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大武口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态势,文旅发展的根基更加深厚,优势更加突出,动力活力更加彰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公共文化服务彰显新效能

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图书馆建成投用,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自治区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明长城兴民村段抢险加固完成,宁夏毯制作技艺、手工酿皮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五年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图书馆建成投用

秧歌社火大赛

国标舞大赛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文化

文化旅游融合取得新进步

大武口凉皮节、登贺兰山赏红叶、贺兰山徒步穿越、“宁夏工业1958”文化艺术美食节等文旅活动影响力持续攀升。旅游实情景剧《石道天歌》开演,《我的父亲焦裕禄》《槐秋》等影片取景拍摄,开启了融合发展新模式。金牌旅游小吃大武口凉皮在成都等地开设营销中心,凉皮文化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非遗文创、非遗传习、工业遗迹等融入旅游元素,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得到彰显和创新发展。借助网红直播、抖音推介、微信宣传等,培育发展网红经济和时尚新业态,持续激活文旅新活力。五年来,区域文旅形象得到深层次展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灰旧形象得到有效扭转。

大武口凉皮节

登贺兰山赏红叶活动

徒步穿越

旅游情景剧

宁夏工业1958活动

龙泉村农民丰收节

全域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

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区重点产业予以培育,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由“部门推动”向“党政统筹”的转变。《大武口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推动了文旅产业发展、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增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城市候机楼、旅游产品一条街、特色景观廊道等相继建成。乡村民宿、研学体验、影视拍摄等传统与新兴产品要素供给丰富,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业态竞相发展。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124.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9亿元。

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改造

华夏奇石山

龙泉村民宿

贺东葡萄酒小镇

北武当河生态公园

硒有田园

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迸发新活力

有效盘活闲置老矿区、老工厂、老运输工具等工业遗迹,形成了“两点一线”发展格局,生态工业旅游休闲集聚区初具规模,工业文化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推动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武口火车站新站和“石炭井号”旅游列车投用,绿皮火车慢行体验游持续火热,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宁夏工业纪念馆成为旅游新地标,石炭井矿区融入了影视拍摄、汽车越野等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路子。北武当漫山红叶成为远近闻名的拍照打卡胜地,树立了贺兰山下“旅游+生态”的标杆样板。成功举办两届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参赛车队达86队、参赛选手达670位、赛车达220余辆,达到大型国家赛事标准,复杂的环境、紧凑的赛程、激烈的竞争深受越野爱好者的喜爱,发展潜力大、市场反响好。

大武口火车站

宁夏工业纪念馆

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

石炭井号绿皮火车

石炭井影视拍摄

贺兰山北武当漫山红叶

贺兰山汽车越野拉力赛

“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系统将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全国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供稿:区文化旅游广电局

编辑:冯小梅

审核:曹 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