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陳來來

編輯|金石

來到國華

在縫紉機上裁製20分鐘,可以做出一種布袋子。這樣的布袋子,每隻可以賺五角錢。石芬一家三口人,就仰仗着媽媽每天縫製這樣的布袋子過活。

每天伴隨着石芬起牀和入睡的,是縫紉機吱呀的響聲。她有時也聽到父母的談話,那是他們在爲了錢發愁。有時候他們爭論,該不該按照老師的要求,給石芬買新書,爸爸會翻着家裏的賬本,說去借一本就夠了。媽媽不同意,說書要買新的,反覆讀纔有用。每每聽到這樣的爭吵,石芬就很難再入眠,她總是感到,自己給這個辛苦的家造成了拖累。

石芬在江蘇的一座縣城上初三,但是家裏的房子在遙遠的村莊裏,於是媽媽就在學校旁邊租了一間只能放下牀和凳子的房間陪讀。出租屋洗不了澡,只能週末回家洗。

圖片來自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中考臨近,同學們總是在討論,能不能考上縣裏的一中?石芬成績很好,考一中肯定沒問題。但是讀高中的開銷更大,她不知道家裏還能不能供得起。她不敢想自己的未來。如果輟學,她可能就會留在家裏踩縫紉機。

她處在一種茫然和無措當中,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她好像無能爲力,她只能期盼自己的成績能夠爲自己爭取到什麼。

一個機會出現了。一天,當地扶貧辦的主任找到她,告訴她佛山有一所純慈善的高中,叫國華紀念中學,只要她考上,就可以免費讀完中學,上大學之後學校也會給予資助。石芬幾乎沒有思考,當即決定報考。

國華紀念中學創辦於2002年,由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與其女兒楊惠妍出資興辦,是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中。每年,國華紀念中學會招收近200名優秀的家境困難學子。學生從報考國華開始,到求學生涯結束,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

石芬去參加了考試。考試進行了兩輪,哪怕第一輪她感覺發揮不好,她也沉靜地開始了第二輪的複習。最終考試結束,走出考場的瞬間,她兩腿發軟,差點就沒有站穩。

好在她被選中了。知道自己被錄取的夜晚,她纔開始擔心起自己走後,父母沒有人照顧怎麼辦。媽媽只有一隻手,斷掉的右手的關節在冷天會劇烈地顫抖。爸爸因爲視神經鈣化幾乎看不見東西。在石芬不回來的時候,他們每餐就簡單地做點白粥。但是她又別無選擇,她必須忍受這三年的分離,才能在未來更好地和他們團聚。

潘麗婷永遠記得那一段漫長的回家路途。十一歲的她走到村頭的岔路口,有人過來跟她說,她爸爸心臟病發作,去世了。她覺得這一定是在騙她。媽媽因病去世後,她總是擔心爸爸也會離開自己。有時候爸爸起得晚了,她都會進屋忐忑地去確認,他是不是還在呼吸。她無法接受,自己不過離開家去上學了幾個小時,爸爸真的就永遠離開了她。

姐姐把她接到身邊照顧,她們一起從老家廣西搬去了雲南。潘麗婷上初中之後,姐姐瞭解到了國華紀念中學,知道這是一所辦學質量很好的高中,考上國華,成爲了姐妹倆共同的願望。

來自單親家庭的劉穎,直到坐上去佛山的火車的前一天,還在糾結自己要不要一個人離家去那麼遠的地方上學。在報考國華之前,她和媽媽聊到深夜,最終打動她的,是展現在她眼前的可能性。她想到自己從鄉村來到縣城上初中,見識到了那麼多好的東西,那麼去到國華,肯定會有更多新的見聞。我想過一種更好的生活,劉穎對媽媽說。你自己不後悔就行。媽媽尊重了她的決定。

圖片來自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去世前的兩個月,媽媽曾經許諾潘麗婷,要潘麗婷考上大學,自己一定會活着看到那一天。當時媽媽剛從醫院回來,皮膚髮黃,嘴脣是紫的,頭髮凌亂着躺在沙發裏,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潘麗婷相信了和媽媽的約定。媽媽失約了,但是她不能失約。她要在國華,完成考上大學的承諾。

