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天,好不容易才熬过了寒冬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没来得及脱掉厚重的袄子,美军精心策划的“春季攻势”便气势汹汹地到来了。

与1951年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不同的是,这一次攻势中,美国人还特意携带了大量的生化武器,企图在志愿军阵地上播撒传染病毒,以达到削减我军士气和战斗力的目的。

当时驻守金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是最前沿阵地,所以遭受的影响最大,无数军民都在短时间内遭到了传染病(鼠疫、伤寒、霍乱等)的困扰,一时间伤亡惨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这一次反击战还一筹莫展之际,在美军前两次攻势中起了关键作用的67军军长李湘不幸染病,而且病情迅速恶化。

更不幸的是,在李湘军长感染病菌仅仅7天后,他就因为病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脑膜炎医治无效而去世,没能亲自领导战士们再次打退美军的进攻。

而随着李湘军长的去世,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牺牲的最高级将领提升到了军一级干部,同时这也成为了美军对我国欠下的又一条血债。

本期文章,笔者将带领大家了解志愿军67军军长李湘,这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1914年,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的一户李姓贫苦农家,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夫妻俩给孩子取名李秀里,他就是后来的李湘。

不久后妹妹出生了,一家四口就挤在一间半土砖房里,靠着门口的八分田地过活。八分田地产出有限,而且靠天吃饭的光景很不好过,父亲只好向地主家借钱借粮,然而借了,却又还不起,所以利滚利,慢慢累积成巨债。

等到李湘8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们家的债务已经飞涨到了30块银元、12担谷子,这显然不是孤儿寡母能还得清的。

所以从9岁开始,李湘就不得不去给地主放牛养猪,以此来帮助母亲缓解压力。

母亲是个聪明贤惠的女人,虽然左脚因病致残行走不便,但她心灵手巧,织得一手好布。于是,她白天就给本村富人织布打工,晚上回家编斗笠,纵使日子艰难了些,一家人也还算能吃口饱饭。

在11岁时,李湘在叔父的帮助下开始接受教育,之后前后加起来算是读了三年私塾,能够通识不少文字。

等到李湘14岁的时候,母亲开始为儿子操起了心。每个母亲最为孩子操心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生计,二是婚姻。因此,她先找了堂弟帮忙,将李湘送到了邻村周篾匠那里学手艺,毕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紧接着,她又托小叔给李湘找了个对象,女方19岁,与李湘格格不入,而且李湘还要当上门女婿。

虽然母亲想把最好的都给他,但实际上母亲给的成了最大的负担。

在周师傅手下,李湘手艺没学到什么,倒是吃了不少苦头。周师傅暴虐,稍不顺心就对李湘拳脚相加,常常把他揍得头破血流。而且在当了上门女婿之后,喜欢看热闹的人又总是对他指手画脚,这让他很是羞愧。

极度的贫困,噩梦般的学艺过程,难以称心的婚姻,都如同大山一样一一压在了李湘的身上,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好在这时,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江西开展了起来。尤其是南昌起义的爆发,朱毛领导的井冈山烽火更是不断点燃了江西的农村地区。很快,革命斗争运动进入到了李湘的故乡,他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1928年开始,李湘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帮助革命队伍送过信,放过哨,参加过很多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宣传活动。也正是在此期间,李湘的思想觉悟和阶级觉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追求英特纳雄耐尔!

1930年8月,在工农红军第8次攻打吉安的时候,李湘辞别老母和妹妹,毅然离开永新去了吉安,参加红军。几个月后,李湘被调到红九师25团当司号员,并且跟随部队开拔湖南。

有意思的是,在进入湖南后,朱老总曾到25团检查工作。当时朱老总看到年幼瘦小的李湘,便问他叫什么名字。

李湘自然认识朱老总,于是他振奋着回答:“报告首长,我叫李秀里!”朱老总听罢,连连摆手,然后笑着说道:“秀里”这个名字太俗气,也太秀气,不适合我们当兵的,我看啊,干脆你就以地为名,叫李湘吧。”

朱老总的亲自“赐名”让李湘倍感荣幸,后来他就一直以“李湘”为名,并且使得这个名字成为了我军的骄傲。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在惨烈的湘江战斗中,李湘的腿部不幸被子弹击中,但他依旧坚持着跟着部队走,生怕掉了队。

红九师师长段德昌在听说李湘负伤后,还亲自前去看望他。见他腿伤实在严重,却又始终坚持追随红军,段德昌很是感动。

但为了让他好好养伤,段德昌便给了他十块银元,还命令他“留在当地治病,否则回家当老百姓”。李湘见状,只好留下,但却始终无法安心养伤。

只休养了三天后,李湘再也按耐不住归队的愿望,于是他用了5块大洋请了一副担架,开始追赶大部队。在经过长达十天的连续追赶后,李湘终于追赶上了部队,回到了这个无法割舍的“家”。

