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王唯

编辑|楚明

一个月前,一段摄影师误打误撞拍下的10秒钟视频,让藏族男孩丁真收获了千万点赞。视频里,这个20岁男孩目光澄澈,笑起来露出洁白虎牙。

后来,有人不远万里赶到理塘,只为了见丁真一眼;也有人四处搜罗他的照片、视频,汇总到一起并称之为不心动挑战。在日复一日的围观中,大家开始萌生对世界最高城的好奇,也试图通过这双眼睛,获得一些久违的天真与感动。

丁真走红的热潮之下,他签约了理塘旅投公司,变成国企员工、故乡名片。通过他,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了解理塘。

网络上有声音说,因为丁真知道理塘,在理塘爱心扶贫超市买一些特产支持。也有人表示: 由一个普通人到地区代言人再到维护民族团结,丁真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意义,这份含义足够他成为一方名片,把他看做红极一时的网红不如看成地区文化的传承者。在丁真的牵引下,甚至有人上网搜索其他民族的原生态视频,为民族风情转发和点赞。

或许我们需要更多丁真,作为家乡代言人,展现本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也作为各族之间互相打量的窗口,看到其他民族的异彩纷呈。

最近,我们在快手短视频海洋里,打捞起了另外三位丁真,他们同样有极高的颜值、明亮的眼睛、野性的生活环境,但每一位丁真又都是独特的:有的生活在草原,有的生活在村寨,有的会跳蒙古舞,有的会弹龙头琴……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原始美,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里记录和传承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习俗,天真烂漫,又无比虔诚。

1

蒙古族姑娘琪琪格最喜欢夏天,不仅因为自己出生在夏天。

在故乡青海,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五月份依然能看到山顶上尚未消融的白色,十月份便可以迎来初雪,大家都说,这里全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夏天是短暂的,所以也是珍贵的。最让琪琪格期待的出行,不叫踏青,也不叫郊游,而是极具地方语言特色的浪河滩。

呼朋唤友,或是叫上整个家族的亲戚,到大草原上支起帐篷,吃喝玩乐是浪河滩时的全部主题。

柴禾堆起来点燃,作为临时的灶;架起锅,就可以开始烹制吃食了。西北人喜欢面食,早早地在家和了面带来,做成面片,然后大碗大碗地吃干净。肉是必不可少的,有人带来现成的牛羊肉,还有人干脆拉一只活羊过来,羊肠羊肚都现场收拾,现宰现煮,吃个新鲜。

琪琪格回忆,如今年轻人偏爱烧烤,但在以前,吃法大多数是水煮,调料不需要太多,吃原汁原味的牛羊。

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汽车的笛声和尾气,只有风从树林里穿过,树叶悉簌,鸟在头顶叽叽喳喳,影子掉在河水里,于是鸟声和水声齐鸣。

吃饱喝足,一群人就到林子里玩,跳锅庄,唱青海花儿。别人都说我们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就会跳舞。琪琪格说,对青海人来说,锅庄算是从小跳到大的,每个人都会跳两下,就连学生时代的课间操,也是锅庄。因为是集体的形式,人越多越热闹。

青海花儿,不管是长辈还是年轻人也基本都会唱,歌词通俗易懂,调子扬起来,在湛蓝的天空底下来回盘旋。

提起故乡,环境和风景也是白人兄弟组合中的成员阿龙第一个想起的。阿龙是白族人,故乡在大理剑川,白族人热爱花花草草,山坡上是成片成片的野花,每家每户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上许多,山茶花和杜鹃花是最常见的,其他品种也簇拥在一起,风吹过时,空气里是五颜六色的香。

阿龙说,童年时代读书时,如果放学早太阳还没落山,就拿着锄头去山上,挖几棵兰花回家种。

花们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吃。茉莉花煎鸡蛋,石榴花炒肉,玫瑰花可以做成鲜花饼,也可以做玫瑰酿。阿龙介绍。

印象最深的民俗还属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好多人就去那儿情歌对唱三天三夜嘛,属于白族的情人节。有年轻人在歌会上找到自己的情侣,也有老人家当初没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会相约到歌会上,对歌。

这两年,应故乡邀请,白人兄弟也常常在石宝山歌会,登台演出。受故乡太阳辐射的影响,阿龙有较黑而健康的肤色,眼睛细长,唱起白族情歌,显得浪漫又深情。

丁真成为丁真,离不开故土的滋养,成长路上经过的每一朵花、每一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个体的气质中。很默契地,在关于故乡的讲述中,无论是琪琪格还是阿龙,都提到了家乡人的质朴。

