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的速度似乎要比往年要快,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在冷空氣的襲擊下一一淪陷,特別是在我國的北部地區,那裏的人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冬天的降臨,在空中肆意飛舞的雪花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正常情況下東北最冷也普遍在零下30-40攝氏度之間,這個時候如果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辦,通常也不會輕易的出門,就算要出門也是裏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完全不露出一點“破綻”,畢竟東北刺骨的寒風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而在這個世界上卻有這樣一個村莊,東北的寒冷對它來說只是皮毛,就連北極在它面前都得排在後面。

這個村莊就是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俄羅斯與我國東北地區相鄰,但氣候卻相差甚遠,因爲到了冬天,俄羅斯的溫度是明顯低於我國的,而奧伊米亞康不僅是俄羅斯最冷的地方,它還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居住地之一,被人們稱作是“寒極”,歷史最低溫度曾達到了-71.2攝氏度,要知道我們熟悉的北極最冷也只達到了-70攝氏度。然而就算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奧伊米亞康依舊生活了500多位村民,那麼它們就算爲什麼會選擇在這裏居住呢?

在奧伊米亞康的附近有一口溫泉,在早期這裏還是一片荒地時候,這口溫泉就依舊存在了,當時的馴鹿人經常會到這裏進行短暫的休息,讓馴鹿飲水來補充水分,並且馴鹿人將用雅庫特語將這口溫泉取名爲“奧伊米亞康”,意思是“不凍的水”,隨着來往的馴鹿人越來越多,漸漸這裏就形成了一個村莊,而村莊的名字就沿用了溫泉的名字奧伊米亞康。所以這裏居民大部分也都是馴鹿人的後裔。

奧伊米亞康的村民很少喫蔬菜,不過並不是因爲他們不喜歡喫,而是一般的蔬菜是無法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中存活的,所以蔬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食材。雖然無法種植,但從小練就的打獵、捕魚的本事也能讓它們填飽肚子。當地人一般都以魚肉、馬肉、鹿肉爲主要食物,雖然略顯單調,但這些肉所含的營養成分卻十分豐富,能夠滿足人體機能所需的各種物質。

奧伊米亞康的村民因爲長期攝入豐富的營養,外加經常在寒冷的環境打獵,使它們都擁有相當不錯的免疫力,很少出現生病的情況,壽命也普遍較長,所以奧伊米亞康也是俄羅斯著名的“長壽村”。這也難怪,每天呼吸着最新鮮的空氣,喝着最乾淨的水源,喫着最有營養的食物想不長壽都難。

爲了抵禦寒冷,奧伊米亞康房子的牆面都非常的厚,就連門窗也有四五層的厚度。因爲這裏的土地是屬於永凍土,房子不能直接建造在凍土之上,不然屋內的溫度會將地基融化,導致房屋坍塌,所以在房屋建造之前,它們會將木樁深深地插進地下,讓後再把房子建造在木樁之上,使房子距離地面至少有1米左右的距離。而且爲村莊供水是直接鋪設的路面上的,還要每隔一段距離設立一個加熱站,來防止水管結冰堵塞水的流通。

在奧伊米亞康想要出門,穿的厚遠遠不夠,你還有將自己全副武裝,面罩什麼的一樣都不能少,否則在幾秒鐘以內就可能會被凍傷。而且在呼吸時,你甚至還能聽到自己呼出的水蒸氣結成冰渣的聲音。但最讓我震驚的還是這裏的學校,據當地人所說,只要是溫度不低於-52攝氏度,學生就必須正常上課,單從這一點就能讓我感受到“戰鬥民族”的彪悍。

因爲奧伊米亞康始終保持着最傳統的生活,整個村子裏幾乎沒有什麼現代設施,大部分人取暖也是依靠柴火和煤炭。甚至廁所都是在室外,所以當地村民一到晚上幾乎很少喝水,目的就是爲了不想來回地往廁所跑。雖然這座偏遠的山村覆蓋了網絡,但寒冷的環境下手機無論如何也開不了機,只有到了室內才能夠勉強使用。

奧伊米亞康除了常年生活於此的村民以外,還經常會有外來遊客到訪,它們來到這裏也只是爲了體驗一下極寒中的生活,熱情好客的居民們自然也十分歡迎這些外來者。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