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休,負荷管理,即球員在可以上場的情況下,選擇不上場而是在場下休息的措施,隨着時代的慢慢發展,觀念的慢慢改變,以及球星權力逐漸增強。這樣的詞語慢慢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新聞的報道里。越來越來多的球星甚至輪換球員開始進行輪休,這往往是出於對隊員的保護,擔心球員因爲過度疲勞而受傷因小失大,尤其是在賽程密集的時候,更是會如此。

賽季剛剛打了兩三場比賽,有一些球星就紛紛開始輪休,或者計劃輪休了,比如濃眉,恩比德。76人主教練裏弗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讓恩比德輪休這一件事他說,他遭遇了背部緊張,但是沒什麼好擔心的,他沒什麼大問題,現在賽季僅僅剛開始,我們爲什麼要在賽季剛開始的時候冒險呢?

的確,如果因爲球星的過度勞累,導致受傷就非常得不償失了。近年來,因爲NBA的打球風格慢慢開始變化,漸漸地開始重視投三分,重視打小陣容,打快節奏,抓防守反擊。所以就導致球星在球場上消耗地體力確實比以前要大得多,而且,雖然在各個位置球員的高度相比以前有了一些降低,但是對抗的強度只比以前大,不比以前小。

在這樣比賽風格,越來越多的球員開始受傷,尤其是我們關注的球員,比如在去年總決賽強行復出的杜蘭特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遭遇了跟腱撕裂的大傷,休息了將近一年半,雖然現在看比賽能感覺出來他恢復的很好,但是依然捏了一把汗。就連身體天賦頂級,之前十幾年在職業生涯都沒受過什麼大傷的勒布朗詹姆斯,在剛加入湖人第一個賽季的聖誕大戰中,也遭遇了腹股溝拉傷,賽季中期強行復出,效率也有了一定的下降,之後因爲湖人戰績不好,季後賽沒有打所以纔得到了更多的休息。

到了這個賽季因爲疫情的影響,賽季變得更加緊湊,密度變得比原來大了不少,此時適度的輪休在保護核心球員上變得更加重要。同時在這樣新的情景下,輪休也被賦予了新的作用。首先,這個賽季因爲疫情這個不可控因素,導致聯盟收入下滑,爲了儘快彌補收入只能縮減休賽季,NBA就出臺了一大本防疫規定,上面有一條是這麼寫得,如果首次出現症狀需要隔離十天,然後接受兩次新冠檢測並且呈陰性才能迴歸。

在NBA裏面十天基本上就是四場比賽,如果球星因爲出現症狀不能打,基本上這四場比賽就會非常被動。如果球隊還有另外的球星或者比較靠譜的輪換球員的話,爲了維持戰績,肯定會讓他大幅增加上場時間,如果之前沒有做好輪休工作,再加上密集的賽程和驟增的上場時間球員肯定是會喫不消的。

另外,球員的適當輪休,也會給其他的球員(不管是不是和他同位置的)更多的出場機會,尤其是輪換靠後或者剛進聯盟的新秀。如果多給他們上場的機會,然後他們在一些比賽中打出良好表現,不管是以後準備拿來交易還是作爲球隊的優質輪換都是非常好的。"範喬丹"範弗利特和追夢格林都是這麼被髮掘的,當時他們都是替補,後來因爲主力受傷或者輪休,他們得到了更多的出場機會,然後在比賽中打出出色表現,使得他們成爲球隊的核心輪換。

同時輪休也給了教練一些嘗試新陣容的機會,有些球員可能因爲是有一定名氣的球星或者處在合同年,想下一份合同可以拿個大合同,所以就特別想當首發多上場好好表現,但是往往會因爲這樣的情況導致各適合陣容的球員無法上場,影響球隊的化學反應。如果一場比賽球星輪休,主教練自然也不會有戰績壓力,就可以打的不尋常,更好的嘗試陣容,試試什麼陣容能在什麼情況下打。

最近幾年,因爲小卡的頻繁輪休使得輪休這個詞在觀衆眼裏變了味,使得現在有些球迷看不起輪休,甚至把厭惡之情施加在球員尤其是小卡身上,但小卡的輪休是有原因的,他的傷勢確實不是那種完全不能上場的傷,之前在馬刺他是右腿大腿,不算特別嚴重,後來因爲避免傷勢加重,他開始更多嘗試用左腿發力,使得他左膝傷勢加重,據球隊相關記者透露,去年東決和總決賽,他一直是忍受着膝蓋疼痛打球,走路也經常一瘸一拐。

時代變了,輪休也慢慢的賦予更多意義,雖然因爲球員在一些比賽中輪休使比賽精彩程度降低,但是球員的健康不管怎麼樣都是最重要的事。最後希望每一個球員都健健康康,遠離傷病,打出好的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