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社區迄今開辦了8屆“小候鳥”夏令營,圍繞外來工子女開展了一系列人文關懷與輔助成長的暖心服務

(記者 張志斌 通訊員 龍坂軒)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區)在會上揭曉。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南坑社區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既是深圳市街道辦、社區類別唯一上榜單位,也是坂田街道繼四季花城社區後又一社區入選全國文明單位。自此,坂田成爲全省唯一擁有兩個社區類型全國文明單位的街道辦。

優異成績的背後,南坑社區有何“祕訣”?答案是堅持“四個強化”,匯聚文明力量助推基層善治,爲社區文明創建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南坑社區是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一個典型的城中村小區與花園式小區兼有的混合式社區,轄區面積3.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萬人,戶籍人口5784人,擁有志願者4000餘人。

▲南坑社區將每月第二個週日定爲志願者服務日,爲居民提供各種便民服務

近三年來,社區堅持以文明創建爲抓手,突出強化黨建引領、強化智慧賦能、強化氛圍營造、強化實踐養成“四個強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

強化黨建引領。社區實行“網格化黨建”,設立黨建引領文明創建的6個“紅色網格”,實施“包保1+1+N”(一個網格長+一個黨支部書記+若干樓棟長/志願者隊伍)負責制,確保網格內大小事務有人管,如爲老舊小區引進天然氣、建設街心公園等一批民生痛點難點問題得到了切實解決。按照“一網格、一支部、一陣地”的原則,目前已建成4個黨羣服務站。

強化智慧賦能。南坑作爲龍崗區首批智慧社區試點,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重構管理服務的形態與流程,大幅度提升社區管理效率和水平。構建1個綜合指揮平臺、1個便民服務客戶端以及不斷拓展的智慧節點應用的“1+1+N”模式,平臺數據涵蓋社區704棟樓棟、2萬套住房、833個“三小”場所等基礎信息以及人臉監控、視頻門禁、電氣化火災監測等智慧節點的監測數據等。

▲坂田街道創作文明交通安全主題牆繪《小鵬歷險記》

強化氛圍營造。以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手造文化街、星河WORLD園區、雅寶小學爲陣地,重點打造一批文明創建宣傳示範點,在人流密集場所設置文明創建相關公益廣告600多幅,利用戶外顯示屏、展板、景觀小品等多種形式宣傳“講文明樹新風”“關愛未成年人”“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公益內容,確保居民羣衆抬頭可視、處處可見。

強化實踐養成。社區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合拳”,包括用好“學習強國”平臺、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整合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創建、動員羣衆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等,激發羣衆文明創建熱情。社區先後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維穩隊等十多支志願服務隊,每年組織各類志願活動近200場,服務羣衆近8萬人次。此外,社區成立了深圳市首個社區級非公募基金會,資助了“小候鳥”夏令營、“不老愛情”老年公益婚紗攝影、職工之家“愛心超市”等品牌公益項目,深受社區居民喜愛並交口稱讚。

截至目前,南坑社區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各級榮譽近百項。

南坑社區是坂田街道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南坑社區之前,四季花城社區於2015年率先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此外,楊美社區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萬科城社區哥倫布廣場獲評“廣東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近三年來,坂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由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堅持“一把手”主抓、“一條線”貫穿、“一杆子”到底、“一盤棋”推進,形成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的生動局面,城區形象煥然一新,市民文明素養和公共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抓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今年以來,街道黨工委書記親自掛帥、親自指揮、親自調度、親自督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每週一晚上街道主要領導率隊開展“行走坂田”夜查專項行動。各社區各部門聚焦羣衆關心關切的各項民生實事,深入開展“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行動,一批短板項目得以補齊、一批民生工程有序推進,解決了揚馬市場關停、停車劃線等一批羣衆反映強烈和長期遺留的“硬骨頭”“老大難”問題,推動創建工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每週一晚上街道主要領導率隊開展“行走坂田”夜查專項行動

此外,街道不斷深化文明實踐品牌建設,建成全區首個社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15個街道級、3個區級實地考察示範點,創作文明交通安全主題牆繪《小鵬歷險記》,推出創文H5“深愛文明,圳在行動”,宣傳效果好,羣衆反響好。大力選樹宣傳“感動龍崗人物”“最美坂田人”“最美家庭”等先進榜樣,動員4.5萬名志願者、81支志願服務團隊開展“全民清潔日”、文明交通勸導等文明實踐活動1600多場次。堅持把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與疫情防控工作有機結合,廣泛動員文明單位、志願服務組織等各方面力量,構築羣防羣治嚴密防線;把精神文明教育融入疫情防控工作,拍攝系列抗“疫”宣傳片刷屏朋友圈收穫數千萬點擊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