

據內蒙古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許瑞平介紹,試點項目運作模式參照市場化運作,將以往的扶貧資金從無償投入變爲有償使用,有效壓實旗縣作爲實施主體的責任。此外,公司先期投入資金解決了旗縣啓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旗縣負責完成拆舊復墾的整體工作和建設用地節餘指標的流轉交易,用產生的收益歸還扶貧投資公司的項目投入,扶貧投資公司回收資金繼續滾動用於後續旗縣拆舊復墾項目,形成“投入-運營-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