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2月29日報道,近日,在百度如流首次舉辦的發佈會“AI在手,工作如流——百度如流智會2020”上,百度與埃森哲聯合首發《企業智能工作白皮書》(後文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對現代人類工作方式的發展歷程進行了這樣一段精闢總結:

在信息化工作時代,人與人開始線上協作,員工能動性增強;同時知識開始被信息化存儲、複製、傳播。

在數字化工作時代,人們更高效地線上協同,人們開始做更復雜高價值的工作;知識也開始變得可檢索,可雲端協同共創。

而到了智能化時代,人開始與機器協同,個人職責轉向決策與創新;知識也變得體系化、高效流轉、並且精準觸達。

難以想象,在不到20年時間裏,我們的工作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當下隨着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人類工作方式正在進行新一輪顛覆式變革。

企業如何進行智能化轉型?當下中國千行百業中各色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又有什麼樣的普遍規律和深層邏輯?爲了探討這些問題,我們對《企業智能工作白皮書》進行了深入解讀。 一、變局和危機中,企業尋求智能化轉型機遇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發展模式轉型大潮的中國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需求十分迫切。

《企業智能工作白皮書》這樣描述企業當下面臨的處境:

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規,消費者對於產品和體驗不斷升級的需求,都在推動中國企業邁向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續和更加以客戶爲中心的業務經營模式。

而逆全球化的風潮,尤其是中美在貿易和技術領域的爭端,以及近來席捲全球的COVID-19新冠肺炎,使企業經營的外部商業環境更加動盪,風險不斷上升,要求企業具有更高的抗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更加敏捷和靈活的經營活動。

危機中孕育着轉機。我們近幾年可以看到,許多企業已經在加速實現經營智能化,而背後更深層次,中國企業也同時在醞釀一場工作模式的全新變革。

白皮書指出,“智能工作”模式成爲企業內部轉型的新目標。 二、什麼樣的工作稱得上“智能工作”?

每個人對“智能工作”可能都有不同的想象,這也導致標準各不相同,概念內涵變得越發模糊。

埃森哲戰略董事總經理,通信、互聯網及高科技負責人吳杉杉講述了一個“智能工作”的典型場景——智能會議:

在會前,員工能自動收到推送的前序會議紀要、參與動態、會議任務進度等;在會議中,員工能夠實現跨語種實時無障礙溝通,並獲取機器智能生成的會議紀要,在外出差的員工還可以視頻參會;在會後,員工能獲得根據會議紀要智能分發的會議任務,而相關的紀要、材料等也會形成會議資產。

那麼智能工作具體來說具有哪些特徵呢?吳杉杉對白皮書解讀到,智能工作模式相較於傳統工作模式大致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1、升級工作體驗,減少重複性簡單工作;2、提升工作效率,推進人機協同;3、強化工作能力,擴大個人獲取能力的邊界;4、創新升級能力,能夠加速知識積累,促進創新。

下圖爲百度和埃森哲研究機構對“智能工作”的定義:

正如開篇提到的,回顧現代人類工作模式的演進,現代人類的工作模式正在經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演變歷程。

白皮書提到,在更高級的智能工作階段,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都能智能協同,人的主要職責就是決策與創新;知識也將全面網絡化,實現人機共創。

三、企業智能工作模式轉型之痛

企業智能化轉型成爲許多企業正在進行的實踐,然而,反觀目前市場上的傳統辦公協同軟件,則存在着種種侷限,難以滿足智能工作模式的需求。

白皮書這樣闡述企業智能化轉型的痛點:

一方面,衆多產品以視頻會議或即時通信等單一場景爲主,只進行有限擴展,功能匱乏,難以滿足智能工作模式下工作者對於支持工作的應用工具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個場景下應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大量重複的工作仍需人手人腦完成,影響員工工作效率,體驗有待改善。

ICT市場研究機構IDC的研究報告表明:相關數據,文檔和應用的查找,以及在不同應用之間的反覆調用,是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重要挑戰。

▲企業員工日常工作場景下主要挑戰

另外,數據孤島和信息孤島的廣泛存在,阻礙了數據與信息的分享, 不僅制約了協同的效能, 更阻礙了從知識的生產到流轉到消費的整個流程的順暢實現。

▲企業知識應用的主要挑戰

找到一個不“雞肋”的智能工作平臺,成爲企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抓手。

白皮書認爲,對於企業來說,如何選擇一個智能工作平臺是一個關鍵環節。具體而言,廠商選擇標準所應包含的內容包括:

• 應用場景豐富程度以及應用成熟度

• 系統架構先進性與成熟度

• 人工智能引擎作爲智能應用大腦和知識管理的核心,其技術水平與處理能力

• 在特定行業的建設經驗與客戶案例,定製化應用的開發能力

• 廠商業務生態系統是否強大:與重要企業應用系統的夥伴關係,ISV 數量與質量等

百度如流則是這樣的智能工作平臺。 四、“如流”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企業智能化轉型新選擇

2008年,百度如流的前身百度Hi誕生,開始爲百度幾萬名員工提供即時通訊等服務。

今年疫情突發,百度Hi基於12年來的能力積累和經驗沉澱,正式對外開放企業智能遠程辦公平臺,免費爲湖北等疫區企業提供高清音視頻會議、企業雲盤、企業IM等多項服務,滿足疫情期間不斷增長的遠程辦公需求,支持企業快速恢復生產能力,減少疫情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4月,百度Hi正式更名爲“百度如流”。

