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中醫上的一個術語。指的是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症,脾具有運化食物當中營養物質,以及輸布水液和統攝血液的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而且會造成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出現失血等情況,說明補虛在即!

脾腎雙補丸有健脾開胃,補益肝腎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腎雙虧,氣陰兩虛,面黃肌瘦,食慾不振。

中醫上講,脾爲人體的後天之本,就是說人生下來身體長的怎麼樣,由脾來決定,因爲脾能將人體喫的食物運化爲水谷津液,最後轉化爲氣血,運行全身,脾虧的人,腹脹納少,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

腎爲人體的後天之本,腎主管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所以腎虧的人會,鬚髮早白、牙齒鬆動、骨質疏鬆,腰膝痠軟,畏寒肢冷或者潮熱盜汗等。

治療脾腎兩虛的常用中成藥有脾腎雙補丸、脾腎雙助丸,腎脾雙補口服液,脾腎雙補丸由

黨蔘、熟地黃、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山藥、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蓮子、枸杞子、白朮、肉桂、麥冬、薏苡仁、芡實、牛膝、陳皮、白扁豆、五味子組成。

方中有補益肝腎的六味地黃丸和補血的四物湯,又加了健脾化溼的白扁豆、薏苡仁和滋補肝腎的枸杞子,因此具有補益肝腎、健脾開胃的功效。服用藥物時,忌食油膩,宜在飯前服用,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服藥宜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外感或實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1、番茄

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食慾不振、熱病、口渴等症。

2、大頭菜

味苦辛甘,性平。具有溫暖脾胃,順氣開胃,解毒利溼的功效,用於食積不化,寒涼飲冷所致的腹痛,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3、猴頭菇

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助消化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等症。

4、扁豆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開胃,和中益氣,消暑化溼的功效,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便溏、瀉泄水腫等病。

5、大棗

味甘,性溫平。具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睡眠不安者。

小兒不宣生食,熟食每一次不宜食用過多,食入過多就會助溼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6、黃豆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寬中,潤燥的功效,用於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民以食爲天,在我國有數千年的食養文化,食物,尤其是植物,是天人合一的天地精華,是大自然賜子人類的養生精品,用能量來補充能量,用活力來呼喚活力,用生命來滋養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