石芬、劉穎和潘麗婷,都在今年九月來到了國華。

家的感覺

九月的佛山很熱,石芬和媽媽從火車站出來,輾轉到國華紀念中學的時候出了一身汗。媽媽託老師帶着她把校園逛了一遍,看着綠樹掩映的教學樓,她才終於放下心來,這所石芬即將要入讀的高中,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石芬第一次看見這麼寬的課桌,還配着有靠背的椅子。

進校門的石碑上刻着學校的立校緣起,最醒目的一行寫着:用知識改變命運。石芬從小就相信這一點。她老家有一位雙腿殘疾的哥哥,因爲成績好被大學破格錄取,用掙來的獎學金養活了一家人。現在站在這塊碑前,她更加覺得被感召。我更清楚地知道,只要我在這裏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

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國華的課業安排得很滿,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半,除去午休和晚飯時間,大家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中。學生們除了每週幾個小時的購物時間外,不能離開學校,學習環境是單純、不受打擾的。

學生們都很優秀,劉穎在同學們自我介紹時就感受到了這一點,每一個人都很有文采。到了考試,競爭更加激烈。十一期間的第一次月考,被劉穎視作來國華後最大的波折。

因爲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掉眼淚是很平常的事情。石芬同樣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但她回到宿舍,發現室友在因爲考得不好而抽泣。她放下了自己的低落,轉而去安慰室友。查寢的學姐看見了,也進來一起寬慰她們。他們是互相連結、互相鼓勵的。

石芬把自己的處境想得很清楚。在壓力下,我要麼去頂着這個壓力往前走,要麼我就是被壓死了,那我肯定就是要去奮鬥,因爲我的人生路還那麼長,那我肯定要去爲自己拼一個好的未來。她說。

劉穎覺得來到國華之後,自己變得更加堅強了。只是一個人來到這邊,我就感覺自己很勇敢了,加上要一個人過集體生活,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

爲了關照這些家庭環境沒有那麼好的孩子,班主任會帶着科任老師每個月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排查。結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將學生的關注等級分爲三級。一級關注需要校長出面,二級關注需要年級組來協調,而每一個孩子都會獲得班級老師體貼的照顧。語言上,他們說話也格外注意,一位老師告訴我,他們不會去用貧窮等字眼去刺痛學生,而更多地,要讓他們着眼於未來會發生的改變。

沒有那麼堅強的時候,女孩們也會想家。剛到學校,石芬從來沒料想過自己會想家。但一個月過去,她看見從家裏帶來的生活用品,躺在牀上,和父母生活的一幕幕就浮現在眼前。她最常想起的,是初中組織活動家長們包糉子,因爲媽媽一個人沒法完成,她就在一邊幫忙。她當時覺得非常幸福,因爲別人都是媽媽們一個人完成的,只有自己,是和媽媽互相依偎着做好這個糉子。宿舍的窗臺上擺着多肉,潘麗婷看到它們總是想起姐姐,想到姐姐也養多肉。

因爲想家心情低落的時候,劉穎會去操場上散步。國華的周圍有很多居民樓,晚上,各家各戶的燈光從窗戶裏透出來。她望着這些星星點點的燈光想,這麼多盞燈,爲什麼沒有一盞是我們家的呢?

國華給他們填補了家的感覺。幾乎每個人都會和我提到今年的中秋節,那是一段閃光的美好記憶。晚上先是學校組織的中秋晚會,潘麗婷班上組織阿卡貝拉的表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她也參與了,站在隊伍裏,像被擁抱着一樣溫暖。

中秋晚會結束之後是遊園會。學生會和各個班級都舉辦了不同的遊戲環節。劉穎是投籃遊戲的工作人員,連續投中三個球就算贏,她負責給贏了的人發零食券。在學校的另一頭,石芬是搶凳子游戲的裁判。中秋的月亮大而明亮,學生們在校園裏面自在地穿梭,每個遊戲場地都聚集着一簇一簇的人羣。石芬就記得自己一晚上都在笑。

