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天,好不容易纔熬過了寒冬的志願軍戰士們還沒來得及脫掉厚重的襖子,美軍精心策劃的“春季攻勢”便氣勢洶洶地到來了。

與1951年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不同的是,這一次攻勢中,美國人還特意攜帶了大量的生化武器,企圖在志願軍陣地上播撒傳染病毒,以達到削減我軍士氣和戰鬥力的目的。

當時駐守金城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是最前沿陣地,所以遭受的影響最大,無數軍民都在短時間內遭到了傳染病(鼠疫、傷寒、霍亂等)的困擾,一時間傷亡慘重。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這一次反擊戰還一籌莫展之際,在美軍前兩次攻勢中起了關鍵作用的67軍軍長李湘不幸染病,而且病情迅速惡化。

更不幸的是,在李湘軍長感染病菌僅僅7天后,他就因爲病菌引起的敗血症和腦膜炎醫治無效而去世,沒能親自領導戰士們再次打退美軍的進攻。

而隨着李湘軍長的去世,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犧牲的最高級將領提升到了軍一級幹部,同時這也成爲了美軍對我國欠下的又一條血債。

本期文章,筆者將帶領大家瞭解志願軍67軍軍長李湘,這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1914年,江西省永新縣泮中鄉泮中村的一戶李姓貧苦農家,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夫妻倆給孩子取名李秀裏,他就是後來的李湘。

不久後妹妹出生了,一家四口就擠在一間半土磚房裏,靠着門口的八分田地過活。八分田地產出有限,而且靠天喫飯的光景很不好過,父親只好向地主家借錢借糧,然而借了,卻又還不起,所以利滾利,慢慢累積成鉅債。

等到李湘8歲那年,父親去世,他們家的債務已經飛漲到了30塊銀元、12擔穀子,這顯然不是孤兒寡母能還得清的。

所以從9歲開始,李湘就不得不去給地主放牛養豬,以此來幫助母親緩解壓力。

母親是個聰明賢惠的女人,雖然左腳因病致殘行走不便,但她心靈手巧,織得一手好布。於是,她白天就給本村富人織布打工,晚上回家編斗笠,縱使日子艱難了些,一家人也還算能喫口飽飯。

在11歲時,李湘在叔父的幫助下開始接受教育,之後前後加起來算是讀了三年私塾,能夠通識不少文字。

等到李湘14歲的時候,母親開始爲兒子操起了心。每個母親最爲孩子操心的莫過於兩件事:一是生計,二是婚姻。因此,她先找了堂弟幫忙,將李湘送到了鄰村周篾匠那裏學手藝,畢竟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緊接着,她又託小叔給李湘找了個對象,女方19歲,與李湘格格不入,而且李湘還要當上門女婿。

雖然母親想把最好的都給他,但實際上母親給的成了最大的負擔。

在周師傅手下,李湘手藝沒學到什麼,倒是喫了不少苦頭。周師傅暴虐,稍不順心就對李湘拳腳相加,常常把他揍得頭破血流。而且在當了上門女婿之後,喜歡看熱鬧的人又總是對他指手畫腳,這讓他很是羞愧。

極度的貧困,噩夢般的學藝過程,難以稱心的婚姻,都如同大山一樣一一壓在了李湘的身上,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

好在這時,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在江西開展了起來。尤其是南昌起義的爆發,朱毛領導的井岡山烽火更是不斷點燃了江西的農村地區。很快,革命鬥爭運動進入到了李湘的故鄉,他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從1928年開始,李湘就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幫助革命隊伍送過信,放過哨,參加過很多維護蘇維埃政權的宣傳活動。也正是在此期間,李湘的思想覺悟和階級覺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與此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追求英特納雄耐爾!

