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遊記《西遊記》,成了無法超越的時代經典。

在拍攝期間,劇組換了3個唐僧,2個豬八戒,2個沙僧。

如今,這部電視劇從最初的擔心無人收看,到現在的早已被重播了2000多次,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不得不說,這是影視劇上的一大奇蹟!

這部電視劇成就了許多人,不管是演員也好,導演、編劇也罷。

這部戲很難。

不過他們每一個人都沒有想過要放棄,而是每一個鏡頭都以最認真的態度去演繹,所以他們才真正配得上"表演藝術家"這幾個字。

對整個劇組來說,這部電視劇也是他們最真實的境況,爲了拍好這部劇,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出現在大家面前。

當拍到最後唐僧取得真經的時候,可能他們也真正的明白了:路就在腳下。

《西遊記》:“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毛片,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當年《西遊記》開拍後,不起眼的白龍馬這個角色則被定爲了5號人物,戲份相當重要。

但是由於當時的活動經費比較緊張,導演楊潔的最初要求就是:“在哪裏拍攝,就在哪裏找馬。”

因此劇組在拍攝《偷喫人蔘果》、《禍起觀音院》最後到《三打白骨精》的時候,白龍馬的角色一直沒有固定下來。

但是因爲沒有固定的白龍馬卻讓劇組喫盡了苦頭。

馬致遠在《漢宮秋》中感嘆:“陡恁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里馬難尋,自古有之,若能得有大才之人輔佐,必成就一番事業。

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製片人楊潔,在拍攝86版《西遊記》時也遇到了此等煩惱之事。

衆人皆知唐僧師徒四人,而且深入人心,卻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白龍馬。

1984年,《西遊記》導演楊潔爲了請王伯昭出演“小白龍”,給了他1500元片酬。

而彼時作爲主演的六小齡童,一集的片酬還不到80元。

可以說,對於“小白龍”的扮演者,楊潔導演是好喫好喝伺候着,仁至義盡。

白龍馬幫着西遊記成就了經典,可是白龍馬呢,記得看到過一個節目在向經典致敬。

說的就是《西遊記》,再次看到熟悉的人,再次看到熟悉的造型、場景,人們在回憶這個人回憶那個人,卻沒有陪着他們一起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白龍馬。

經典,經典不包括白龍馬嗎?經典,經典不包括陪着《西遊記》走過六年拍攝時間的白龍馬嗎?

只是人人都念師徒四人,卻忘了馱着唐僧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的白龍馬。

假如沒有白龍馬,就不會有如今這般經典的《西遊記》。

在《西遊記》播出之後,其中的主演各個功成名就。

卻唯獨將白龍馬忘在了身後。

而白龍馬的最終結局,頗爲悽慘。

但是“小白龍”的化身——那匹白龍馬,卻讓楊潔導演自責了一輩子。

西遊記的導演楊潔在她的自傳裏,有一章節叫“白駒悲歌”,說的是已經拍攝完西遊記後的白龍馬,因爲衰老,被無情的拋棄,人們只是把它看作一個活道具,在這個章節裏看到楊潔是在以白龍馬,來影射自己的境遇,繁華落盡後,那種世態炎涼下的漠然。

1982年,導演楊潔剛開始籌拍《西遊記》時,苦於找不到一匹真正意義上的白馬,劇組爲此四處奔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爲了趕進度,劇組有人提議染一匹白馬出來。

於是,他們將一匹棕櫚色的馬染成了白色。

可是,雲南潮溼多雨,染料常常褪色,白龍馬變成了花馬。

1983年,劇組來到內蒙古錫林浩特的馬場,準備借馬拍攝“弼馬溫天河放馬”時,楊潔的眼裏才閃起了光。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兩匹白色駿馬正在威風凜凜的奔跑着。

一匹高大雄壯,卻野性難馴,一匹雖個頭不大,卻性子溫順,愛與人親近,非常漂亮。

那匹白馬在衆多的馬匹當中尤爲的亮眼。

冥冥中,他似乎是帶着使命來的。

看到這匹馬之後,楊潔的眼睛都挪不開了,在萬般懇求之下,軍團的團長才忍痛割愛給馬辦理了退役。

從那之後白龍馬告別了草原,踏上了新的征程。

爲了《西遊記》的拍攝,它被除去了軍籍,劇組花了800塊將它帶了回去。

隨後,白龍馬跟着劇組跋山涉水,度過了整整6年的時光。

白龍馬是劇組裏的團寵,性情溫順,極通人性。

期間,曾經多次歷經真實的險境,拍攝都江堰二王廟的時候,還差點跌落懸崖。

在九寨溝拍攝的時候,失蹄跌入亂石溝的縫隙。

接着隨劇組一路轉換拍攝場地,歷經艱險。

《西遊記》播出後,師徒四人一舉成名,而白龍馬也獲得了不少的名氣。

然而,白龍馬也從此失去了自由。

它每天被關在馬棚裏,任遊客和它一起拍照。

誰要是想騎它,就得出錢,出錢後,就可以騎着白龍馬去馬場轉悠幾圈。

白龍馬就像是“搖錢樹”一般,滿足人性中的某些私慾。

楊潔後來拍攝電視劇來無錫取景,特地問了白馬的狀況。

結果等到楊潔來看望白馬的時候,她哭了。

白馬被關在一個狹小的洞窟裏面,滿身馬糞味,無精打采。

過了一年楊潔再次來到無錫拍戲,又來看望白馬,它餓得瘦骨嶙峋。

1997年,瘦弱的白龍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據說白龍馬被葬在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也有人說白龍馬被當地農民給喫掉了,總之屍骨無存。

楊潔導演知道後,特意爲白龍馬寫了一首《龍駒悲歌》來嘆惜可憐的白龍馬。

可憐白龍馬原本在部隊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可惜被楊潔導演買下,被除去了軍籍,雖然任勞任怨地工作,但最終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今天看到了一部評分2.7的國產電影,名叫《犬王》。

帶着好奇的心情,我點了進去,發現是90年代拍的電影,但一般90年代的電影都不會這麼低分,所以我又往下看評論,一看全是差評,原因是導演爲了體現“真實”,而真的炸死了一條狗。

這部電影獲得了1993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特別獎,說明是一部質量很不錯的影片,但是沒想到爲了其中的劇情,導演真的給一條軍犬綁上了炸藥,讓它活活被炸死。

中央電視臺6套的《流金歲月》欄目中,《犬王》的導演姚守崗說因爲當時技術不成熟,爲了保證拍攝效果,劇組真的將炸藥綁在扮演海龍的軍犬身上,將一條立過多次功的功勳犬當場炸死!

狗狗的飼養員,一個小戰士哭到暈厥。

這期節目之後,引發了網友衆怒!

對導演的指責斥罵到處可見,連《犬王》這部電影也被網友抵制——實在不忍看!

採訪中,導演姚守崗提起這段往事,哽咽無語,央視更是用“一次特殊的犧牲”來歸納總結這一段。

導演說,爲了追求真實的藝術效果,爲了這部影片,必須要死一條狗。

劇組同事說必須一次完成,以減少狗狗的痛苦。

多年以後,爲了緬懷這位曾經的戰友,訓練員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它活到現在,經歷了太多的敵人、險境、訓導員和官長。

它尊重的,不是哪個人類給它食物,不是對方佈置了什麼任務,下達了什麼指令。

它尊重的,是它的身份,是它的職業。

以及,由此而來的尊嚴與榮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