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縣勐遮鎮曼恩村曼拉村通過採取村寨管理大家一起議、治理大家一起抓、環境大家一起管、文明大家一起創“四個一”工作法,實施科學整治,促進和諧發展,從一個過去毫不起眼的小村寨,華麗轉身變成了如今人見人誇的美麗宜居村,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綜合治理新格局,成爲全州自治示範村的典範之一,形成了獨具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西雙版納“楓橋經驗”曼拉治理模式。

拆圍牆

“拆”出和諧鄰里關係

過去的曼拉村牆高路窄,家家戶戶之間砌起圍牆,小了空間,淡了親情,散了人心。2016年,黨支部通過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觀看視頻,併到州內外實地考察學習,逐漸理清思路,發揮黨員幹部引領和教育職能,召開戶主會、黨員會、羣衆會,共商美麗鄉村建設,發動羣衆積極投入到改善人居環境、齊心協力建設美麗村寨的行動中。

創新採取幹部帶領拆、黨員帶頭拆、羣衆跟進拆的“三步走”方法,黨支部書記帶頭拆除自家圍牆,隨後組織全村羣衆對村內每戶人家的圍牆實施拆除,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就拆除全村92戶2980米的圍牆。圍牆拆除後,在隨後的1個月裏,施工隊從未遇到因村民阻礙而中斷施工的問題,反而是羣衆主動幫助施工隊拆圍的熱鬧景象,對路面進行硬化,完善公共設施,種植綠樹花草。

沒有了圍牆,鄰里之間串門更勤了,相互交流更多了,“粗茶一泡拉家常,火塘一亮老少樂”的景象又回來了,若是遇到誰家外出,鄰里間相互幫忙照看,進一步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感情,增強了村民之間凝聚力,打造出互尊、互愛、互助的和諧融洽鄰里關係。

治髒亂

“治”出宜居生活環境

爲一改過去“垃圾無人清理,污水四處橫流”窘境,實現由髒亂差村寨到美麗和諧新農村的精彩嬗變,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作爲重中之重來抓,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心安排部署,層層分解任務,完善家庭環境衛生檢查標準及評比細則,定期督導檢查,讓美麗滲入到家家戶戶。

結合村寨實際,創建衛生環境,對每家每戶編號,明確要求自家門前的花草、衛生自行管理。若哪一戶門前衛生不及時清理,就會被村規民約處罰;門前的花草樹木沒有修剪、管理不當致死亡的,由本人自行補種。所有的家禽和家畜都被集中在村外300米遠的區域,統一建圈舍飼養。在村寨旁修建了農用車輛停車場,專門用於停放農用車輛,避免在農忙時期因農用車輛的進出破壞村內環境衛生。

組織村小組幹部每個月挨家挨戶檢查環境衛生,並將檢查情況在羣衆大會上進行通報。通過評比,督促村民養成了每日一清掃的良好衛生習慣,形成家家戶戶比干淨比整潔的良好氛圍。實施治理後,曼拉村路寬地平、乾淨衛生、淡淡花香、斑斑樹影,清一色的幹欄式住宅透着現代氣息,轎車、摩托車文明出行,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園村,2019年成爲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寨。

改習俗

“改”出新時代文明鄉風

過去的曼拉村管理鬆散,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好,存在“人情還不完、面子裝不完、感情累不完”,家庭鄰里之間不和諧,矛盾糾紛頻發。2016年3月,曼拉村黨支部召開村民大會,圍繞村寨管理對《村規民約》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做到以制度管人、依制度做事,形成了村幹部敢管、護村隊敢抓、村規民約敢罰,提高了村民依“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制定《村規民約》11條,按照公德民俗、土地管理、文明建設、婚姻家庭等板塊分類,夫妻吵架、亂丟垃圾、半夜擾鄰、吸食毒品、偷雞摸狗等行爲都被寫進《村規民約》,並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同時明確,凡是村裏大事,村民先民主討論,再投票表決,只有大部分羣衆簽字同意了,事項才能通過。

成立曼拉村小組紅白理事會,對紅白喜事範疇、辦席標準、規模予以上限控制。目前,全村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於羣衆日常生活。積極組織羣衆開展文藝活動,通過快板、舞蹈、章哈等豐富的文藝表演形式,宣傳黨的好政策,大力弘揚勤儉節約、民族團結、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使移風易俗倡議深入人心,羣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抓黨建

“抓”出幹事創業凝聚力

過去的曼拉村黨組織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不嚴不實,執行上級決策部署有差距,組織力較弱。爲建強核心,通過完善組織架構,建強基本組織,發揮黨員作用,管好基本隊伍,提升支部功能,抓好基本活動,規範組織生活,抓實基本制度,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基本保障,不斷提升村黨組織領導治理能力,讓曼拉黨支部成爲決策精準有力,落實擲地有聲的優秀黨組織。

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注重選優配強“領頭雁”,把一批政治素質高、文化水平高、羣衆威信高和發展能力強、協調能力強、服務能力強的“三高三強”型黨員列爲重點培養對象。強化鎮掛村、村掛組、黨員掛戶的“三掛”工作措施,搭建黨員履職平臺,創新開展黨員包戶工作機制,全村28名黨員每名黨員“直掛”農戶2至5戶,營造“學黨員”“跟幹部”“聽黨話”的濃厚氛圍,促使發展力量進一步凝聚,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榮獲“州級規範化建設示範黨支部”。

挖潛力

“挖”出增收致富新渠道

過去的曼拉村羣衆守着金山、坐擁良田,但因產業單一,加之耕地零散、耕作方式落後,導致土地產出效益低、羣衆增收緩慢。按照“農業產業現代化,創業致富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圍繞“深挖土地潛力,提升產出效益”目標,大力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優化存量、提升增量,提高勞動生產率。

實施整治後,全村新增土地500餘畝,其中新增集體土地78畝,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年收入超過6萬元。充分運用雲南大學實驗站等科研機構豐富資源,強化技術指導,提升科技種植水平,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不斷增加產量、提升質量、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糧、糖、茶等傳統產業結構。通過一系列提質增效組合拳,實現面積增加、產量增加、收入增加和勞動量減少、勞動時間減少、種植風險減少的“三增、三減”產業發展格局。同時,盤活富餘勞動力資源,做強新興產業,全面拓寬經濟收入來源渠道,結合實際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確保每個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以上致富技能,不斷拓寬羣衆增收渠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元以上,羣衆獲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強。

來源:西雙版納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