每週日晚自習前,劉穎的班級會舉辦懇談會,各個小組裏的同學輪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懇談會上,班級一點點小問題都會被指出來,比如垃圾倒得遲,活動有人遲到。更多的發言是圍繞着對生活的感悟。懇談會辦了幾周,輪到劉穎發言了。她站起來,講了一個黑鴨子變成白天鵝的故事。

進校門的石碑

改變的不只是一個人

2003年,牟新立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一則廣告,國華紀念中學在招聘老師。他從廣告中知曉,這是一所純慈善的中學。最開始他還不敢相信,聯繫了才確信存在這樣一所中學。於是他投遞了簡歷,千里迢迢地從內蒙古趕來佛山面試。

這是國華紀念中學創辦的第二年,學校旁邊還是大片大片的魚塘,他坐着摩托車,穿越田埂纔到學校。剛進校門,就遇到主管招聘的老師,對方聽到他是來應聘的,馬上給他分配了宿舍,連喫三餐、淋浴的時間都安排得很妥當。牟新立現在還記得這種細緻入微的熱情,也就是那時候,他產生了要在這裏做點事的想法。

他在內蒙古教書的時候,整個辦公室只有一臺電腦,系統還很老舊,只能進行最基本的操作。但是在國華,每個老師都有一臺液晶電腦,他使用起電教手段很方便。學生和他之前教過的也不一樣,最初的幾屆學生是極度貧困的,他強烈地感受到學生們從貧困家庭裏走出來的渴望。學生們很多高中之前沒有怎麼學過英語,靠着三年的惡補,最後高考英語也能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學習之外的勞動,同學們也是很積極的。那時候學校還有一塊地,學生們每天在上面勞作,種蘿蔔和白菜,收割之後拿給食堂。

國華剛成立的幾年裏,不斷有老師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看到了《中國教育報》的廣告。國華給老師開出了豐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教學條件。很多老師原來教公立高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教育上的抱負沒有辦法施展,但在這裏可以得到實踐。也有老師是看上這裏的教學團隊人不多,沒有那麼多層級,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

一所高中終於初具規模。校園四周沒有建築物,老師們就住在學校裏。一位老師的一天從早上六點就開始,備課、上課,十一點多,才能結束晚自習回去休息。很多老師回顧自己在國華的時光,都會用一個詞形容:以校爲家。

國華像一個獨立運轉但豐富多彩的小小世界。老師們在班級都推行自治。有的班班幹部兩個月就選舉一次,連任不能超過兩屆。學生宿舍、食堂的一些勞務工作、學生的大多數活動,都由學生會自己組織、自己管理。

牟新立給第一屆學生每人買了一支笛子,希望他們能會樂器,培養一點自己的愛好。課間,豎笛、橫笛的聲音響作一片。現在他的理論更加豐富了,想出了學生素養的幾個維度,還帶着學生做基本技能的訓練,比如說拉伸自己的身體。

2006年的時候牟新立帶高三,班上有一位學生突然就上不了課,腦海裏浮現的總是家庭帶來的創傷。牟新立拉着他嘮嗑,七八個小時地聊,聊他在姨夫家寄人籬下的日子。學生最開始一講到自己的生活就痛哭流涕,後來能夠冷靜地和他敘述痛苦和壓力。最後這位同學平穩地度過了高三,考上了南開大學。

今年牟新立帶高一,是石芬的班主任,也是石芬最喜歡的老師。石芬生物學得不好,向他請教,他很仔細地和她說,是複習的時候太浮躁,沒有迴歸課本。石芬還在寢室做寢室長,寢室內務老被扣分,牟新立找她談話,告訴她要怎麼去管理一個小小的集體。

學生們給牟新立寫信,說他像爸爸一樣。很多國華的老師收到了像爸爸媽媽的評價。因爲他們這些孩子確實都挺難的,小小的都來到這兒,離開父母,所以我也像父親一樣地去關心、關注,讓他們時刻感受我可以讓他們依靠。牟新立說。

來到國華的老師或多或少都對慈善事業懷抱着熱望。牟新立給自己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把慈善作爲重要的因素添了進去。2004年入職的老師蔣洪濤也告訴我:這是一所慈善學校,你不努力工作,良心上過不去。

