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的愛情故事共有三段,一段是妾有情郎無意,一段是兩個人情投意合,卻沒能在一起,另一段女追男,最後走到了一起,卻並不幸福。

故事一開頭寫的是蘇文紈對方鴻漸的愛情。從蘇文紈一出場,就註定了她和方鴻漸不可能走到一起。

同時也可以看出來她之所以選擇方鴻漸,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有她的算計。

對蘇文紈的描述是這樣的:那個戴太陽眼鏡、身上攤本小說的女人,衣服極斯文講究,皮膚在東方人裏,要算得白,可惜這白色不頂新鮮,帶些幹滯。

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蘇文紈是一個家世不錯,非常考究的人。

而通過一個三十開外的女人的描述中,交代了蘇文紈的文憑和性子,孤芳自賞,性子孤傲的博士。

蘇文紈是一個驕傲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喜歡聽奉承話,喜歡衆人環繞在自己身邊的人。在最開始本來她不喜歡穿上寒酸的孫太太,又更加討厭那個頑皮的孩子,卻在聽到孫太太的幾句奉承話當中,說出了“我最喜歡小孩子”這樣的話。由此可見孫文紈的虛僞。

這也就可以理解蘇文紈刻意在趙辛楣和方鴻漸之間挑起戰爭,讓兩個男人爲了她而發生爭鬥,只爲了滿足她心裏的虛榮心。

而這樣一個驕傲,虛僞的女人,爲何會喜歡了方鴻漸呢?其實說喜歡有點不切實際,方文紈並不是真的喜歡方鴻漸。

因爲沒人高攀,所以降低標準

在大學的時候,方鴻漸和蘇文紈兩個人就是同學,但是那時候的蘇文紈眼高於頂,是萬萬看不上方鴻漸的。

蘇文紈是一個把自己看得很高的人,對於自己的愛情當然也是如此,看不上任何人,不願意輕易把自己的愛情施予他人。

可是等到回頭來看的時候,卻發現身邊並沒有人願意靠近。

蘇文紈並非沒有人追求,而是她眼光太高,看不上那些人,這也是爲什麼她要去留學的原因,而留學歸來的人,都有點曲高和寡,女人有了博士的頭銜,便沒有人敢靠近。

於是,蘇文紈只能降低自己的標準去選擇愛人。

其實蘇文紈的這種心理變化概括了很多女生的想法,最初很多女生都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高,無論身邊怎樣的人追求自己都看不上,結果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合適的人時,就只能降低自己的標準,重新去審視自己的情感。

因爲條件相當,人也不討厭,於是選擇了

蘇文紈之所以選擇方鴻漸,並不是因爲多喜歡他,而是因爲他的家世可以,人也不討厭,所以想要給他一個靠近自己的機會。

按照蘇文紈的家世和她的標準,選擇一個人肯定最先是考量家世,方鴻漸的父親是一個縣城裏的大紳士,雖算不上很富貴,但是也能叫得出口。

《圍城》一書最秒的地方就在於它用別人的故事來給我們所有人驚醒,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對於我們現在仍然受用。

蘇文紈的愛情觀也恰恰反應了我們現代很多人選擇結婚對象時的心態。

不再把愛情當成是很純粹的一件事情,哪怕這個人沒有多愛,條件合適,人也不是多討厭,於是就湊合走到了一起。

蘇文紈自認爲方鴻漸好上鉤,容易追到

蘇文紈理想中的自己是“豔若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屈伏地求愛。

可是沒想到讓同船的鮑小姐搶了先。

這個時候的蘇文紈仍然沒有放棄方鴻漸這個目標,而是各種尖酸刻薄地諷刺他們兩個人。

而等到鮑小姐到站下了船之後,立馬和方鴻漸勾搭上了。

如果說最初選擇方鴻漸,只是因爲他這個人不討厭,是自己的被迫選擇,那麼,一向驕傲的蘇文紈,這個時候選擇他,只是因爲覺得他好上鉤,不需要自己太費勁。

對於蘇文紈這樣的人來說,主動追求一個人已經是她的極限,她這樣的人只願意享受被人簇擁的感覺,怎能主動去追求別人?

如果方鴻漸是一個故作高冷的人,想必蘇文紈早就放棄了。但是蘇文紈高估了自己的魅力,低估了對方鴻漸的判定。

因爲說完從剛開始的出發點就不夠充值。也是隻有就預示着他對鳳凰就是追求不可能。有好的結局。

都說性格決定沒。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註定了他最後會選個什麼樣的人。

說了些興致高,但是他也是一個很看重權益的人,所以最後她選擇了曹元朗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從蘇文紈一出場就決定了她的方鴻漸和她不是一路人,方鴻漸寧願和鮑小姐有一段露水情緣也不願意和她,方鴻漸對愛情雖然隨意,但是卻沒有和蘇文紈走到一起,和蘇文紈本身的性格不無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