后来在四渡赤水河时,李湘又一次负了重伤,但这次他依旧没有听从上级让他留下休养的命令,始终坚持着跟随部队前行。

上级见他伤重,便特意给他安排了担架,但李湘始终坚持自己走,一次担架都没有坐过。李湘的毅力,令其他战友都不得不佩服,上级也是对他刮目相看。

在懋功会师以后,李湘一直担任连队指导员一职,期间他参加了大小战斗数十次,每一次都是轻伤不下火线。

考虑到李湘的能力、毅力,部队进入哈达铺后进行了一次改编,李湘被调任红一军团骑兵团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红军缺少马匹,骑兵团尤为重要,能把李湘安排到这个位置,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为了适应骑兵团的工作,李湘苦学苦练骑兵技巧,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骑兵指导员。

在抗战爆发以后,李湘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他的指挥天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他的职位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从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邓华支队的作战科长开始,李湘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冀东敌后挺近战以及闻名中国的“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

凭借着灵活的指挥方式,他多次率部取得胜利,甚至还得到了彭老总的赞誉:“李湘是个坚定顽强,机智灵活的优秀指挥员”。

到了抗战后期,李湘已经做到了军分区司令员,并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被任命为晋冀纵队第一旅旅长。不久后,他又调任十九兵团六十四军191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3个月后被升任军长,他也由此成为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

纵观李湘的晋升之路,其实并不容易,要知道和他同时期参军的指挥员中,有不少已经做到了军区司令。不过李湘倒也没有太在意这些,因为在他看来,能够见证旧社会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他的人生理想已然达到,他也知足。

1951年初,李湘接到秘密命令,率领志愿军六十七军奔赴朝鲜作战。当李湘在接到这条命令时,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三天,而且由于工作忙碌他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妻子,看看女儿。

在出征前,李湘来到医院和妻女告别,但也仅仅只是停留了十几分钟。根据李湘的女儿李广利回忆:“当时妈妈有好多的话想跟爸爸说,都没有说出口。而我,我一生就跟爸爸待了那十几分钟,那一别,爸爸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告别妻女三个小时后,李湘就匆匆赶往朝鲜展开工作。由于大军开拔前夕的准备工作太多,按耐不住的李湘就先行朝鲜。

在部队开拔他就到了朝鲜,向兄弟部队了解战况,分析敌我,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两个月后,67军基本到达,李湘随即率部赶往金城,正式接防了金城以南地区的正面防务工作。

金城作为“三八线”附近的最前沿阵地,67军要承受的担子非常重,因为美军的任何行动都会从这里开始执行,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而且67军在接手金城防务时,正好处于美军“夏季攻势”的强弩之末,这也使得李湘根本还没来得及整合部队,便要投入到与美军的战斗中去了。

好在李湘本就擅长灵活指挥,加之他提前到朝鲜熟悉了情况。因此,67军在李湘的带领下很快就适应了与美军的博弈,并且给美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为了遏制志愿军的攻势,美军炸毁了连接金城的北汉江桥,这使得前线粮食很难供应的上,于是,李湘身先士卒,将吃粮标准降低,同时还鼓舞士兵就算是吃野菜,也要吃出比美军更大的力气,然后干掉他们!

在李湘的鼓舞和指挥下,67军顶住了美军的一次次进攻,甚至还扛住了美军所谓的“特种混合支队立体”攻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李湘还沉着指挥67军对美军进行了猛烈回击,最终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战果。

在“夏季攻势”失败两个月后,美军又调集了4个师以及大批坦克、飞机、火炮卷土重来,开始了所谓的“秋季攻势”。而美军的这一次攻势,显然要比上一次猛烈很多。

整个战役期间,李湘寸步不离作战室,他一方面夜以继日地指挥战斗,一方面则是不断与各前沿阵地通话,鼓舞他们顶住压力打好这场恶仗。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不断鼓舞,李湘带领着67军始终保持了对敌人的压制,使得美军迟迟得不到突破。

美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和兵力优势,但依旧还是没能突破李湘的防线,而这场仗也彻底打破了美军对志愿军“凭借人海战术取胜”的诋毁。

最终在“秋季攻势”中,67军凭借依托阵地对美军进行的顽强阻击,取得了3天歼敌1.7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而这一战绩,也成为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单次歼敌的最高纪录。对此,67军受到了志司的高度赞扬,李湘军长也由此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但与此同时,李湘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无休止的工作下,他的体重暴跌了七八斤,身体也非常虚弱。不过尽管这样,李湘依旧坚持着手经验总结,并且完成了题目为《目前防御作战中的几个战术问题》的长篇论述报告。

在将报告寄给志司以后,彭老总予以了高度评价,并交由志愿军总部下发全军,号召全军学习。后来,这篇论述还成为了解放军战史的重要文献。

在步入1952年春天以后,李湘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可他根本就无心休养,心里始终装着67军的全体将士。在得知美军即将发动新一轮的“春季攻势”以后,他再次亲率部队构筑工事,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然而,敌人的这一次攻势,是志愿军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李湘所完全无法考虑到的。因为敌人正在谋划化学武器的使用,试图用化学武器开路,减少美军部队的伤亡,重创志愿军。

