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總部再次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12月15日,自媒體消息稱,萬科集團總部部分職能將從深圳遷往上海,萬科集團方面向鎂編確認了這一消息。

萬科本次遷往上海的職能包括設計、招採、成本、工程,這部分職能被歸在“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之中。消息指出,萬科本次從深圳去往上海的人數大約在30人左右,萬科的總部人數將再創新低

萬科方面表示,一年前,爲了配合總部從“地產總部”轉向“集團總部”,加強五個區域間一盤棋、地產開發業務與物業業務一盤棋的建設,集團已成立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由原總部相關職能成員和區域相關成員共同組成,以提升地產開發產品的研究和建設能力。此次公會遷至上海,是上述工作推進過程中的落地舉措之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份回應雖然簡要,但信息量巨大。這是萬科總部去“地產化”的起點,在本次組織架構再調整之後,目前總部有事業中心、管理中心、協同中心和生態中心,覆蓋投資、資金、人力等業務板塊。

這是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推崇的管理模式。儘管萬科總部在“王石時代”就有小總部、強區域的趨勢,但鬱亮上臺之後,他更傾向於建立一個“極簡”組織,萬科的總部也持續精簡至百餘人左右。

鬱亮更傾向於總部之間沒有部門壁壘,也沒有具體生產職能的體現,但“引入精英”是萬科總部持續推進的工作。

萬科總部員工近年來的人事偏好也體現了鬱亮的個人喜好。例如,萬科會選擇國際化、能將英語作爲工作語言、在知名乙方公司有過工作經驗的人才,這種人才畫像描摹起來,萬科總部更像是“黑石”或者是他信任的“麥肯錫”之類的企業。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萬科的高管團隊也契合現在地產“金融化”的傾向,萬科集團管理層之中,出身於地產一線業務的高管比例極低,多數是金融+地產複合背景的人才,鬱亮、祝九勝以及王海武均如是。

此次“遷址”的“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在萬科內部並非一個新組織。鎂編了解到,這個公會的會長將由萬科集團合夥人、上海區域事業集團首席合夥人張海擔任會長,副會長則是萬科集團合夥人王蘊。

張海擔任會長的職務,在外界看來,他是“不二之選”。萬科四大區首之中,孫嘉、劉肖,李嵬均是“戰投幫”出身的精英人物,唯有張海乾過建築與設計,他來負責這部分業務,再好不過。

事實上,雖然是數十個人的變動,但萬科此舉對於行業具有警示意義。龍頭房企未來或許將變身爲完全的、純粹的“投資集團”,他們負責戰略和投資的動作,而地產開發這樣的粗重活,未來或許會完全交給代建公司去做。

正如鬱亮所說,當前的經濟背景下,金融資源過多被房地產佔用不是好事情。在新的監管政策下,所有開發商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線,“以前所有的東西歸零”。

“從當前的環境可以看出,過去的高槓杆傳統做法在今天很難繼續了。面對房地產行業的拐點,要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從粗放式擴張向精細化運營轉變,從投資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更好地活下去,做大做強,並基業長青。”鬱亮指出。

撰文:吳抒穎

編輯:陳夢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