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年前,蘇聯就開始對翼地效應進行研究,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對水面快速飛行進行研究。二戰期間,全球各國都對這個項目產生了興趣,但三分鐘熱度的居多,沒幾個真正堅持到了最後,不過蘇聯是個例外,早在六十年代就研究出用以軍事領域的低效飛行器。

裏海怪物採用地面效應原理,當飛行器的機翼距地面高度爲15%的機翼長度時,在高速飛行狀態下,會產生一種效應,讓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有所增加,飛機升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進行了風洞試驗以後,可發現該區域能提升30%的升阻比。所以,在此區域之中,就好像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將飛行器柔和的託了起來。

八十年代,緊盯蘇聯不放的美國通過它的間諜衛星發現蘇聯正在試航一種神祕的東西,它看上去像是飛機,但也很像是船。和水上飛機不同的是,它幾乎是在貼着水面快速航行,航速有每小時800千米。

西方國家對此十分震驚,爲此還給它起了個“海里怪物”的稱號。它的體積非常龐大,長度有106.1米,翼展也有40米,可以想象這個飛行器給人帶來的震驚效果有多強。這種飛行器採用了10臺VD-7渦噴發動機,就是它們賦予飛行器超遠的航程與超快的航速。

有一點值得提一提,因爲距離地面約6米的距離屬於雷達盲區,所以別看這種飛行器體型龐大,它可以因爲這一點加之300節的速度來擺脫雷達的掃描。有了這些,它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大量物資送往各地。

不過,裏海怪物曾失事過兩次,第一次是在1969年,因爲大霧天氣導致飛行員分辨不了地平線,大浪拍打着機身,造成悲劇。第二次是在1980年,這一次是飛行員操作失誤釀成的苦果。雖然如此,它在研發後續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裏海怪物能輕鬆越過灘頭障礙,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冰面、雪地等多種地形上航行,具有極強的兩棲性能。據悉蘇聯只是生產了兩艘這種裏海怪獸,且只有一艘完工,這種飛行器可以實現對敵方的水上登陸與由岸上下水,有了動力氣墊,在航行中還能少受波浪帶來的影響。

但很可惜,因爲經濟問題,這項研究只能被擱置,但後來美國等國家看上了這種武器,認爲它能大量節省時間,將各種導彈配備給它之後,軍艦就會飛了。這樣一款軍用價值極高的武器,美國怎會輕易放過,只可惜蘇聯的裏海怪物再也無人問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