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將至

越來越多的紅包在向你招手

但也別“見錢眼開”

須多留個心眼

案例一

近日,一採購員李某來王先生的眼鏡店採購大批量眼鏡。談好價格後,李某要求用個人賬戶交易,並表示付款前需要先驗證王先生賬戶的安全性

李某讓其在某寶上發一個口令紅包,稱金額越大,查詢結果可信度越高,且至少5000元起步。另外,口令由王先生本人設置,不存在安全隱患

關於紅包的口令設置,李某暗示其可以用姓名、眼鏡店名字等

王先生髮好口令紅包過了一陣,想自己輸入“只有自己知道”的口令時,卻發現紅包已經被領了。

案例二

市民盧先生稱一微信好友聯繫他,讓他玩一個“紅包掃雷”的遊戲——羣裏每人報一個數字,當中一人發紅包,其他人搶,搶到的紅包數額和自己報出的數字相同之人要給發紅包的人發兩倍紅包,並表示進羣要繳納50元

盧先生答應了,轉賬後被其拉進一個羣內,然後其以讓盧某擔任羣管理爲由,讓盧某繳納管理費。最後對方又讓盧先生添加另一個微信號,並讓他做另一個羣管理。盧先生意識到不對勁,拒絕對方邀請並讓對方返還之前支付的費用,對方不同意並拉黑盧先生。

案例三

市民姚女士的女兒在網上看到一個“加羣領紅包”活動,在加了一名好陌生人後,對方聲稱這個返利活動要先支付纔可以獲取紅包

“我們新開了一家店鋪,現在想要刷一點銷售額。”

“一百塊錢就可以獲得十塊錢的返利。”

“轉錢越多獲利越大,且返利不需要等待,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返還。”

姚女士的女兒信以爲真,便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向一個陌生的商家轉了三百元。之後對方又多次慫恿姚女士的女兒再多轉一點,拿更高額度的返利,她轉了一千多元之後才發覺被騙。

陌生紅包不要貪

不輕易轉錢給陌生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