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羅馬尼亞作爲蘇聯的東歐盟國,很自然能獲得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不同於其他依賴性特強的小國,羅馬尼亞具有鮮明的民族意識,再加上國力不弱並不完全聽從於蘇聯。這種背景下對外關係也有很大的獨立性,和當時北約中的法國很類似,由於裝備了大量蘇制武器裝備對於急需外部技術來源的中國具有相當大吸引力。

羅馬尼亞米格-29戰鬥機

回到上世紀70-80年代間,由於國際環境的制約中國武器裝備水平嚴重落伍,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先進技術支持成爲急需解決的問題。大量武器裝備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代差,再加上基礎工業水平弱,大國封鎖想要有效提升自主研製能力相當難。相對於傳統軍工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的努力,我們還選擇了另一種引進方式,在蘇聯盟國中進行以物換物的技術引進史。

米格-21MF戰鬥機,屬於全天候多用途型換裝推力更強的P-13-300渦噴發動機,改進了機載雷達,背鰭加大可加裝燃油。機翼下掛架增至4個,可以掛載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也可以攜帶多種對地攻擊彈藥,另有一門標配GSh-23機炮。1970年開始對外銷售,羅馬尼亞就有大量裝備,1978年中國軍工出訪羅馬尼亞對米格-21MF進行了測繪。並攜帶回座艙蓋,Gsh-23機炮、相關部件及零零火箭彈射座椅等,作爲直接的實物參考開始仿製殲-7Ⅲ戰鬥機。

米格-21MF戰鬥機

除了羅馬尼亞外,還對孟加拉以及埃及米格-21MF進行測繪和購買引進,在此基礎上於1978年確實發展殲-7大改型飛機(殲-7Ⅲ/C)。由成飛、沈飛等配合研製,配套渦噴-13發動機(仿自P-13-300),同時對Gsh-23機炮進行仿製成品就是23-3雙管機炮及其改型,並長期裝備在我軍各式戰鬥上。

殲-7Ⅲ型戰鬥機

T-72M主戰坦克,蘇聯三代坦克中的經典之作,80年代羅馬尼亞剛裝備了30輛T-72M。這款坦所裝備的125mm滑膛炮、自動裝彈機、複合裝甲、行走裝置等,對於正處在青黃不接下代坦克研製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借鑑作用。

T-72M主戰坦克

T-72M主戰坦克的獲得相當意外,當時國內剛好研發出一套等離子噴塗技術,用於坦克維護在經過處理受磨損坦克零件後。經處理零件耐磨性提高1.4到8.3倍,壽命直接延長了3倍,對於這種技術來訪的羅馬尼亞客人相當眼饞,然後就用一輛T-72M坦克換了等離子噴塗技術。出於保密需要,這輛坦克被拆爲零件裝箱並運抵我國,抵達後改名爲“六四式”坦克。由於缺少圖紙只能參考照片進行繪製,然後自已動手一次總裝成功,總進行了復裝試驗、復裝測繪準備工作、分解和測繪工作、復裝和收尾工作等。

T-72M的研究,對我國三代主戰坦克研製發揮了重大作用,剛好在關鍵時刻給予了很直觀的技術參考。

“六四式”坦克
視察T-72M坦克

BTR-70裝甲運兵車,蘇聯在BTR-60PB裝甲輸送車基礎上的改型,換裝動力更強發動機。BTR-70裝甲運兵車曾在阿富汗戰場上得到應用,不過效果不是太理想,羅馬尼亞獲得過特許授權生產型號——TAV-77裝甲輸送車。1984年,我們從羅馬尼亞獲得授權,在其基礎上仿製了TAB-77輪式裝甲輸送車,不過沒有成爲制式裝備但對後期裝甲車輛研製有所借鑑。

