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西漢最強盛時期是什麼時候?很多人腦海之中想到的應該是漢武帝劉徹,然而,把西漢王朝推到最爲強盛的人應該是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

劉詢原名字劉病已,原本是根正苗紅的皇曾孫,他的太爺爺劉徹早些年勵精圖治使大漢天威遠播,到了晚年之後,他的生活用劉備的話說,就是“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享受生活之外,這個老皇帝還多了一個愛好“崇信方術”,以至於每天疑神疑鬼,看着周圍的人心中想總是迴盪着一個聲音“總有刁民想害朕”。

就這些漢武帝時期重大政治事件“巫蠱之禍”也由此而來,簡單說就是漢武帝相信,扎小人的鬼把戲,認爲有人要害他,就這樣劉詢的爺爺太子劉據一家被殺,牽連者達數十萬人遭難,皇曾孫劉詢這個還在襁褓中的,雖逃過一死也也由皇族的皇曾孫變成了監獄中一員,

上帝關上一扇窗的同時也爲劉病已打開了一扇門,劉病已在長安監獄遇見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對他好的人,當時漢武帝叫管理監獄的丙吉在監獄之中繼續追查巫蠱的事,這時候丙吉見到了襁褓之中的劉病已,一是對太子被牽連的事情同情,二來見這麼小的孩子被無辜收監難過,出於對對這個一出生就遭滅門的皇曾孫同情,丙吉利用自己的關係,在長安的監獄爲小病已開了一個單間,還找了兩個哺乳期的女犯人來照顧他。

就像重慶渣滓洞的小蘿蔔頭一樣,監獄之中充滿人性與溫情,外面的世界反而漆黑一片,小病已在監獄之中長的四歲時候,他的太爺爺漢武帝聽人說,長安監獄有天子氣,漢武帝不由分說,下令郭穣將監獄中的犯人抄錄清楚,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

這時候又是丙吉站了出來,化身門神守衛一夜,攔住郭穣和所有想進去監獄的人,又一次保住了小病已這條命,郭穣只好回去報告漢武帝,並趁機彈劾丙吉。或許此時漢武帝或許認識到自己以前犯的錯誤,或者是對於太子被害之事感覺虧欠,下了《罪己詔》,釋放無辜之人,劉病已“罪”雖赦,但,他的皇室身份一直得不到恢復,因爲坐過大牢,其身份地位更比一般老百姓都不如,全靠丙吉用自己的俸祿供給皇孫。

一年後,病危中的漢武帝又想起了他那個流落民間的曾孫子,並留下遺詔:令宗正著其屬籍(錄入皇家宗譜),收養於掖庭。掖庭,就是皇宮中旁舍,由掖廷令管理,這裏的人專門收容那些犯了錯誤的皇族、宮人,簡單說劉病已由於監獄變成了勞改場。

在這所掖庭之中,劉病已也遇見了人生的第二個貴人,掖庭的管使者張賀,張賀其父就是漢武帝著名的酷吏張湯,因此張賀與劉病已的爺爺衛太子劉據一向交好,爲太子賓客。巫蠱之禍,張賀雖逃過一死,確如司馬遷一樣受了宮刑,成了太監,張賀對老主人的孫子小病已非常照顧。劉病已享有一般人沒有的特權,你用整日忙於勞作,還可以在掖庭各處遊走,還給他請來老師教書學識,

劉病他雖養於掖庭,卻因爲張賀的關係可以自由出行掖庭到宮外,劉病已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也深切體會了民間疾苦,在苦難中塑造出劉病已的人格魅力,在三秦之地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名聲,這一切,讓張賀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認爲劉病已這孩子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傑。

轉眼劉病已到了娶親的年齡。劉病已雖號爲皇曾孫,但卻無職無爵,實爲平民。本來張賀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病已, 當時漢昭帝始冠,張賀的弟弟張安世是右將軍,與霍光同心輔政,聽到張賀稱讚劉詢,想把孫女許配給他,張安世怒道:“曾孫乃衛太子後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言予女事!”