琪琪格说:大家比较热情好客,觉得来了都是客,不管是外面的人,还是当地人。比如你走在青海大街上问个路什么的,对方正好顺路,可能就会把你带到目的地去;比如你在一个街道里面,去买衣服的店问旁边的哪一家店比较好吃,他会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这个店里什么好吃,千万不要吃哪个店……反正性格比较耿直,你问他们什么都会说,没有什么坏心思,永远大大咧咧,热情开朗。琪琪格说。

琪琪格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性格特点离不开当地的环境,天高地阔的西北,人的性格也大多耿直,大大咧咧。没有人愿意挤在四四方方的房间里,所以愿意到草原上坐一坐、玩一玩,见到草原心胸一下变得开阔,人也比较舒服,时间久了,也就养成了开阔的性格。而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在无污染的环境下,人也变得简单,虽然很多城市发展确实挺快的,但是家乡还是保留了最纯洁的一部分,人与人的交流很简单,生活方式很简单,追求的东西很简单,大家的内心也很简单。

阿龙家住石宝山,小时候读书时,要到沙溪古镇上学,两地直线距离十四五公里,但需要步行翻山越岭。

阿龙住校,每周回家一次,背上柴、米和土豆,再沿着山路回到学校。那时候学校不让做饭,城镇的同学可以骑自行车回家,阿龙只能扛着一捆柴,去学校附近的陌生人家,对方会分出一小块空间给他,让阿龙煮饭吃。

直到如今,尽管大理古城在日趋商业化,但在阿龙的故乡剑川,依然保留了最初的简单和纯粹,像我们村里的人还是特别淳朴,如果有陌生人来村子里,正遇上我们的吃饭时间,就必须请对方到家里吃饭。

吃过苦,耳濡目染过人与人的质朴友善,如今阿龙觉得那些经历对我来说一辈子都是特别好的,哪怕离开故乡,走上更多舞台,拥有更多名气,还是特别淳朴,不会说出去几年连自己是谁都不认识了。

无论是盛夏的草原,还是古老的山路,都以不同的姿态、共同的纯粹,根植于丁真们的内心。这些故乡记忆在许多年后,成为滋养他们的土壤,咀嚼着故乡的风土人情长大,并尝试着反哺。

快手用户@琪琪格(青藏特产)

2

2006年,阿龙离开故乡远赴北京,在民俗博物馆表演、宣传民族文化,同时也跟随老师继续学习传统音乐,以及最具白族特色的乐器龙头琴。后来,他和另外两个白族年轻人一起,组成了组合白人兄弟。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反而在离开故乡后愈加浓烈。小时候,时不时能看到、听到村子里的老人抱着龙头琴弹唱,除了龙头琴,还有唢呐、二胡等等,但那时候,阿龙和很多少年一样,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觉得吉他很酷,周杰伦唱歌很好听,直到去了北京,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才发现自己民族的才是最独特的、给自己持久抚慰的,他开始重新系统学习龙头琴,并在四处演出的过程中,把它们传播出去。

从2018年起,白人兄弟开通了快手,将一些演出视频和练习片段发布在上面,作为中国白族第一支龙头琴弹唱组合被越来越多人了解。

和阿龙一样,傣族姑娘依光扁在小时候也一度想要逃离本民族的文化,又后知后觉地回过头来,最终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依光扁出生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很难拥有一套市场上买来的新衣服。那时候我妈就会给我缝一个傣族的小裙子给我穿,哎呀,就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有便装穿,有牛仔裤、牛仔衣,还有其他裤子,我就只能穿父母手工缝的民族服饰。

后来读了中学、大学,毕业工作,有了自己可支配的钱,依光扁开始给自己买便装,几乎很少再穿民族服饰。

2016年,因为从小喜欢跳舞,依光扁参加了当地泼水节的选美活动,这是傣族一年一度的盛典,每年会从海选中选拔出百余位女孩,最终经过复赛、决赛,选出12位取水少女,取圣水,然后过泼水节。

参选前,依光扁信心不大,她不到一米六,身材比较娇小,很不自信。但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穿着这样一套民族服饰,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当时就感觉这样的感觉特别好,特别棒。

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依光扁最终成为12位取水少女之一。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发现了民族文化的美,慢慢地重新去了解,慢慢就很喜欢了。

那之后,依光扁开始重新穿起了民族服饰,在一年后的泼水节上,有人随意拍了依光扁的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很多朋友和依光扁说:哎,你怎么在快手上火了?尚不知道快手是什么的依光扁发现,自己在平台上被越来越多的人疯狂点赞、评论、转发,于是她也下载了一个,发现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分享出去,挺好玩的,从那时起,便开始拍穿民族服装的视频。

快手用户@依_光扁

和阿龙、依光扁不同,琪琪格最初开始拍小视频,是为了打破偏见——但和每一个丁真发挥的影响都一样——让更多人了解青海、了解蒙古族。

去外地上大学后,琪琪格发现,人们对青海的了解并不多。有人问她故乡在哪儿,听说是青海后,对方说:哦,我知道,山东省的是吗?琪琪格无语:山东省那个是青岛。也有人问:青海是甘肃省的吗?

