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了董卓憑藉自己的才能在洛陽城中成功坐穩,一下子頭腦發熱開始了各種反人類的騷操作,這下導致了其他地區的領導們不幹了,紛紛舉旗了喊出了打倒董卓的口號,並推薦袁紹做了討伐聯盟會的盟主,也引出了董卓懼怕之人的前來,這人就是孫堅。

雖然《三國志》記載,孫堅出生前祖墳冒青煙,孫堅母親更是夢到腸子流出繞城門的徵兆,不過這時候孫堅的父親孫鍾是一個種瓜爲業的農民,(“孫鍾,堅父也,至孝篤信,種瓜爲業”《太平御覽》)

若按照正常來說孫堅這樣的農村戶口,想要在講究背景的的門閥制度下恐怕難以混上的,可幸運的是,他出生在漢末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樣一個不好的時代給了孫堅機會。

孫堅17歲那年他的父親帶着他乘船去錢塘(今浙江杭州),適逢以胡玉爲首的海盜搶掠財物,在岸上分贓。以當時的世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孫堅的種瓜老爹也是這樣的想法,可孫堅恰恰相反,路見不平一聲吼,提刀上了岸上,一面走,一面用手向東向西指揮着,孫堅一頓時操作以後,這些海盜以爲這位身材高大的的孫堅是當官的帶兵來緝捕他們嚇的四散奔逃,事情至此,本也平息,可孫堅怎肯罷休,一直追殺這些海盜,砍殺一個海盜見其他的都跑遠了這才放棄追趕。就這樣種瓜匠的兒子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編入大漢公職人員,代理校尉之職,負責當地的治安。(“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三國志》)。

當時會稽土地上的句章(今寧波慈溪縣)裏面的許生、許昌、許韶祖孫三人,見漢室衰敗,就拉起了一個萬餘人的隊伍,許生自稱“越王”,許昌在句章自號“陽明皇帝”,萬餘人叛軍,雖然還是比不了後來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黑山賊響應、以及後來黃巾餘黨轉型白波賊的等動則數十萬規模,但這萬餘人攻郡掠縣的浩大聲勢,卻也直達漢靈帝的朝野視聽,漢靈帝遣楊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討破之。

孫堅所在吳郡距離句章不遠,自然需要協助兩個領導前去破敵,帶兵打仗可不是鬧着玩,倘若一個閃失,不僅是烏紗帽,恐怕連老命也是不保。焦灼之時,孫堅領導想起了作風硬朗的孫堅,提拔孫堅爲吳郡司馬,去兩位領導手下聽命。《後漢書。孝靈帝紀》中記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十一月,會稽人許生自稱“越王”,寇郡縣,遣楊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討破之。三年春三月,楊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大破許生於會稽,斬之。

孫堅招得千餘散勇和臧旻、陳夤合兵一起打了一個照應,孫堅竟然帶人把,端了這個“陽明皇帝”的老巢,擒拿了這許生、許昌、許韶祖孫三人,雖然後來山越人以及屬下感其之恩德,託名許貢家客,將孫堅之子孫策刺死,也算爲其報仇了,不過此時楊州刺史臧旻還是十分高興的,畢竟最後這平亂的功勞是落在自己頭上的,因此對於立下功勞的孫堅也推薦一番,保舉他做了鹽瀆縣丞算是回報孫堅。《三國志·孫堅傳》中述,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韶,煽動諸縣,衆以萬數。孫堅以吳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

此時原漢奉車校尉,丹陽太守吳輝的兒子因爲父親去世搬遷到在吳郡錢塘縣居住,孫堅聽說吳輝的女兒才貌雙全,想要娶她爲妻,此時孫堅雖然做了官,可官職並不大,見慣大場面的豪門吳家人眼裏,種瓜匠出身的孫堅依然只是一個農村戶口的屌絲,不過是想傍山吳家這顆大樹,如此輕浮狡詐,出身低微的屌絲,根本配不上吳夫人,因此打算一口回絕了這件事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三國志》)。

一把火的熱情,卻換來一頭冷水,孫堅的心裏有了落差。不過,對於一位有理想的進步青年而言,眼前的挫折只是暫時的。草根終有逆襲日,天鵝遲早口中物,暗下決心的孫堅,放下討巧賣乖的身姿,板起一副面孔,張羅了幾個手下,扛着明晃晃的兵器,差三岔五地在吳家大門前公事公辦搞操演。如此一來二去,閨中的吳氏自然有了覺察,於是向親友們問了個究竟。

瞭解了一番緣由,吳氏淡淡地說道,人生在世,富貴在天,如今世道混沌,繁華無非過眼雲煙,婚姻本就是一場賭博,何況孫堅本就不按規矩出牌,倘若一言不合,招來禍端恐怕難免。親戚們豎耳一聽,門口操練隊伍裏似有殺機,於是默許了這門婚姻。(“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爲婚”《三國志》)。

