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普利/沙坦藥降低腎功能,肌酐高了就要停?

RAS阻滯劑(普利/沙坦類藥物,通用名XX普利或XX沙坦)是全球處方量最大的降壓藥、護腎藥。

此類藥物可降低腎小球內壓,從而減輕腎臟的工作量,使腎臟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具有降低尿蛋白(約50%)、保護腎功能(延緩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約2倍)的作用,是慢性腎臟病的首選降壓藥、護腎藥。

但有一個問題:腎衰竭患者能否服用?

腎功能下降後,腎臟能做的工作本來就變少了,再進一步降低腎臟的工作量,腎功能還能否支撐起身體的運轉?

腎功能正常或僅輕度受損(腎小球濾過率60-90,肌酐不超過177)的患者,自然不怕腎臟適當地“偷一偷懶”,但是腎衰竭嚴重(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肌酐高於442)的患者,是否還有資本去允許腎臟歇一歇?

新藥物剛問世時,一般使用較爲保守:先用於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腎小球濾過率60以上),再通過試驗和臨牀應用不斷探索,將適應症一步步地(腎小球濾過率45→30→15)逐漸放開。

普利/沙坦類藥物應用至今已有近40年,我們逐漸摸清楚了腎衰竭患者對它們的耐受性,在腎小球濾過率高於45(大約是血肌酐低於265左右)時使用,被認爲是安全的。

但許多腎衰竭的患者,用藥期間並沒有出現異常,僅僅因爲肌酐高了就停藥了。

這方面的試驗很少研究濾過率低於30(肌酐高於442)的嚴重腎衰竭患者,往往將嚴重腎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

最新結果發佈

近日,腎臟病領域的頂級期刊《美國腎臟病學會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可能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納入了2007年至2017接受普利/沙坦治療的10254名腎衰竭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了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此時,1553名患者(佔15%)停用了普利/沙坦。

對比發現:與持續服用普利/沙坦的患者相比,停藥患者進入透析或腎移植的風險更低(27.9%低於36.1%);但是5年絕對絕對死亡風險更高(54.5%高於40.9%)、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更多(59.5%高於47.6%)。

也就是說:

1.如果停藥,透析和腎移植風險低了8.3%;

2.但是,心血管風險和死亡風險更高了,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高出了11.9%,5年絕對絕對死亡風險高出了13.6%。

(該研究雖沒有控制變量,結果會受到一點干擾,但樣本量大,仍具有較大的說服力)

我們常說,慢性腎臟病並不會死於尿毒症,多是死於心血管疾病,對於腎衰竭患者,有時候保護心臟比保護腎臟更加重要。

我們並不能因爲普利/沙坦會降低一點腎功能,就無視心臟和死亡風險。不到萬不得已,普利/沙坦應貫穿慢性腎臟病治療的始終。

部分醫生只要看到肌酐高於265便停用普利/沙坦,甚至腎內科之外的醫生,可能從肌酐剛出現升高開始便放棄普利/沙坦,並不怎麼高明。腎病朋友儘量在專業負責的腎內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到了尿毒症透析階段以後就很明朗了,無需再擔心腎功能,應用沙坦類藥物(普利類藥物除福辛普利和貝那普利外會被透析清除,不如沙坦)可降低血壓和死亡率,益處顯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