1930年8月,在工農紅軍第8次攻打吉安的時候,李湘辭別老母和妹妹,毅然離開永新去了吉安,參加紅軍。幾個月後,李湘被調到紅九師25團當司號員,並且跟隨部隊開拔湖南。

有意思的是,在進入湖南後,朱老總曾到25團檢查工作。當時朱老總看到年幼瘦小的李湘,便問他叫什麼名字。

李湘自然認識朱老總,於是他振奮着回答:“報告首長,我叫李秀裏!”朱老總聽罷,連連擺手,然後笑着說道:“秀裏”這個名字太俗氣,也太秀氣,不適合我們當兵的,我看啊,乾脆你就以地爲名,叫李湘吧。”

朱老總的親自“賜名”讓李湘倍感榮幸,後來他就一直以“李湘”爲名,並且使得這個名字成爲了我軍的驕傲。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開始了戰略大轉移。

在慘烈的湘江戰鬥中,李湘的腿部不幸被子彈擊中,但他依舊堅持着跟着部隊走,生怕掉了隊。

紅九師師長段德昌在聽說李湘負傷後,還親自前去看望他。見他腿傷實在嚴重,卻又始終堅持追隨紅軍,段德昌很是感動。

但爲了讓他好好養傷,段德昌便給了他十塊銀元,還命令他“留在當地治病,否則回家當老百姓”。李湘見狀,只好留下,但卻始終無法安心養傷。

只休養了三天後,李湘再也按耐不住歸隊的願望,於是他用了5塊大洋請了一副擔架,開始追趕大部隊。在經過長達十天的連續追趕後,李湘終於追趕上了部隊,回到了這個無法割捨的“家”。

後來在四渡赤水河時,李湘又一次負了重傷,但這次他依舊沒有聽從上級讓他留下休養的命令,始終堅持着跟隨部隊前行。

上級見他傷重,便特意給他安排了擔架,但李湘始終堅持自己走,一次擔架都沒有坐過。李湘的毅力,令其他戰友都不得不佩服,上級也是對他刮目相看。

在懋功會師以後,李湘一直擔任連隊指導員一職,期間他參加了大小戰鬥數十次,每一次都是輕傷不下火線。

考慮到李湘的能力、毅力,部隊進入哈達鋪後進行了一次改編,李湘被調任紅一軍團騎兵團擔任黨支部書記。當時紅軍缺少馬匹,騎兵團尤爲重要,能把李湘安排到這個位置,這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爲了適應騎兵團的工作,李湘苦學苦練騎兵技巧,很快就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騎兵指導員。

在抗戰爆發以後,李湘始終堅持戰鬥在一線,他的指揮天份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他的職位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從擔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鄧華支隊的作戰科長開始,李湘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冀東敵後挺近戰以及聞名中國的“百團大戰”等重要戰役。

憑藉着靈活的指揮方式,他多次率部取得勝利,甚至還得到了彭老總的讚譽:“李湘是個堅定頑強,機智靈活的優秀指揮員”。

到了抗戰後期,李湘已經做到了軍分區司令員,並在日本宣佈投降後被任命爲晉冀縱隊第一旅旅長。不久後,他又調任十九兵團六十四軍191師師長,率部參加了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以後,李湘被任命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副軍長兼參謀長,3個月後被升任軍長,他也由此成爲了我軍的高級指揮員。

縱觀李湘的晉升之路,其實並不容易,要知道和他同時期參軍的指揮員中,有不少已經做到了軍區司令。不過李湘倒也沒有太在意這些,因爲在他看來,能夠見證舊社會的滅亡、新中國的誕生,他的人生理想已然達到,他也知足。

1951年初,李湘接到祕密命令,率領志願軍六十七軍奔赴朝鮮作戰。當李湘在接到這條命令時,他的女兒纔剛剛出生三天,而且由於工作忙碌他還沒來得及去看看妻子,看看女兒。

在出徵前,李湘來到醫院和妻女告別,但也僅僅只是停留了十幾分鍾。根據李湘的女兒李廣利回憶:“當時媽媽有好多的話想跟爸爸說,都沒有說出口。而我,我一生就跟爸爸待了那十幾分鍾,那一別,爸爸再也沒有回來過”。

在告別妻女三個小時後,李湘就匆匆趕往朝鮮展開工作。由於大軍開拔前夕的準備工作太多,按耐不住的李湘就先行朝鮮。

在部隊開拔他就到了朝鮮,向兄弟部隊瞭解戰況,分析敵我,爲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兩個月後,67軍基本到達,李湘隨即率部趕往金城,正式接防了金城以南地區的正面防務工作。

