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平時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發現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媽媽在學校門口接人,很少能夠看到孩子的爸爸。

這種現象和當下“男人掙錢養家”思想是分不開的,有的爸爸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了自己的工作當中,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家庭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盡到自己的育兒責任。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爸爸在家遊手好閒,享受着當“土皇帝”的日子,只要掙錢養家,看孩子的事情交給自己的妻子和父母。

總地來說,爸爸參與育兒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所以這就導致一些爸爸突然想散發父愛的時候,出現了尷尬的事情。

01爸爸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卻被老師警惕攔住不讓接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有一位爸爸在接孩子的時候,因爲孩子沒有認出自己,而且幼兒園老師也沒有見過這個家長,所以立刻提高了警惕,將孩子攔住,不讓這位爸爸接自己的兒子。

這位爸爸站在孩子面前十分尷尬,跟孩子說:“我是爸爸呀!”可是孩子看着爸爸的臉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刻讓其他老師把孩子帶回了教室,不讓爸爸接人。爸爸站在衆多家長面前,尷尬的笑了笑:“這真是我兒子,我是他爸爸。”

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位爸爸的尷尬。

最後老師聯繫了孩子的其他家長,確定了這位爸爸的身份之後,才把孩子交給爸爸。

不得不說,老師有警惕之心,對孩子來說真是一種福氣。如果是別人冒充孩子的父親來接小孩,而老師卻沒有注意到,說不定已經釀成了大禍。

但是,這則新聞也讓不少家長反思,自己在孩子的過程中是否缺席太久,導致孩子“見面不識君”。

畢竟,當自己的爸爸站在面前時,孩子的茫然不是裝出來的。這就說明,孩子平時和爸爸的接觸並不多,所以兩人才會如此陌生。

身爲孩子的父親,面對這種情況,難道不應該深深地反思自己嗎?

在BBC的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提到:“隨着年齡的增長,兒童對父親的需求不斷增強。因此,父親缺失是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完整,兒童缺少來自父親的影響,並有可能造成其心理發展的缺陷。”

如今的社會中,越來越重視父親在孩子生命中的影響,從小缺失父親陪伴的孩子,他的心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陷,這值得各位父母重視。父

父親的作用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成爲孩子學習的對象,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好爸爸,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02父親缺位的孩子,有可能產生以下幾種問題

·孩子的性格比較懦弱,缺乏陽剛之氣

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沒有盡到自己的育兒責任,還有陪伴孩子成長的義務,孩子的性格會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

比如說孩子可能會比較敏感、脆弱,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比較自卑、怯懦,缺乏自信心。

有的時候對於男孩來說影響更大,孩子沒有辦法從爸爸的身上學習男性爲人處事的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導致孩子在做缺乏陽剛之氣,看起來十分小家子氣。

·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關係比較淡漠

如果父親沒有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生命中屬於缺位的狀態,那麼孩子和父親的關係就無法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這是導致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關係比較淡漠,父親在孩子的心中沒有權威性,孩子遇到事情不會和父親商量,而是自己默默地扛着。

這種淡漠的親情,對父親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傷害。

·孩子的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

如果父親長期缺位,那麼對於孩子的心理就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因爲大部分時候,父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都是建立於遊戲的基礎上。父親通過遊戲和孩子建立起感情,並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對人際交往、好奇心和探索產生更多的認識,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如果父親長期缺位,孩子無法從與父親的互動中得到這種認知,對遊戲產生陌生感,這人際交往也會出現恐懼、排斥的現象。這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03作爲孩子的父親,我們要怎樣成爲一名好爸爸呢?

·工作再忙也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作爲孩子的父親,我們或許在家庭方面,承擔的更多是養家的責任。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需要工作、育兒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即使工作再忙,爸爸也應該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比如說抽空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在假期的時候帶着孩子一起出門遊玩,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給予自己的幫助......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爲孩子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

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纔不會讓孩子因爲父親沒有辦法陪在自己身邊而產生孤獨落寞的感覺。

·和孩子的母親一起攜手合作育兒

作爲孩子的父親,我們要意識到,育兒絕不是孩子媽媽一個人的責任。我們身上同樣肩負着教育孩子的責任與義務。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要和孩子的媽媽統一教育戰線,攜手合作育兒,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需要我們和孩子的母親多交流溝通,還要保持和睦的夫妻關係,這樣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作爲孩子的父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被愛。只有感受到愛,孩子纔不會對父母產生怨懟,因爲他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好。

在這種彼此被愛、彼此尊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以擁有父親爲傲。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