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堰日報

記者周亞暉

清晨,家住三堰的韋正華騎上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投遞工作,這是我市實施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一個縮影;中午,王國華在餐廳裏開始忙碌起來,在他的一拉一扯中,一個麪糰變成了一根根粗細均勻的麪條,這是我市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增強就業能力的一個縮影;深夜,十堰市愛尚明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還燈火通明,王雪慧的團隊正在進行“頭腦風暴”,這是我市扶持創業促就業的一個縮影。

回首“十三五”,一個個生動的就業創業奮鬥故事每天都在車城上演。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把就業作爲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點,着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就業創業活力。

鄖西縣上津鎮石廟子村7組,貧困戶徐成彩坐在自家堂屋,從桌上抓起一把黃色魚線,熟練地掛上一排魚鉤。一旁輪椅上坐着她的丈夫朱義喜,也在低頭加工魚鉤。“沒想到,我們在家裏就能掙到錢。”徐成彩說。

“我現在月薪有五六千塊,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談起現在的幸福生活,家住張灣區車城西路的羅科雲滿臉都是對未來的憧憬。40多歲的羅科雲因爲沒有技術,一直找不到工作。疫情期間,她從網上看到,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開辦有 “線上理論線下實操”育嬰師(月嫂)培訓班,於是立馬報名參加,結業後被該中心推薦到武漢聖瑪莉月子會所工作,工作1個多月,她就被月子會所評定爲“金牌護理師”,月收入達到5000元。

“十三五”期間,市人社局積極落實就業服務政策,力促實現 “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的目標。十三五”期末,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09萬人,幫助困難人員就業3.41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40萬人。

我市紮實做好就業創業培訓工作,積極整合培訓資源,通過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基本素質,增強就業能力。五年來,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培訓17.37萬人,落實培訓補貼共計1.55億元。2018年,啓動扶貧車間 (作坊)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2018年、2019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7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3萬人。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4.7萬人次(含以工代訓),已落實各類補貼資金1.1億元。

就業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十三五”期間,全市失業人員再就業98767人,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沒想到創業擔保貸款過程這麼簡單,這麼快就拿到了這筆錢。”談起貸款過程,王利高興地說。

王利的十堰浩方商貿有限公司主業是蔬菜種植和銷售。去年,他打算將公司經營範圍擴大到養殖領域,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計劃。“廠子停工,銷售沒法做,資金鍊一下就斷了。”正煩惱時,他想到了創業擔保貸款,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他向有關部門諮詢。

聽完工作人員講解,王利覺得“安全、穩妥,還款壓力也在承受範圍之內”。4月下旬,他申請了6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5月上旬就拿到全部貸款。如今,王利的新養殖場建起來了,公司也恢復正常運轉。

能這麼快拿到貸款,源於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取消創業擔保貸款反擔保環節,推行創業擔保貸款“基金存款直貸”模式。“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443筆、18.72億元,扶持創業25421人,帶動就業95553人。

“明年我準備回十堰工作,現在時刻關注十堰‘春風行動’招聘會和十堰招聘網信息。”在廣州打工的鄭旭告訴記者,去年他表哥就是在“春風行動”招聘會上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市創新招聘模式,採用線上線下招聘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春風行動” “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就業專項招聘會624場,2萬餘家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83.7萬個,進場求職55.4萬人次。湖北公共招聘網·十堰累計註冊單位1360家,用工總需求635798人。

圖爲竹山縣麻家渡鎮襪業扶貧車間裏,村民正在生產襪子。

特約記者朱本雙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