琪琪格是青海的蒙古族人,也让很多人吃惊,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有内蒙古有蒙古族,事实上,青海有许多少数民族。

关于青海生活的刻板印象还有很多,有人觉得青海是偏僻的牧区,每个人脸上都应该挂着高原红;有人感慨琪琪格的普通话说得好,并问:你们还要住在蒙古包吗?琪琪格干脆开玩笑说:对,我们上学骑狼,升学考射箭。

事实上,大家一样护肤,一样做防晒,一样上学读书,一样说普通话。就算是牧民也只是在特定的季节到草原上守牧,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村里盖了房,或是在县城里买了楼。

于是她开通了快手,给更多的网友展示,青海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样子,也并非只有天空之境。不知不觉中,她和阿龙、依光扁站到了一起,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依光扁

3

琪琪格的视频拍摄地有时在离家最近的日月山,视频远处,有车沿着盘山路缓缓向前,背景是五月未融的雪山;有时在茶卡盐湖,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还有正在跳萨吾尔登的姑娘;最多的是在草原上拍的,广袤的绿色上铺满花海和牛羊。

她希望给故乡人留住故乡的影像,给都市生活的人看看大草原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给不了解青海的人提供认识青海的渠道,用琪琪格自己的话说,希望能用舞步走遍青海的所有景观。

到如今,琪琪格在快手上有了30余万粉丝,有人和她说,看了这些视频,自己也想去青海玩一玩、看一看;也有人在琪琪格直播时请她帮忙规划去青海的路线。她最开心的瞬间就是自己选一个景观跳一段舞,有人回复问是在哪里拍的,就可以顺便介绍自己的家乡了。

于是,为民族文化代言的野心,从最初的萌芽状态,逐步落实到了一丝一毫、一分一秒的生长状态,并逐渐开花结果。依光扁也同样看到了自己的花和果。

曾经,为了离开大山,依光扁坚持读书,成了寨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为了给家人更体面的生活,她选了财务管理专业,并在2018年毕业后如愿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做了审计工作,但一年后,她选择了辞职创业,和两个好朋友一起自学民族服装设计,然后打版、制作、销售出去。

人就这么一辈子,就是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我特别喜欢傣族文化这一块,想要传承、继承它,把民族服饰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能穿到我们傣族服装。依光扁说。

如今,依光扁的快手粉丝已经增长到近130万,最初那间25平米的小工作室,也慢慢扩展到了180平。在里面,每个月可以销售三百余件傣族服装,有人穿着拍照,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也有人买去收藏。

对阿龙和白人兄弟来说,为民族文化代言,不仅仅是展现和弘扬,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创新。作为白族第一支龙头琴弹唱组合,很多基本功要靠自己摸索。

没有系统的教程,专业的方法,更多的时候是请教老师,自己听磁带、看光盘,或是回乡时找白族老人口头传授。和吉他不同,在龙头琴上没有固定的把位和品,除了和长者学习,更多时候还要自己不停研究、练习,靠的是肌肉的记忆力。阿龙的同伴说,把传统的东西学扎实,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

而且,很多传统的曲子,虽然好听,但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特别单调,容易失去兴趣,所以阿龙和朋友们要略微调整节奏,让年轻人觉得咱们白族的龙头琴也可以这么帅,也可以很酷。

如今,看到快手短视频的人越来越多,对白族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蜂拥而至。有人专门跑到北京或是飞去大理,找白人兄弟探讨音乐;有人通过他们的视频,开始自学龙头琴;甚至曾经有人把龙头琴带去了学校,想要在课余时间练习,但老师担心影响其他同学,拒绝了。

最近,阿龙在视频里表演了一段龙头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道具多了一枚叶子,衔在嘴里,伴随琴声吹奏。

这是阿龙二十几年前就拥有的技能,如今一吹响,就像立刻回到儿时的故乡:头顶着蓝天白云去放牛、采蘑菇,随手在山间小路旁采一片叶子,于是,旋律在山野里来来回回。

01:23

快手用户@白人兄弟组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