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王允成功策反呂布之後,成功爲大漢上演了一場刺殺董卓的大戲,之後王允就開始“no zuo no die的情況下,大漢的指揮權又落在了李傕、郭汜等人上手,劉協淪落爲談判的籌碼。

說起劉協這個名字,或者很多人比較陌生,大家習慣與他的另外一個稱呼,漢獻帝,當然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皇帝的。

劉協的父親劉宏,就是諸葛亮出師表上被劉備吐槽的桓、靈兩帝中的漢靈帝,這貨當皇帝不行,喫喝玩樂是各種好手,劉協的母親王榮,出生與名門世家,有着良好的教育,並且還容貌姣好,身材勻稱,用現在話說就是膚白貌美大長腿,因此一向喜歡美女的劉宏自然不會錯過。

偏偏這時候管理後宮的何皇后,是何屠夫的妹妹,何進與他妹妹的法家史前面說過,感興趣的可以翻看前面文章,這個何皇后文化政治水平不行,管理能力也不行,偏偏常嫉妒心非常強,一但發現劉宏寵信其她嬪妃就上前刁難,若發現懷孕的就下藥毒死。

王榮被劉宏從寵信不久就發現有了身孕,對於何皇后的歹毒也清楚,於是就找來了打胎藥想打掉孩子,喫了幾次之後發現孩子不但沒有打掉,肚子也開始慢慢變大起來,或者是出於母親對孩子的愛,或許出於天意,王榮一直夢見自己揹負着太陽而行走,便認爲這是吉兆,於是這才放棄了打掉胎兒的念頭。同年(181年),王榮生下皇子劉協,順帶說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是這一年出生的。

何皇后知道王榮生下男嬰,惱羞成怒,怕王榮母子會對自己地位造成威脅,就指使毒死王榮母子,王榮當初被毒死,劉協因爲剛出生不能喫東西這才逃過一難,果然做夢,夢見的吉兆也不靠譜,

劉宏派人追查下去,很快兇手何皇后就被指認,劉宏生的孩子大部分夭折,聽到何皇后竟然差一點有孩子他的一個兒子,心中大怒,意欲立即將何皇后廢黜。何皇后事先已用巨金買通受靈帝信任的宦官曹節等人,宦官們一齊跪下,爲何皇后求情,劉宏這貨居然赦免了何皇后,果然在劉宏的心中,宦官的情分比較重的。

都說隔代親,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健康長大,劉宏把劉協抱給了劉協的奶奶董太后,讓奶奶來來撫養這個孩子。

何皇后的兒子劉辯比劉協年長,而且是皇后所生,按照古代長子繼承的的觀念,論理太子位置非其莫屬,但何皇后出生屠戶家庭本就沒有多少教養,養出來的兒子就不用說,舉止輕浮,沒有國君應有的威嚴氣質,反到是由奶奶董太后悉心撫養的劉協,舉止端莊,深得劉宏喜愛。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於非命,劉宏難免有隱惻之心,因此,他心下傾向於立劉協爲太子,不過這又有違於立嗣以嫡長子爲先的皇室傳統,就這樣糾結來糾結去的情況下,還沒有確定誰當太子那,三十三歲的劉宏駕崩了。

這時候擁有兵權的何進跳出來扶着自己的侄子劉辯當了皇帝,不久之後何進與宦官之間火拼,宦官張讓、段珪等殺死何進,袁紹、袁術和何進的部將帶兵反攻,一下子又殺宦官兩千人。張讓、段珪等無力還擊,劫持劉協和少帝劉辯逃出宮外,正倉皇間,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三千隴西鐵騎奔騰而來,小皇帝劉辯見到這樣的情形,嚇得渾身哆哆嗦嗦,雙腿戰慄,口不能言,而一旁的劉協則對答如流。

董卓入京後,自封爲司空,權傾朝野,爲了看有多人服他,於是導演了一出廢立皇帝的大戲,就這樣9劉協成爲大漢王朝新的皇帝。面對專斷朝政,禍亂天下的董卓,小皇帝把希望寄託在打着清君側,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上,但卻發現這個所謂的討伐董卓的大漢忠城,正忙着互相兼併以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張地盤,無意西討董卓,好在王允會導戲,上演了一齣兒子與老子的火拼,就這樣董卓被呂布做掉了。

按照劇本王允應該收拾河山,還政與朝,大漢中興,可導戲上癮的王允非要叫呂布去做掉董卓的手下,逼的董卓的小弟李傕、郭汜站出來跳反又做掉了王允佔了長安。

佔領長安就要繼續推選新的老大,李傕、郭汜增加自己當老大的砝碼,兩個人開始搶奪皇帝劉協,郭汜剛開始想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軍營,就發現李傕已先下手把皇帝與大臣們劫去,兩個人就這樣互相不服氣繼續火拼。

爲了擺脫李傕的控制,劉協給李傕加官進爵已換取自己可以東行回洛陽的的權利,最終交涉是多次李傕對感覺劉協這個皇帝的砝碼在自己手上確實沒有多大作用就同意皇帝東歸。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劉協輾轉流亡,回到了已成爲廢墟的洛陽,他已將逃離了李傕的控制,卻沒有想到等來的卻是曹操。

曹操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不同,對劉協極高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報。劉協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爲大將軍,實際獲取了高出於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平定北方,他的兒子曹丕逼劉協把讓位、爲大漢四百一十八年的歷史,徹底畫上句號。

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大部分不過是把他掌握手中,用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罷了,在經歷了少年時的顛簸與大半輩子的幽禁後,退去傀儡的人生,變成“山陽公”的他,更從此找到了新價值,變爲稱職“郎中”,身融入田園山水,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民衆敬之如父母,到青龍二年(234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順帶在說一下,諸葛亮也是這一年去世的,兩個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的,劉協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焦作一帶的民衆爲了紀念他,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