金城作爲“三八線”附近的最前沿陣地,67軍要承受的擔子非常重,因爲美軍的任何行動都會從這裏開始執行,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而且67軍在接手金城防務時,正好處於美軍“夏季攻勢”的強弩之末,這也使得李湘根本還沒來得及整合部隊,便要投入到與美軍的戰鬥中去了。

好在李湘本就擅長靈活指揮,加之他提前到朝鮮熟悉了情況。因此,67軍在李湘的帶領下很快就適應了與美軍的博弈,並且給美軍造成了重大打擊。

爲了遏制志願軍的攻勢,美軍炸燬了連接金城的北漢江橋,這使得前線糧食很難供應的上,於是,李湘身先士卒,將喫糧標準降低,同時還鼓舞士兵就算是喫野菜,也要喫出比美軍更大的力氣,然後幹掉他們!

在李湘的鼓舞和指揮下,67軍頂住了美軍的一次次進攻,甚至還扛住了美軍所謂的“特種混合支隊立體”攻堅體系。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李湘還沉着指揮67軍對美軍進行了猛烈回擊,最終取得了殲敵千餘人的戰果。

在“夏季攻勢”失敗兩個月後,美軍又調集了4個師以及大批坦克、飛機、火炮捲土重來,開始了所謂的“秋季攻勢”。而美軍的這一次攻勢,顯然要比上一次猛烈很多。

整個戰役期間,李湘寸步不離作戰室,他一方面夜以繼日地指揮戰鬥,一方面則是不斷與各前沿陣地通話,鼓舞他們頂住壓力打好這場惡仗。憑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和不斷鼓舞,李湘帶領着67軍始終保持了對敵人的壓制,使得美軍遲遲得不到突破。

美軍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和兵力優勢,但依舊還是沒能突破李湘的防線,而這場仗也徹底打破了美軍對志願軍“憑藉人海戰術取勝”的詆譭。

最終在“秋季攻勢”中,67軍憑藉依託陣地對美軍進行的頑強阻擊,取得了3天殲敵1.7萬餘人的輝煌戰果。而這一戰績,也成爲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單次殲敵的最高紀錄。對此,67軍受到了志司的高度讚揚,李湘軍長也由此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但與此同時,李湘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無休止的工作下,他的體重暴跌了七八斤,身體也非常虛弱。不過儘管這樣,李湘依舊堅持着手經驗總結,並且完成了題目爲《目前防禦作戰中的幾個戰術問題》的長篇論述報告。

在將報告寄給志司以後,彭老總予以了高度評價,並交由志願軍總部下發全軍,號召全軍學習。後來,這篇論述還成爲了解放軍戰史的重要文獻。

在步入1952年春天以後,李湘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可他根本就無心休養,心裏始終裝着67軍的全體將士。在得知美軍即將發動新一輪的“春季攻勢”以後,他再次親率部隊構築工事,生怕出現什麼差錯。

然而,敵人的這一次攻勢,是志願軍萬萬沒有想到的,也是李湘所完全無法考慮到的。因爲敵人正在謀劃化學武器的使用,試圖用化學武器開路,減少美軍部隊的傷亡,重創志願軍。

其實從1951年4月李奇微正式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開始,美軍對志願軍使用化學武器的謀劃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美軍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斯邁耶首先向李奇微提出了這個建議,畢竟美國人手中掌握了日軍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日軍專事細菌戰研究的特種部隊)的全部研究成果,實施起來相當容易。

不過當時李奇微害怕國際輿論,他並沒有立即答應,但這個計劃卻一直在他心中盤旋。

隨着兩次大規模攻勢的相繼失敗,李奇微終於臉上掛不住了,於是在隨即而來的“春季攻勢”中,他再顧不上所謂的面子,開始對我軍計劃使用化學武器。

他們在M33集束炸彈和M114子彈中放入了大量攜帶病毒的昆蟲和老鼠,再將其投放到我軍陣地和居民區。

很快,金城地區就爆發了非常嚴重的疫情,一時間鼠疫、傷寒、霍亂、炭疽等傳染病相繼肆虐,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軍民感染了疫病的人就已經數以千計。

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李湘一邊率領部隊展開防疫工作,將相關情況上報;一邊關注美軍意圖,經常都深入陣地偵查情況,以防美軍趁虛而入。