學生來來往往,他教過一屆又一屆。很多學生如果要留在家鄉讀書,可能靠全家人、全家族的人一起供也供不起。但是他親眼看到來到這裏的孩子們,可以毫無負擔地念書,命運軌跡發生了確實的變化。有的學生讀書的時候把全部的生活費都寄回去,終於給家裏安上了自來水,但後來她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工作之後,全家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對這些家庭貧困的孩子,我覺得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方式那就是通過努力,考上大學,學到本領,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改變他個人的命運,進而還可以改變他整個家庭的命運。我們雖然是對一個學生進行了扶貧,但是可能是改變了、扶持了他們一個家族的命運。

不平凡的事

每年的畢業致辭,牟新立都會上去說這樣一段話:你是個平凡的人,但經過國華的三年,你出去將做不平凡的事。我們家裏是貧困的,但是我們要去做一些不平凡的事來回報社會。

校長季德華講到國華的精神時,也會說到兩點:奮鬥和責任。奮鬥應該刻在我們每一個學生的骨子裏面,應該貫穿他的人生的整個過程。最後要盡到你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做好你的工作。

蔣洪濤還記得自己帶過的一位叫楊少敏的學生。她是湖北人,話不多,很靦腆聽話,學習很努力。大學畢業之後,楊少敏去了廣西偏遠地區做支教老師。去支教的第一天,她早上八點到了縣城,一路顛簸到晚上,才終於抵達要任教的小學。之前她看宮崎駿的電影,裏面的夜空是藍色的,掛滿了星星。在大山裏,她看到了和電影裏一模一樣的夜空。

她是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的主角原型之一。國華給了她很多機會,讓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支教的兩年裏,她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外面的知識和視野帶給大山裏的孩子們。她希望他們能有機會看一看外邊的世界,然後選擇自己想要去外邊,還是留在這裏。

《國華的孩子們》中的主人公們,不僅是國華畢業生們回報社會的記錄,也是現在的國華學生們夢想的具象。因爲家人的病痛,石芬和潘麗婷都希望能成爲一名醫生,她們都提到了微電影的另一位主人公原型——蔡瑩。

蔡瑩是國華2008屆的學生,畢業時她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在八年本博連讀後成爲了一名醫生。2020年正月初八,她匆匆安頓好丈夫和一歲大的孩子,跟隨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去往武漢。

到達武漢的夜晚,霧氣繚繞,空曠的大街上只有他們乘坐的大巴在行駛,長江兩岸只有零星的燈光。但是面對着未知的黑暗,蔡瑩沒有退卻。在武漢的一個多月裏,她參與了多起危重病例的搶救。最忙的時候,病房裏擺滿了需要人工操作的醫療設備,有3臺ECMO、3臺CRRT、5個有創機械通氣和3個俯臥位。4月6日,她撤離武漢,回去的路上,班車特意繞上長江二橋,請他們欣賞長江的江景。

在武漢的蔡瑩

當醫生的夢想對於高一新生石芬來說是遙遠的,她心中的醫生更多的時候是一個模糊的影子。我向往的就是去爲那些病人解決問題,因爲那些病人肯定都有他們的家人,如果問題解決了,關心他的人肯定都會很開心。如果我媽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不會像現在這樣疼,那我就會很高興。但是她知道,在國華,實現夢想的鑰匙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成績好,我總有機會改變我們家。

從2002年創辦至今,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在國華找到了自己的路。截至2020年,學校已經培養了2582位畢業生,其中產生了碩士803人,博士141人,有108人出國深造。貧困的命運在這裏得到改變,貧困的家庭在這裏找到出路。但是國華的使命不止於此,我們希望通過創辦國華紀念中學,去探索一條高中教育的育人之路,希望在將來的中國教育史上,我們國華能有一席之地。

女孩們都表達了一種渴望——想要快點長大,快點成人,快點分擔家裏的責任。有時候還沒長大會變成煩惱,潘麗婷甚至用了痛苦這個詞。我看見姐姐特別累的時候,自己又無能爲力,那種感受就特別痛苦。

但是偶爾,她們也流露出十五六歲小女孩的童真一面。我想去森林裏冒險,潘麗婷說起她的願望。在下過雨的森林,一個人帶着相機和揹包,沿着小石子道,一級一級臺階地,往上走。

10: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