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汽解放生產的卡車,更多是以中卡的形式存在。即使是3代、4代解放都推出了重卡底盤的車型,但其駕駛室依然是使用了以中卡爲基礎進行改造的駕駛室,空間與結構上都與國內正式的重卡對手有所差距。

直到第5代重卡的推出,解放纔算是正式推出重卡車型。但第5代解放並沒有將其數十年經營的中卡項目拋棄,而是繼續同步推出5代中卡車型。今天文章中的主角——解放賽龍中卡,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推出的一款產品。

一汽青島解放從2010年以來,都較爲重視周邊產品的生產銷售,該廠授權代工生產的多款模型,覆蓋了重中輕卡三條產品線。賽龍箱式中卡模型,就是青島解放模型產品線的第一款中卡模型。

基於解放賽龍中卡爲基礎的賽龍模型還有一款上裝不同的車型:一款使用了低欄上裝的中卡模型。不過這款重卡模型被青島解放稱爲“解放三賽中卡”。具體爲何要作此區分,我們不得而知。

外觀

實際上被參照作爲模型生產依據的賽龍車型是2010年左右的改款車型,而非最初的賽龍車型。作爲該款車型的10款賽龍,外觀與老款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前臉的設計幾乎翻天覆地,並且與09款新大威重卡牽引車遙相呼應。

賽龍中卡模型的駕駛室參照了實車的中頂駕駛室,相比於平頂,增加了一定的高度,同時車頂結構更爲圓滑,能夠更好地降低駕駛室的風阻。模型上也能看到車頂並沒有過多地加強筋結構,除了車頂空間凸出結構之外,僅剩車頂天窗的結構。

車頂天窗也並沒有採用黑色不透明塑料結構馬虎應對,而是使用了透明塑料材料,這使得“天窗”結構真正被賦予真實的使命——能夠觀察到駕駛室內部,給駕駛室內部透光。這個角度就能很好地看得到駕駛室內部的情況,包括剎車和三個座椅。

10款賽龍的前臉相對與老款,車燈面積更大,且完全更改了設計,由之前的橫置變成了豎置。前臉其餘結構的設計都參照了09款大威重卡的設計,十足的家族式設計風格。

實車只有2米2左右的寬度,因此前擋風玻璃也並不算寬泛,雨刮也就沒有必要做三幅了。雨刮旁邊前登車扶手的結構也被還原了,算是細緻。

前保險槓的結構很是簡單,只有方形開口的前槓中網,以及兩側的霧燈,但前槓高度過高,實車非常容易在事故是導致行人或交通參與物捲入底部,畢竟當年的交通法規並沒有要求加裝防捲入裝置。牌照上面設計有“解放賽龍2010版”的藝術設計,能夠在細節上起到宣傳的作用。

豎置的車燈面積碩大。燈腔設計分明,並且延展至駕駛室側面,能夠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依次爲最上層的轉向燈,近光燈,遠光燈以及示意燈,燈腔的細節結構也較爲細緻。

駕駛室側面,車窗部分的設計是筆者非常喜歡的。具有一定流線且上揚的設計能夠提升駕駛室側面的視覺感受,使車輛笨重感降低。這種設計在幾乎所有的代解放上都可以看見,深入人心。即使是現在的青島解放“V”系列產品也依然保留有類似的設計,相關的車型駕駛室也是從這套駕駛室升級而來。

側面類似閃電的拉花線條使用水貼進行裝飾,呼應車窗下方的線條,更好地表現其流暢性。下方的輪眉設計也是如此,從等車踏板處大幅上揚,隨後越往後越平緩。這樣的設計本應被一直保留,可惜到了J7上已經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

登車踏板與老解放的設計一樣,都僅有一層,因此離地間隙相當的高,司乘人員登上駕駛室時必須要藉助前輪或前輪轂才能夠登上,而後續的車型裏面這種根本不考慮人機工程學的設計糟粕早已被丟棄。

輪眉上的側轉向燈也使用了橙色半透明塑料粒進行還原表達,這些細節不偷工減料是基本要求。

後視鏡和鏡柱的設計還原就較爲簡單,畢竟實車的後視鏡與鏡柱設計也是如此粗獷,即使到了10年之後的現在,也少有中卡會安裝更爲美觀的整體式後視鏡。

這臺模型的一大漏洞在這個角度也較爲清晰:副駕駛車門上沒有側照地鏡,門上也沒有留安裝的口,那應該是代工廠就沒有預留相應設計。

車門拉手也是採用豎置結構,但實車上豎置結構也並不符合人機工程學。模型上的拉手完全鏤空,能夠很輕鬆使用開門撬棒打開車門。

駕駛室後部的設計就很令人感覺熟悉了,5代解放還是用三菱扶桑技術的駕駛室,因此結構上並沒有做出很大的修改,在後部這些結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連空濾進氣管道也是沒有多做修改,相似度很高的設計。