意思是“劉病已是罪人衛太子之後,有幸能得到一個平民衣食就算不錯了,把孫女嫁給他不會有好的未來,張賀的權利不如弟弟,也做不了主,但劉病已年齡漸長,總不能不娶妻。不久張賀把目光轉向了下屬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

許廣漢年輕時擔任昌邑哀王劉髆的侍從官,劉髆死後,公元前87年2月,許廣漢跟隨昌邑王劉賀一起去長安朝見漢武帝。漢武帝出遊,從長安到甘泉宮,許廣漢是隨駕人員之一,誤取別人的馬鞍放到自己的馬背上,事情發覺,執法者將其定爲盜竊,當處死刑,有詔令死刑犯可以選宮刑,於是許廣漢便做了宦者丞,到了掖庭負責暴室嗇夫(暴室是宮廷內的織作之所,嗇夫是暴室屬官)。

原本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已許給內者令歐侯氏爲兒媳,正擬出嫁時,歐侯氏的兒子去世。許平君的母親帶她去問卜,卜者說是她有大貴人之兆,其母內心高興。張賀聽說之後,就設宴相邀,酒興濃時,就說:“皇曾孫是皇帝的近親,即使地位卑賤,也可能當侯也,可以擇其爲婿。”

許廣漢在掖庭之中看着劉病已長大的,對劉病已的爲人十分喜歡,自然同意了這件事情,元鳳六年(公元前75年),16歲的劉病已娶了十四的的許平,劉病已的生活一點點變好,而大漢王朝在漢武帝去世十三年的時間裏面朝廷的大事頻頻,漢武帝去世那年,年僅八歲的小兒子、漢昭帝劉弗陵扶上帝位。那一年,劉病已五歲。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6月5日),在位僅十三年漢昭帝駕崩。那一年,劉病已十七歲,剛結婚生子。

因漢昭帝無子,於是大將軍霍光立漢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劉賀爲帝。劉賀繼位後荒淫無道,僅在位二十七天便被霍光廢黜,成爲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這時候霍光的下屬杜延年,對劉病已有救命之恩的邴吉紛紛戰出來,誇劉病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在三秦已有了粉絲羣體,可以說碾壓宗室諸侯,勸說勸霍光、張安世立其爲帝 。

就這樣天道輪迴,十三年後,皇位繼承又一次回到了劉據這一支,太子劉據倖存的孫子劉病已,這位在襁褓之中即淪爲階下囚的劉病已,當上了大漢天子,即漢宣帝劉詢。

劉詢即位之初,霍光權傾朝野,可以廢立皇帝,有着豐富生活閱歷的劉病已心裏明白,自己初即位,僅憑皇帝之稱不能與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剋制,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統治權。所以即位伊始,當霍光輔政以來首次表示要還政於君時,劉病已回絕了,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並當衆宣佈,事無大小,先報請霍光,然後再奏知他本人。事後他還專門下詔褒獎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戶。每次上朝,宣帝都給予霍光以極高的禮遇。

這時,大將軍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沒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親戚。大臣們提議冊立皇后,都傾向於霍光的女兒,對已成皇帝的劉詢來說,於公,和霍家聯姻,有利於政局穩定;於私,娶了霍家千金爲後,能保住身家性命,還有皇位。在他人看來,這本是一道簡單的單選題,可是,對於剛稱帝不久的劉詢來說,下筆的手卻重如千鈞。如果娶了霍家女兒並立之爲後,那他的結髮愛妻許平君又該如何處置呢?

