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12月28日晚間,電視劇《流金歲月》兩集首播。因爲有倪妮和劉詩詩兩位青年女演員主演,並且有亦舒的小說做鋪墊,所以這部電視劇備受期待。不過,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論,《流金歲月》劇情懸浮,不接地氣,這次上海化的改編,是較爲失敗的。當然,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倪妮和劉詩詩都提供了非常不錯的顏值。

在顏值方面,兩位女演員可謂是各有千秋。劉詩詩在《流金歲月》當中的長髮扮相,確實爲這部電視劇作品提供了非常不錯的知性美女氣質。外加上劉詩詩本人的氣質,就與角色氣質高度吻合,所以最終形成劇情模式之後,更願意讓觀衆相信這個角色的確實存在。

而倪妮方面,更是驚豔非常。尤其是首播劇情當中,倪妮以一套紅裙出席的兩次飯局,都是重要的焦點顏色。顯然,在氣質駕馭方面,倪妮有着過人的本領。這位憑藉《金陵十三釵》謀女郎出道的女演員,確實屬於謀女郎當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一位。在這部《流金歲月》當中,基本上可以當作是劉詩詩和倪妮的個人寫真視頻內容。

在兩位女主角顏值出衆之外,《流金歲月》則缺少更多亮點內容。對於亦舒老太太的原著小說,講味道而輕故事,香港很多女作家的小說,都是味道優先原則。所以,這批小說其實是很難脫離自己的話語環境進行影視化改編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流金歲月》被改編成電影作品,其實也並不成功,只是當時的兩位女神,鐘楚紅和張曼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提攜劇作氣質的作用。

這次倪妮和劉詩詩版本的《流金歲月》,是對亦舒老太太原著小說的一種現代上海化的改編。亦舒是香港文化生態圈當中成長起來的女作家,老太太筆下的內容,也都是以香港文化生態爲背景的,並且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於更以前的。她的小說當中,充滿着女性的纏綿悱惻與思考意識。“流金歲月”本身就是一個頗爲小資的稱謂。

對於這次的上海的現代背景下的改編,可以說,是較爲失敗的。這個版本的《流金歲月》也在故意找尋一種原著小說當中的纏綿悱惻的味道感,尤其願意用鏡頭語言的方式,實現一種較爲詩意的表達。但是,鏡頭語言畢竟不是詩意文字,不是意識流的隨意抒寫。鏡頭語言,是用橋段講故事,用故事呈現意境。單純的詩意鏡頭,只能造成整部電視劇敘事基調的過分舒緩。

《流金歲月》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矛盾梗太少,並且不具備時代質感,更不具備大上海的背景質感。先說矛盾梗少的問題。追求唯美詩意的鏡頭,不能作爲這部電視劇缺少矛盾衝突的遮羞小布片。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作品,不能只讓觀衆看女演員們帶來的MV表演,而是應該讓所有角色都在一個有效的故事範疇當中。可是,在這部《流金歲月》當中,每一集的故事衝突相對有限,這是造成整部劇作敘事節奏緩慢的根源性問題了。

敘事緩慢的同時,則是這些橋段故事,也缺少時代氣息。《流金歲月》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當中,我們很難看到,這到底是哪一個時代。劇情當中,角色們用的手機,倒是現代的。但是,女主角們面對的問題,或者說橋段梗,卻都是老舊的,沒有任何時代感可言的。比如,劉詩詩飾演的女主,首集便面對父親的希望她嫁入豪門。再比如,倪妮角色則面對“工作可不好找”的問題。

這些內容,我們很難說它是哪一個時代的。甚至於很難說,這些內容,是哪一個地點背景下的。在《流金歲月》當中,幾位主角的臺詞腔調,更是天南地北的。兩位女主,操着不錯的普通話,張晨光老師,則是典型的祖國臺北的普通話腔調,楊祐寧也是一樣的腔調,女主的母親,則盡力追求上海話氣質等等。太雜了,雜亂無章。

在這部電視劇當中,反覆出現大上海的城市精緻。顯然,導演方面對這部電視劇的劇情敘事,也是不自信的,很清楚,觀衆只從劇情當中,無法看出時代和地點背景,只能靠毫無故事可言的空鏡頭強硬地證明自己是現代的上海。然而,這種強硬地證明,恰好反證,該劇浮空,缺少基本的地氣真實。

類似的浮空缺少真實地氣的上海背景作品,則是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這一次,《流金歲月》並未呈現超過《小時代》的敘事能力。顯然,該劇導演一直在努力追求亦舒老太太小說當中的那種味道。但殊不知,味道這東西,需要建立在具體的時代和具體的地點背景之上。架空了這些,談味道,其實談的都是“小時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