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洲學者:中國脫貧鼓舞了我們,貧困非天命

【編譯/李煥宇】中國的脫貧攻堅不僅振奮着國人,同樣讓外國學者深受鼓舞,因爲它傳遞出了一種信心——貧困是可以被戰勝的。

12月29日,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居(Charles Onunaiju)在尼主流媒體《先鋒報》上撰文稱,中國脫貧攻堅對全球其他地區,特別是非洲的關鍵影響在於:貧困不該被視爲一種天命,而是一種社會危害,只要具備必要的政治意願、集中且可持續的政策框架,就可以消滅它。

奧努奈居表示,去年11月,隨着貴州省最後的九個貧困縣宣佈脫貧,中國所有的登記貧困縣和地區都擺脫了貧困的痛苦,這比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設想的全人類脫貧期限提前了十年。

而且,中國的脫貧不僅僅是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還讓他們有了一個堅實的立足點,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有着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不僅是對中國,也是對世界,尤其是對非洲而言,因爲貧困仍是非洲社會和政治穩定的最大威脅。

奧努奈居接着在文章中簡要介紹了中國脫貧攻堅的具體內容,如“兩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幹部下沉、建檔立卡貧困戶等。

他認爲,中國的脫貧攻堅或許並不容易效仿,因爲這需要一個紀律嚴明的廉潔政黨,堅定不移地履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和並矢志不渝地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立場。

但是,發動羣衆、長期且可持續的政策工具等手段仍然可以豐富非洲各國政府在對抗貧困時的策略。

奧努奈居還指出,中國的脫貧攻堅並不是以一種人道主義的姿態,而是一種既定的社會政策。它源於對中國特定國情和社會現實的嚴肅審視,由領導人不屈不撓的政治意志推動。而對非洲而言,在執政黨、反對黨及廣泛的利益攸關方之間必須形成廣泛而合理的共識,才能夠形成對扶貧政策的推力。

在那之後,非洲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打破由部分宗教和習俗構築的謊言——貧困是一部分人的天命。中國曾經也有過這種情緒,但它被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解放粉碎了。非洲也許不會走上跟中國一樣的發展道路,但在任何有意義的扶貧路線圖裏,一些基本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貧窮的終結》作者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的那樣:“當基本的基礎設施(道路、電力、港口)和人力資本(衛生和教育)等先決條件都具備時,市場就是發展的強大引擎。”如果沒有這些先決條件,市場可能會殘忍地繞過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讓它們陷入貧困和痛苦。”

只有藉助政府提供有效的教育、醫療及基礎設施,才能支撐得起經濟上的成功。

奧努奈居在文末表示,中國已經向非洲展示了消除貧困的方法,非洲各國可以充分利用中國的經驗,推出適合自己的政策,幫助貧困人口,讓他們成爲非洲復興大業裏的財富創造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