思緒在三的劉病已下了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詔書,他說:“在我貧微之時,很喜歡一把古劍,現在我是十分地想念它啊,衆位愛卿有沒有辦法幫我把它找回來呢?”好在羣臣也都不是太傻,輾轉琢磨之後,才明白了這位年輕天子的心思,於是,一起上書湊請立許平君爲後,霍光之女霍成君爲婕妤。這即是著名的典故——故劍情深。這即是著名的典故——故劍情深。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詔書了。貧賤不相離,富貴亦相知。當上一國之君後,劉詢並沒有忘記自己落難民間時娶的糟糠之妻許平君,轉而力薦她入主後宮,這纔有了歷史上著名的賢德皇后——“許皇后”。這道浪漫的詔書,見證的是一位貧女與一位帝王最平和溫情也是最曠古絕今的愛與思念

許皇后平安上位,但,而霍光的妻子霍顯並未死心。一年後,霍家人便暗中買通皇宮裏的醫生。結果就是,年僅十七歲的許平君,在臨盆分娩之際被人毒死。後來有人上書,控告那些醫生給皇后治病時無用,都應該收系詔獄,並彈劾他們不道之罪。霍顯害怕事情敗露,就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霍光,並且說:“既然已經錯辦了這事,你就想法子別讓官吏逼問淳于衍了。”霍光聽後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然後他去奏請皇上,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責任了。宣帝一方面不知道情,另外迫於霍光的壓力,對此事不了了之。

霍成君擁有富家女的一切特點,任性而爲,揮金如土。雖然獨擅房寵,霍皇后也沒有爲漢宣帝生下一子半女,但漢宣帝仍沒嫌棄她,一個女人跟了他,他得善待。面對女人時,漢宣帝的心是水做的。可是,霍成君因爲瘋狂的母親也造成了人生也過成了悲劇。

霍光死後,漢宣帝立即立許平君之子劉奭爲皇太子。這讓霍顯惱怒異常,霍顯便指使在宮中的女兒霍成君毒害太子。在母親的唆使下,霍皇后幾次出手,幾次陰謀都未得逞,反而當初毒害許皇后的事情被泄露出去,瘋狂的霍顯這時候沒有霍光照着,立馬坐不住了糾集族人藉機謀反,欲罷除劉詢而立自己的兒子、霍皇后的哥哥霍禹爲帝。結果事敗,霍氏一族除霍皇后外盡誅,隨及,霍成君的後位廢黜,被打入冷宮。在冷宮中度過十二年的孤燈隻影的生活後,霍成君自殺,至此,漢宣帝終於爲髮妻許平君報仇了,也由霍氏一族中成功奪回皇權。

宣帝徹底清除了霍氏的勢力,可以大刀闊斧地施政了。內政方面賢臣循吏輩出,形成“麒麟閣十一功臣”。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重視吏治,認爲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他主張各種文化兼收幷蓄,外政方面漢武帝雄才大略,而連年征戰極大地耗費了國力,匈奴只是被趕跑,也沒能真正收服西域諸國。

武帝駕崩後,匈奴又重新回來不斷騷擾,由於不敢直接與西漢作對,就騷擾西域諸國,以車師國爲跳板,直接入侵烏孫,責令烏孫國王把解憂公主交出來。時逢劉詢的前任漢昭帝處於病危之中,無法上朝謀劃處理。全靠解憂公主組織烏孫國各方面力量頑強抵抗,烏孫纔沒有亡國。

劉詢上任後,採取軟硬兼施的方法,在邊境駐紮重兵加強防禦的同時,繼續實行漢代以來的和親政策,對各少數民族進行懷柔安撫。

經過多次對匈奴小規模作戰後,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劉詢詔令田廣明、範明友、韓增、趙充國、田順五位將軍,率十多萬大軍進擊侵犯烏孫的匈奴人,烏孫國也出動五萬部隊從兩側助攻,匈奴人大敗而退。緊接着來烏孫又聯絡鄰近兩個小國痛擊匈奴。史載匈奴“驅畜產遠遁逃”。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至此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域。劉詢詔令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後,漢匈相鬥七十餘年,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之願,漢宣實現。從此以後,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爭鋒西域。

其治世之功,足可以與他的太爺爺漢武帝劉徹相媲美,只是,他比他的太爺爺更專情,更人性,更溫暖。

作爲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爲強盛,被被史家謂之爲“孝宣之治。後世語精明者,首推漢宣,彼其吏稱民安,可爲效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