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提醒各位新鱼友关于观赏鱼的饲养密度问题,终于有鱼友发来了反馈,说是我们知道错了还不行吗?不要再讲观赏鱼的饲养密度了,哈哈。

其实呢,即使再讲,还有鱼友会不注意饲养密度,即使自此不谈,仍然有新鱼友不断询问这个问题,这就是人性,也是我们新手养鱼的必经之路,和必教学费,我之所以给大家不断提醒,还不是因为这样的问题频发,总有鱼友重复再重复的询问或者犯错?

那么,如果我们的观赏鱼饲养密度合适,基本没有什么大病,下一步就是水质如何稳定的问题了。

水质稳定,必须建立在饲养密度不大、和观赏鱼没有大病的基础之上,否则免谈

我们说小病小灾是无所谓的,但是只要观赏鱼有个大病,这个水质就不可能彻底稳定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下一次药,我们看似水体没有白浊,硝化系统没有崩溃,但绝不代表,有益菌不会数量有所减少,水质稳定的时间不会有所延长。

因此来说,水质想要稳定,必须首先保证饲养密度,保证这个水体中不再胡乱放置各种多余的药物和试剂。

低档的硝化细菌,也就是培养液,需要在入鱼之前放置,质量很好的硝化细菌,可以随时放,普通观赏鱼也可以不必放

好像是,目前的养鱼理论,只要一谈到水质稳定,必须谈及硝化系统和过滤系统,这个梗到底是谁提出来的,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假设鱼缸内有一个基本的过滤系统,观赏鱼数量并没有超标,水质不可能出现任何的白浊情况的,这个我也无数次验证了,而且,我的观赏鱼,是从来不加硝化细菌的。

有些新鱼友,喜欢加,那就加吧,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

所谓的硝化细菌培养液,是需要时间生成硝化细菌的,它只是起到了一个给硝化细菌提供肥料的作用。

毕竟对于观赏鱼来说,肥料,未必是什么好东西,因此最好是在开缸初期、氯气去除以后放置,道理我在视频中早就说过了。

而质量较好的硝化细菌菌种,必须在鱼缸里有鱼或者有各种有机物的时候,再去繁殖,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个激活的过程,所以说,还是液体的较好。

其他的,都不是什么主要问题。

换水好,还是不换水好?这个也要根据水质情况决定,大换水根本不必

那么,主鱼入缸以后,水质稳定的最根本原因在哪里?

就是一个观赏鱼不患病和投喂量的谨慎,因为毕竟硝化系统尚未稳定,观赏鱼的状态也未恢复到极致,所以,尽量不要去轻易动水或者其他滤材、造景、滤棉等。

底部有残渣可以少量抽底滤除,水质轻微白浊,可以减少投喂量或者少量换水调理,当然不要直接自来水,必须困水几天,保证没有氯气,冷水鱼的困水期可适当延长,部分热带鱼一两天困水也可以。

主要原因是因为冷水鱼,这里指的是金鱼、锦鲤之类的,它们的体表黏液过多,容易遭受新水刺激,脱落后污染水质。

半个月以后,可以定期换水的,一切还是以观赏鱼的状态和水质清澈度决定

我们说所有的前提,还是密度和无病,这样的话,水质的清澈度,大致就可以代表水体中的毒素不大,再一个还要观察观赏鱼的状态,这个最准。

当然了,如果我们还是不放心,也可以进行水质检测,但大部分观赏鱼,根本没有这个必要,所谓的毒素超标,一定是密度过大、投喂过度造成的。

然后随着我们少量的投喂,观赏鱼的逐步排泄,这个有机物和菌群就会慢慢平衡,只是在某个时间段,毒素有可能积累过度,这就需要定期换水,一般的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半个月以后。

有的鱼友会说,七天左右,水体的亚硝酸盐一定会超标,那个真不一定的,一个是密度决定,再者还有观赏鱼的耐受力,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少量换换水,谁也没说不可以。

这样的话,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观赏鱼的状态观察、投喂上,结合鱼缸底部垃圾,予以抽底换水清理,还有定期换水,鱼缸的水质就会越来越走向稳定。

就是什么简单?是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