其实从1951年4月李奇微正式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美军对志愿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谋划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美军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斯迈耶首先向李奇微提出了这个建议,毕竟美国人手中掌握了日军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日军专事细菌战研究的特种部队)的全部研究成果,实施起来相当容易。

不过当时李奇微害怕国际舆论,他并没有立即答应,但这个计划却一直在他心中盘旋。

随着两次大规模攻势的相继失败,李奇微终于脸上挂不住了,于是在随即而来的“春季攻势”中,他再顾不上所谓的面子,开始对我军计划使用化学武器。

他们在M33集束炸弹和M114子弹中放入了大量携带病毒的昆虫和老鼠,再将其投放到我军阵地和居民区。

很快,金城地区就爆发了非常严重的疫情,一时间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传染病相继肆虐,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军民感染了疫病的人就已经数以千计。

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李湘一边率领部队展开防疫工作,将相关情况上报;一边关注美军意图,经常都深入阵地侦查情况,以防美军趁虚而入。

当时李湘根本就得不到休息,始终都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而且此时的他完全是在抱病工作,经常都累得身心俱疲。

终于,在对身体的极度透支后,李湘终于累垮,在某天视察完阵地回去后,他发起了高烧。

在医生的调理下,李湘恢复了不少,但不久后他立即又投入到了无休止的工作中。尽管部下屡次劝他注意休息,但他都能反劝回部下,使得部下只好跟着他一起拼命工作。

到了1952年7月初,美军199师在前线阵地投下了好些空弹壳,李湘在得知后便立即赶了过去,还和副军长李水清一起琢磨这些弹壳的作用。

当时两人都不太明白这些空弹壳的作用,他们甚至还坐在了弹壳上讨论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上报上级。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些空弹壳上沾满了不少病菌。而李湘在从阵地回去时,已经被感染了。

根据李水清后来回忆:“当时军长脸上长了个小疖子,已经挤破了,没留意。回到军部第二天脸就肿了,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每次谈到这里,李水清都忍不住落泪,他根本不敢相信,就那么一个小疖子,成了军长被感染的原因。

在被细菌感染后,李湘的病情迅速恶化,他的脸部肿得非常厉害。但尽管这样,他还是凭着毅力指挥了部队作战,使得美军依旧没能取得想象中的突破。

不久后,李湘的病情转化为了败血症和脑膜炎,虽然医生拼尽了全力对他进行救治,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没能将他抢救回来。

1952年7月8日,李湘因病去世,年仅38岁,而从他发病到离开,仅仅只有7天的时间。

当时由于害怕影响67军的士气,直到很久后李湘去世的消息才被公布,毕竟李湘作为67军的主心骨,没有人能够接受他离开这个消息。

在李湘去世之后,中央震怒异常,对于美军使用生化武器的罪行,我军决心对美国展开声讨。鉴于美国必不可能主动承认这一罪行,对此中央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前往我国东北和朝鲜阵地,试图寻找美军使用了生化武器的证据。

后来,我国调查队经过多方调查,以及国际上“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的协助调查下,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化武器的罪名最终被证实。

在证据确凿下,美国方面只好承认使用了化学武器,但他们却并不承认使用了生物武器。而且狡猾的美国人还将罪名全部甩在了“731部队”上,以此来躲避国际舆论。

虽然最终还是没能让美军付出代价,但鉴于美国方面承诺不再使用化学武器,这对于志愿军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不过,李湘军长的去世,终究无法挽回。他作为英雄,作为烈士,回到祖国,回到人民心中,却永远无法回到家人们和战友们的身边,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灵柩被运回,在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和公祭大会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期间,时任华北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还含泪写下了:“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字字痛心。

12月11日,中央军委的领导、华北局的一些代表、李湘生前的一些好友,总计700余人参加了李湘同志的公祭仪式。在一片哀悼声中,李湘葬在了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之后抗美援朝战争逐渐僵持,中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战火平息,志愿军也开始陆续回国。

在我国出征朝鲜的27个军中,只有李湘军长没能回来,他是我军牺牲在朝鲜的最高级别将领。

如果李湘能够平安回来的话,那么在1955年的授衔中,他起码是少将军衔。但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勋章挂到他的胸口上。

纵观李湘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他的生命定格在38岁,去世时新中国也才仅仅成立三年。但他的一生,却又是充满了辉煌的,他纵横沙场二十年,横刀立马,立功无数,他是新中国伟大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对于他的离开,我们只能惋惜,只能怀念。只能透过历史长河去窥探他的冰山一角,感叹他的一生传奇。

同时,我们要牢记志愿军,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英雄已经流过血了,就不要再让英雄流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