內飾

車門可打開的角度不算很大,因此內飾也不能很仔細得看到。這個角度也能看出來登車踏板的離地間隙之大。

車門內飾襯板的設計非常簡陋,只有一個儲物格的還原,其餘結構一概沒有表達。車門內拉手的結構還原得還行,粗細適中。

內飾的還原情況,說實話,可能比現在不少的國產卡車模型做的還好。中控臺所有結構都基本做了分色,按鈕、儀表盤都能夠分清楚,看得到細節,方向盤中央也有一汽的標誌性。座椅的細節要差一點,沒有看到調節扳手,座椅表面也處理不好,很粘手。

駕駛室裏面空間不大,臥鋪也較窄,畢竟這是十年前的中卡,舒適性不能與現在的新車同日而語,但模型的質量,新款模型相比舊模型,不敢恭維。

副駕駛側能看到駕駛室地板前部純平的設計,畢竟駕駛室拱包並沒有佔用那麼多空間,但可惜地板沒有將防滑結構還原,有點可惜。

駕駛室頂部,能看到透光天窗和前部的小儲物箱,但除此之外的結構幾乎沒有還原,有點可惜。

底盤

模型並沒有標明其功率輸出,只是能從發動機的外觀推測出該款賽龍模型的實車,應該是裝配使用了大柴4缸發動機。發動機的外部結構還原尚可,至少能看到一些線路的還原。

4缸發動機,體積也相對較小,前後的長度都沒有前橋的板簧長。

模型的變速箱還原就很拉胯,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就是變速箱?這樣的還原就較爲兒戲了。傳動軸也是老模型的通病,太細,失真,且較爲容易損壞。

底盤的兩側分別是油箱和電池盒加上儲氣罐。油箱理論上也是鐵質了,且容量很小。現在的一些重載輕卡也能有比這個更大的油箱了。

尾氣處理也是比較簡單的結構,畢竟那個年代還只是國三國四,尾氣處理結構這些東西並不需要很高科技的技術,以及很大佔據空間的設備。連電池盒和儲氣罐也沒有做整合以留出空間。

車輛底盤右側還有一個車輛工具儲物箱,上面有一個比前臉車標更大的一汽標誌,但可惜儲物箱門沒有被設計成可打開的結構。

模型的車橋也並不能完全確定,但是作爲解放的主流產品,435車橋等的車橋產品也應是其主要的配置選擇。

底盤末端的防追尾捲入梁與大梁是一體成型的結構,很是牢固,但實車如果也是使用這樣的連接結構估計能抗擊多少追尾衝擊。大梁末端的橫樑還有打孔結構,較爲真實。

車燈直接固定在大梁兩側,而不是固定在車輛上裝底部。車燈固定結構也較爲硬實,不容易損壞,車燈燈腔結構也很清晰,能夠看得清楚燈腔分區的情況。

上裝

上裝選用了國內較爲經典的瓦楞式車廂,車廂長度約29釐米,換算過來實車上裝長度是6.8米多一點。左側塗印上了“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等的品牌標識內容,右側則因爲側車廂門的原因沒有做任何塗印。

四扇車箱門都可以打開,不過車箱門的設計並不是太好:由於車箱門沒有使用合頁結構固定在車箱上,而是使用插銷的方式,因此車箱門打開之後會有一定的內侵入角度,使得車箱口不能完全展現,被車門佔據。

上圖就是被佔據的情況。

車箱門上的細節尚可,合頁結構和鎖杆結構都有適當的還原,但可惜的是都僅有裝飾作用,沒有實際用處。

車箱前後四個頂角都有銀色結構裝飾,表達車箱的示廓燈,看起來精細的程度尚可,達到應有的要求。

車箱下方邊緣還有多個橙色半透明塑料,用以表達車輛的側示廓燈,效果也不錯。

外包裝

賽龍模型的外包裝較爲普通。頂部僅印刷了車型和廠名;正面的印刷相對更用心,模型型號、廠名、廣告詞都有所印刷,彩圖裏面除了賽龍的實車照片還有青島五四廣場的照片,較爲特別,以表達其青島的產地特徵。

側面則只有商標,整體來看都比較樸素。

後記

這一款賽龍模型可以算是青島解放卡車的模型周邊一個開端。在此之後的解放三賽低欄卡車,和龍V低欄卡車模型都是很經典的模型產品。同樣,青島解放的重卡模型也有不少較爲好的產品,推出的數量也很龐大。

圖/文:GK-C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