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幾天,中國汽車產業再爆重聞:

12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日產在華合資公司)宣佈新計劃,核心信息是:業務整合。

整合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和東風啓辰汽車公司,以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裝備公司和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後,東風有限擁有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共計5大板塊。

整合的背後,是什麼?

對於所有企業,整合背後的邏輯,都是尋求改變、尋求優化。

整合後的東風有限,同時兼具乘用車業務、輕型商用車業務以及零部件相關業務,這背後同時擁有一條共同主線:日產體系。而這,也與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此前公佈的全球未來發展戰略直接契合,日產將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提升體系能力、產品能力。

啓辰品牌,從獨立,再到迴歸,實際上並不算讓人意外。

2017年2月,啓辰宣佈從東風日產體系中獨立,將與日產協同進行技術、產品的相關研發,擁有自身造血能力。這之中的前提是,2010年至2017年間,啓辰成功的實現了合資自主品牌的市場突圍,體系之力經過6年多的打磨變得愈發成熟,產品序列普及逐漸完善,同時銷量表現不斷攀升。

在東風啓辰的獨立元年,2017年,它交出了14.3萬臺的銷量成績單。不過這之後,啓辰的銷量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波動,2018年銷量13.4萬臺、2019年銷量12.3萬臺,再到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重新調整戰略的2020年。

對於啓辰品牌迴歸日產體系來說,意味着此前的嘗試轉換了新的路線。啓辰品牌未來還有着新嘗試的可能性,東風集團的自主品牌發力方向,轉爲全新高端品牌嵐圖。

在嵐圖品牌發佈之後,它承擔着東風品牌向上的重任,它最終目的是爲東風自主品牌打開更大空間。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是否能夠成功,而是東風集團在尋求品牌向上的運作經驗。

經驗/玩法/輕裝上陣 行業新主線

隨着啓辰迴歸,嵐圖發佈,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進一步加碼,結合如今的市場發展以及其他汽車集團的諸多操作,總結來看,汽車行業的新趨勢在加速。

經歷全球市場幾年間的發展走勢波動加之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如今全球各大汽車集團都在加速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如:大衆集團尋求新一輪的開源節流,技術發展走勢轉型,布加迪等資產的股權被重新考量。

如:日本汽車工業如今的進一步股權交叉與共創合作,豐田-馬自達-斯巴魯-鈴木的新圈層(共用平臺/合作研發/股權交叉等),豐田-本田-日產之間的新圈層(相關行業聯盟的合作推進等)。

再比如:PSA與FCA的合併,戴姆勒不斷融入新的資本與合作伙伴等,這一切都是爲了提升企業未來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帶來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開源節流、輕裝上陣,這條汽車行業發展歷程的主線,不變。

而同時,中國汽車產業裏有更多的企業在思考新的業務脈絡,比如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均是如此,同時它們也有着相同的方向,完成對汽車產業高端品牌經驗的獲取。

紅旗的業績,如今愈發搶眼,東風集團推出嵐圖品牌,尋求新能源汽車市場高端化的推進與摸索,長安汽車則將在新能源方面及燃油車領域分別探索。

同時,包括優質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也有着同樣的思考,領克品牌、WEY品牌在市場之中的摸爬滾打,將爲它們積累新的經驗。

根據2020年的相關數據,如今的領克品牌、WEY品牌成交均價在15萬元左右,已經直接拿走了原本屬於大衆、豐田的份額,紅旗品牌拿走了頗多豪華品牌的固有份額,接下來的長安高端以及東風嵐圖,也在謀求着新一輪的正面競爭。

寫在最後: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中國汽車工業在多年的積累以及近幾年的加速追趕中,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技術研發、營銷創新、用戶思維、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幾個維度,越來越多的企業能與積累了百年甚至更久的跨國車企在同一市場里正面競爭。

硬件方面的實力,中國汽車工業在逐漸完善,接下來,優質車企們尋求的共同點是,軟件、經驗層面的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