12月23日,在“AI在手,工作如流——百度如流智會2020”的發佈會上,百度宣佈旗下智能辦公品牌“如流”升級爲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成爲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明智之選。

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李瑩表示,“工作”與“辦公”聽起來只有一字之差,卻代表了百度對行業的洞察,就是要在工作的基礎上,面向企業各個場景、人羣等提供全方位服務。而工作方式智能化變革,是助力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

會上,如流還對AI智能工作平臺標準進行了全面升維,在保留了原有“1+2+3”架構的同時,“1”升級爲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2”仍爲技術底座AI中臺和知識中臺,“3”則爲AI時代實現流式工作所必須的通訊流、工作流和知識流。

百度如流將在這套標準的指導下,呼籲業界同行一起幫助企業解決提效創新兩大難題,助推整個產業的智能化升級步伐。 五、何以“如流”?百度的底氣:基於百度大腦的兩大中臺

在2020年火熱的企業智能化、數字化領域,敢於在業界率先提出且升維AI智能工作平臺標準並號召業界同行,百度如流自有其底氣。

簡單來說,體現在AI和知識管理兩大方面。

1、借力百度大腦,實現多場景智能工作

建立在百度大腦強大能力基礎上的AI中臺和知識中臺是如流的技術底座。

據悉,超過270項業界領先的成熟AI能力,如毫秒級響應能力的人臉識別、識別準確率高達98%的語音識別等技術,爲如流智能應用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人-人線上協作方面,如流擁有豐富的溝通協作能力,幫助企業和員工高效完成信息化工作。音視頻會議的智能降噪能力,可消除會議中常見的鍵盤敲擊、翻書等噪音,提升通話質量;基於業界領先的語音識別技術,如流支持中英文混合的語音輸入;融合百度機器翻譯技術,如流可以實現聊天對話中的近三十種語言的自動翻譯。

在人-人高效協同方面,如流通過對工作流程的優化,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工作轉型。如流的會議管理功能貫穿開會全流程。其中,基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能力,會議智能記錄功能可實現語音+文字的會議內容回溯,同時支持會議紀要任務同步待辦事項等協作功能,助力提升團隊協作效率。

如流探索新型對話式交互方式,聚焦高頻用戶組會場景,基於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通過會話機器人形式提供端-端預約會議服務,爲組會者提供有效決策信息, 減少碎片化時間,實現更直接、高效的溝通。

2、圍繞知識圖譜,賦能提效與創新

在人-人智能協同方面,如流基於全面的智能工具,讓人與知識高效連接,促進企業建立智能工作模式。在知識管理方向,如流構建強大的企業知識圖譜,並通過個性化的知識feed產品技術實現了千人千面的信息分發系統,有效的促進了知識的分享和創新。

在知識搜索方向,基於構建企業工作環境下的深度語義理解技術,有效的提升了辦公環境下各類檢索效果及效率,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發佈會上,百度智能辦公平臺部總監賀鋒還闡述瞭如流企業級的知識管理體系在智能工作平臺中發揮的重要價值:

1、所“用”即所需。以如流文檔應用爲例,使用戶能夠實時同步寫作。

2、所“聊”即所得。比如在IM機器人的幫助下,能夠更便捷地實現投票、翻譯、人事報備、等服務應用。其中也包括會議紀要、會議任務分配等功能。

3、所”搜“即所見。比如如流搜索功能,通過知識圖譜能力,能夠促進員工通過搜索引擎增長知識。

4、所“薦”即所想,如流知識推薦功能,則能夠向員工個性化知識推薦。智能標籤功能實現以事找人。

賀鋒稱,百度如流主張的理念正是:以知識管理爲核心,構建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

正是通過對智能應用的推廣和知識管理的強化,百度如流構建了AI時代工作流水線,將碎片化的能力通過便捷交互的通訊流、貫通工作全流程場景的工作流以及關注企業創新需求的知識流串聯起來,從連接、協同、創新三個角度逐一攻破,互聯互通,互相沉澱賦能,共同促進企業提效創新,幫助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下的核心競爭力。

“如流”不只是一個名稱,更是百度從真實的場景痛點出發,將用戶需求融入智能工作平臺實踐的樸實理念和追求。這也就應了百度如流的Slogan:AI在手,工作如流! 結語:企業經營智能化推動工作模式升級

通過深扒埃森哲與百度聯合首發的《企業智能工作白皮書》,我們看到,隨着中國企業加速實現經營智能化,企業的工作模式也亟待升級,“智能工作”模式成爲一種新選擇。企業是經濟的載體,而企業模式轉型將大大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時自身也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這個各行各業爭相進入的市場,百度、阿里、騰訊等幾家互聯網巨頭都已入局。相比於其他幾家,百度進入略遲,且在社交用戶生態上略顯不足。但另一方面,市場仍在醞釀,其它幾家的產品跑的並非快多少,在場景挖掘、用戶黏度方面仍有不足,百度能不能憑藉知識管理能力和AI等能力搶佔市場,我們持續關注。

當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有危機也有機遇。而中國企業正在從需求側、供給側兩端挖掘企業組織智能化轉型的更多可能性,有望成爲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