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

信立泰半個月內轉讓3款產品相關權益, 或是爲丟標“填坑”?

經歷了2019年和2020年連續丟標後,信立泰在創新之路上的步伐似乎需要加快了。

12月29日,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立泰”)發佈技術轉讓公告。據公告,該公司計劃以8400萬元的價格轉讓鹽酸厄洛替尼、利伐沙班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權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這是12月以來該公司第二次轉讓相關權益。在12月12日,信立泰公告稱,將所有處於I期臨牀試驗階段的重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部技術所有權和知識產權以6068萬元的價格轉讓。

通過上述兩筆技術轉讓,該公司累計可獲得1.45億元的資金。有業內人士認爲,對於在集採上接連遭受打擊的信立泰而言,這兩項技術的轉讓可謂是“救公司於水火之中”。

擬計提商譽2.83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首次發佈技術轉讓公告的同一日,信立泰還發布了一則商譽減值準備公告。該公司表示,受全資子公司蘇州桓晨主營產品Alpha Stent®藥物洗脫冠脈支架,在2020年11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未中標的影響,擬對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3億元。

上述消息一經發布,信立泰的股東們便“炸開了鍋”。有投資者在股吧表示,“今年虧損一定是躲不開了!”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4億元,同比下滑40.12%;實現歸母淨利潤2.67億元,同比下滑62.69%。也就是說,若第四季度信立泰的歸母淨利潤無法達到1523.58萬元,則其今年全年的歸母淨利潤或將爲負數。

對此,12月2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打了信立泰的投資者熱線,相關人員表示,“本年度還沒結束,公司虧損或是盈利尚未可知。”

那麼,如果上市公司出現虧損,上述兩筆技術轉讓得到的資金是否將計入本年度營收,從而填補虧損的“窟窿”?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兩筆技術轉讓均是分期付款,是否會計入2020年度的財務報表,需要參考到達付款里程碑時所對應的會計年份。”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肖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底轉賣資產早已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常規性操作,除美化年報、吸引投資者眼球外,還能緩解現金流壓力。當然,不排除一些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擺脫困境,避免退市風險。”

謀求“多條腿走路”

資料顯示,信立泰是國內老牌仿製藥企,主營業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其中,醫藥製造每年可爲其貢獻超95%的營業收入。

在帶量採購開始之前,作爲國內心腦血管龍頭企業,信立泰一開始憑藉旗下核心產品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維持着較高的業績增長。然而,自集採開標後,該公司不僅出現了營收、淨利的雙雙下滑,股價更是一落千丈。

在今年11月初展開的首輪國家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中,信立泰投標藥物洗脫冠脈支架系統最終失標,公司再一次受到打擊。眼看着單品獨大的道路無法繼續,該公司計劃轉型,謀求“多條腿走路”。

11月12日,信立泰的定增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這是其上市後的第一次定向增發。據信立泰公開的最新方案,本次定增共募資19.85億元,其中14.93億元用於心腦血管及相關領域創新藥研發項目。

信立泰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擬投向上述項目,將推動公司創新藥研發佈局,落實公司研發管線規劃。產品上市後,將有效擴充公司現有產品線,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

此外,該公司在12月24日接受調研時表示,預計可實現未來每年至少2-3個產品進入IND申報。同時,未來5年將是公司創新產品面世的小高峯,且全球創新性產品的佈局和進展亦極具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2日,信立泰宣佈,爲進一步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將啓動全資子公司深圳市信立泰生物醫療工程有限公司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上海地區一私募人士指出,“信立泰當前創新藥與醫療器械花開兩朵,是否有效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仿製藥打天下的招數確實行不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