說實在一點,孫堅見到吳氏年輕貌美,就想娶其爲妻遭到對方親戚嫌棄,吳氏深明大義:“不要因爲我給大家招來禍患”,於是嫁了孫堅。《三國志》記載孫堅容貌不凡。哎!還不是看臉。迎娶白富美之後,孫堅的事業並沒有太大的起步,來回幾個郡縣之上做縣丞,一直到184年孫堅的纔開始發家。

此時黃巾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大漢八州併發,來勢迅猛,孫堅作戰悍猛憑藉軍功以及朱儁推薦、十常侍保薦,青雲直上,官拜別部司馬。(《三國演義》中筆誤爲別郡司馬。)

別部司馬,這個官位,讓孫堅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是孫堅及其家族日後立足亂世,有所作爲的資本。特別在征討邊章、韓遂戰爭中,中郎將董卓和參軍事孫堅同隨司空張溫一同在涼州平叛。第一次帳前議事,董卓拖延時間見司空張溫以及出言頂撞主帥張溫激起孫堅殺董卓的動機。

可惜,孫堅殺董計劃卻未能通過,甚至被主帥張溫扼殺在搖籃裏,不久,仁慈的張溫報應來了。董卓藉着“十常侍之亂”,當上了相國。翻起了舊賬(當年策劃誅殺行動的事情自然也被抖了出來),於是張溫、孫堅的名字被拉進了黑名單。迂腐老古董張溫當然不足爲懼,董卓略施小計,編排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和袁術通姦叛國),送上了西天。可孫堅,董卓卻着實有點頭疼。

此時孫堅已是袁紹爲代表的關東軍軍的一方代表,與其他袁紹他們不願先行,曹操屢屢因兵馬缺少失敗不一樣,孫堅一路高歌猛進,擊潰董卓手下大將胡軫,斬殺華雄,一路打到洛陽附近,這位氣場強大的對手,董卓在西涼戰場早已親見一番,知道若孫堅在袁紹聯盟軍中若與曹操等人發生化學效應,後果想必嚴重(“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爲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三國志》)。

尋思至此,董卓愈發焦慮。一籌莫展之時,旁邊的李傕獻計道:“相國,您畏懼之人無非孫堅,我們有小皇帝在手,大可不必怕他。況且孫堅乃草莽之徒,我們不妨效仿當年策反呂布之舉,以利誘之,難道他還不乖乖就範?”董卓一聽,就按既定方針辦!”

於是李傕懷揣着董卓開出的空白支票,悄悄地潛入了孫堅的軍營。雖然雙邊戰事一觸即發,但李傕也是朝廷中人,孫堅也就沒太多爲難,只是淡淡問道,來者何事。李傕滿臉堆笑道:“這是支票,相國的意思,您的。”見孫堅面無表情,李傕接着說道:“聽聞將軍家公子一表人才,恰相國千金也已成人,不如結爲兒女親家?董相國還說,孫將軍的家人就是他的家人,大人您不妨把遠近兄弟名單一併列出,將來好一一封官。”(“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令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吳錄》)。

在利誘面前,孫堅一身正氣,他義正辭嚴地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衆全國,我死也不瞑目,你再多語,可要問問我腰間寶刀願意否?李傕見狀,知孫堅已起殺心,趕忙一個鞠躬,倉惶爬出帳外,悻悻落荒而逃。

董卓見孫堅如此大有感觸,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看着洛陽城外不遠處孫堅所帶領的部隊,董卓可是坐立不安徹夜難眠,每想起倘若京城失陷,自己的頭恐怕要被孫堅搬家,爲避孫堅鋒芒,董卓想出了一個“偉大”的餿主意:先是把洛陽洗劫一空,將百萬民衆悉數趕往了長安並建造眉塢,留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爲了防止駐紮在長安外圍扶風郡皇甫嵩的三萬人馬與關東聯合,矯詔將其調入長安任職。在內部董卓大肆屠殺官員,震懾人心切斷內部人員與關東的暗中操作。

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人中呂布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孫堅整飭部隊,分兵出新安、澠池間進擊董卓,孫堅一心要誅滅董卓,其他人可就不這樣想了,爲了搶地盤大大出手,兗州刺史劉岱殺東郡太守橋瑁,袁紹巧奪冀州,逼死冀州牧韓馥,袁紹、袁術兩兄弟決裂開戰,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爲開拓自己的領土。

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羣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恨。當他的孤軍殺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對董卓趕盡殺絕之時,聯軍中的羣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爲開拓羣雄自己的領土。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董卓討伐戰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

之後孫堅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孫堅與劉表開戰時候,孫堅被黃祖部將偷襲,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