當時李湘根本就得不到休息,始終都保持着高強度的工作,而且此時的他完全是在抱病工作,經常都累得身心俱疲。

終於,在對身體的極度透支後,李湘終於累垮,在某天視察完陣地回去後,他發起了高燒。

在醫生的調理下,李湘恢復了不少,但不久後他立即又投入到了無休止的工作中。儘管部下屢次勸他注意休息,但他都能反勸回部下,使得部下只好跟着他一起拼命工作。

到了1952年7月初,美軍199師在前線陣地投下了好些空彈殼,李湘在得知後便立即趕了過去,還和副軍長李水清一起琢磨這些彈殼的作用。

當時兩人都不太明白這些空彈殼的作用,他們甚至還坐在了彈殼上討論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上報上級。

但他們沒有想到,這些空彈殼上沾滿了不少病菌。而李湘在從陣地回去時,已經被感染了。

根據李水清後來回憶:“當時軍長臉上長了個小癤子,已經擠破了,沒留意。回到軍部第二天臉就腫了,沒過幾天就去世了。”每次談到這裏,李水清都忍不住落淚,他根本不敢相信,就那麼一個小癤子,成了軍長被感染的原因。

在被細菌感染後,李湘的病情迅速惡化,他的臉部腫得非常厲害。但儘管這樣,他還是憑着毅力指揮了部隊作戰,使得美軍依舊沒能取得想象中的突破。

不久後,李湘的病情轉化爲了敗血症和腦膜炎,雖然醫生拼盡了全力對他進行救治,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沒能將他搶救回來。

1952年7月8日,李湘因病去世,年僅38歲,而從他發病到離開,僅僅只有7天的時間。

當時由於害怕影響67軍的士氣,直到很久後李湘去世的消息才被公佈,畢竟李湘作爲67軍的主心骨,沒有人能夠接受他離開這個消息。

在李湘去世之後,中央震怒異常,對於美軍使用生化武器的罪行,我軍決心對美國展開聲討。鑑於美國必不可能主動承認這一罪行,對此中央組織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前往我國東北和朝鮮陣地,試圖尋找美軍使用了生化武器的證據。

後來,我國調查隊經過多方調查,以及國際上“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調查團”的協助調查下,美國在朝鮮和我國東北地區使用生化武器的罪名最終被證實。

在證據確鑿下,美國方面只好承認使用了化學武器,但他們卻並不承認使用了生物武器。而且狡猾的美國人還將罪名全部甩在了“731部隊”上,以此來躲避國際輿論。

雖然最終還是沒能讓美軍付出代價,但鑑於美國方面承諾不再使用化學武器,這對於志願軍而言,也不失爲一個好消息。

不過,李湘軍長的去世,終究無法挽回。他作爲英雄,作爲烈士,回到祖國,回到人民心中,卻永遠無法回到家人們和戰友們的身邊,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靈柩被運回,在舉行了隆重的迎靈儀式和公祭大會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期間,時任華北軍區的司令員聶榮臻還含淚寫下了:“我深以喪失了二十年的老戰友、青年優秀將領—李湘同志而哀悼!”字字痛心。

12月11日,中央軍委的領導、華北局的一些代表、李湘生前的一些好友,總計700餘人參加了李湘同志的公祭儀式。在一片哀悼聲中,李湘葬在了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之後抗美援朝戰爭逐漸僵持,中美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朝鮮戰爭戰火平息,志願軍也開始陸續回國。

在我國出征朝鮮的27個軍中,只有李湘軍長沒能回來,他是我軍犧牲在朝鮮的最高級別將領。

如果李湘能夠平安回來的話,那麼在1955年的授銜中,他起碼是少將軍銜。但遺憾的是,他沒能等到勳章掛到他的胸口上。

縱觀李湘的一生,是極爲短暫的,他的生命定格在38歲,去世時新中國也才僅僅成立三年。但他的一生,卻又是充滿了輝煌的,他縱橫沙場二十年,橫刀立馬,立功無數,他是新中國偉大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對於他的離開,我們只能惋惜,只能懷念。只能透過歷史長河去窺探他的冰山一角,感嘆他的一生傳奇。

同時,我們要牢記志願軍,牢記那些最可愛的人。英雄已經流過血了,就不要再讓英雄流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