BTR-70裝甲運兵車,戰鬥全重11.5噸,最大速度8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600公里。裝備14.5毫米/12.7毫米重機槍,以及7.62毫米機槍,實戰中可加裝AGS-17“火焰”自動榴彈發射器,搭載人員10名(3名乘員+7名載員)。

阿富汗戰爭BTR-70裝甲車

TAB-77輪式裝甲輸送車,採用封閉式炮塔,乘員3人+載員8人。戰鬥全重13噸,裝備1挺14.5毫米大口徑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TAB-77輪式裝甲輸送車
TAB-77輪式裝甲輸送車

D-30榴彈炮,60年代蘇聯研製的一款牽引式榴彈炮,師屬炮兵主要用於殺傷有生力量,摧毀野戰工事和其它軍事設施。方向射界可以實現360度,最大射程21.9公里,戰鬥狀態全重3.15噸。該炮在華約國家中大量裝備,也參與了大量實戰如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等,由於技術成熟機動性強,在複雜地形適應力強一直受到各國歡迎。

一直崇尚火力至上的中國陸軍,同樣對這款大炮很期待,在D-30基礎上仿製了86式122毫米榴彈炮。86式研製相當成功,成爲師屬榴彈炮,用於替代大量老式54式、54-1或122毫米榴彈炮。至於仿製原型D-30從哪裏獲得,有兩種說法一種源自中東戰爭參與國,另一種源自羅馬尼亞的贈送。

D-30榴彈炮
國產122毫米榴彈炮

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珍寶島衝突後面對T-62毫無剋制反坦利器,引發了隨後多年的反坦研製課題。在國內大力研製相關裝備,如後來陸續推出的79式火箭助推手榴彈、69式主戰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炮等。與此同時也想盡辦法從外部引進,1973年從羅馬尼亞獲得一批AT-3反坦克導彈,對此進行了仿製對應型號"紅箭-73"反坦克導彈。

AT-3“薩格爾”於60年代起裝備蘇聯,大量出口華約及阿拉伯國家,在中東戰爭、敘利亞戰爭中都曾大量應用實戰效果很好。最大射程3公里,最小射程0.5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20m/s,可用於反坦克以及攻擊碉堡工事等。

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

仿製型號"紅箭-73"反坦克導彈,可以攻擊100米-4000米距離內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裝備部分後改型很多一直是反坦利器長盛不衰。紅箭-73早期版本破甲厚度可達400毫米(對鋼筋水泥工事具有1.5米穿透力),射程400-600米時命中率約60%左右,對於600-3000米內的目標命中率可達90%以上。改進型靜破甲能力達到850毫米,動破甲提高到180毫米/65度,甚至對第三代主戰坦克具有一定攻擊能力,可以正面擊穿T-72主裝甲。

"紅箭-73"反坦克導彈

飛毛腿C導彈,蘇聯60年代產品,最大射程可達500公里精度也大增,兩伊戰爭期間導彈大戰的主角。雖然羅馬尼亞和蘇聯貌離神合不是那麼聽話,但由於身處東南歐前沿蘇聯對其支援武器還是一點不吝惜,根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6年《小國對華軍貿》文章描述。

認爲羅馬尼亞對華軍事技術輸出,至少幫助中國在相關領域進步20年,90年代後國產第一種短程戰術導彈東風-11亮相。這款導彈就被認爲是飛毛腿C的仿製版本,最大射程可達600公里,命中圓周誤差不超過30米性能強於“原型”。

飛毛腿導彈
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

1971年起,在我們最困難時期還曾援助了14架轟-5,其中12架轟-5前線轟炸機,2架轟教-5教練機。當然友誼是相互的,羅馬尼亞提供裝備不僅是軍用裝備,也有民用運輸車輛等,作爲回報我們也曾給予了不少蘇制坦克、火炮等技術。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受制於國際環境這些獲得的裝備帶來的技術升級纔是可觀的,上述美媒形容相關領域技術提升20年不算太誇張。

轟教-5教練機
轟教-5教練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