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李金宵

得到爺爺去世的消息,雖是早有心理準備,可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還是無法抑制內心的悲痛,整晚睡不着,淚水止不住地流。第二天趕來,瞻仰了爺爺的儀容,他面容安詳,眼睛微閉,像是平日睡着了一般。只是,他這一睡去,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我的爺爺出生於公元1925年農曆10月26日,彼時正是舊中國風雨飄搖,老百姓水深火熱的時期,卒於2020年農曆冬月初六凌晨1時,此時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爺爺度過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享年96歲。

爺爺的一生從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從百廢待興到經歷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開放,爺爺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從舊到新,從弱到強,從貧窮到衣食無憂,老百姓過上小康生活的全過程。

爺爺早年喪父,失去兄長,後幸得繼父勤勞,讓他得以求學,曾經就讀於大悟宣化中學,畢業於黃陂師範。解放前在黃陂一小任教兩年,爲了家人孩子,解放後回到家鄉任教,先後新建或改建了李衝小學,郭河中學,蔡店小學,姚集小學,八葉小學、雙河小學等。

爺爺當了三十多年模範教師和校長,五五年他管理李衝小學,事蹟登上了當時黃陂日報頭版頭條。當校長期間,他爲人正直,爲教清廉,不沾國家一分一釐財產,不得公家一絲一毫好處,深得所有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尊敬和愛戴。

爺爺一生養育五子二女,爲了把孩子培養成人,成家立業,他喫了數不清的苦。他不打牌、不抽菸、不喝酒,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建設家庭和培養孩子讀書身上,工作之餘回家種田種地,爲一家人的口糧起早貪黑的勞碌。

退休後還有幾個兒子沒安頓,爺爺又一門心思當起了真正的農民,別人退休打牌到處遊玩,他上山砍柴、下田地種麥種穀種花生,犁田打耙,挑草頭栽秧,和壯年勞力去大悟夏店賣小麥、買花生種、捉豬娃,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硬是幹起了年輕人都覺得費力的事。

並不是爺爺他身體特別好,而是他默默地咬牙堅持,覺得是在完成自己未盡的義務。終於,幾個兒子都考上大學了,成家有小孩了,他又去給他們帶孩子,等孩子稍大一點,他又回到蔡店街上,給幾個大點的孫子孫女陪讀,做飯洗衣,那時他已是七十多歲了。

不僅如此,住在燈塔中學旁邊的他,還經常從街上批發部挑東西回來賣給旁邊鄒家灣的居民,賣得最多的是啤酒,那都是他一擔一擔地挑着從田埂走過來的,相當於做了人力車伕來賺取微薄的利潤。

兒子安頓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操着孫子孫女們的心,我們出外打工,他幫忙聯繫,需要什麼手續,他帶着我們到蔡店、黃陂、武漢到處跑。弟弟上大學,他送到學校,安頓好寢室,別人都是爸爸媽媽送去,而只有他是以爺爺的身份送孫子上大學。

一個大家庭,任何小事大事都是他親力親爲。而在公事上,爺爺更是積極主動、無償地擔負起爲姓氏、家族、祖宗傳承保留文墨的大任。他組織編撰族譜,從聯繫家族血脈、手工記載、到工廠監督完成,從祖墳重修,到慶祝錄譜大典,都是以他爲首的一幫人辛勤奔波操持。

論年齡,他是最大的,論做事和喫苦,他又是最多的,大家也都最相信他。參與過的人都知道,那個工作是多麼艱難、繁瑣和勞累!

在任何事情上,爺爺有力捨得出,有錢捨得拿,在村灣公益事業上,無論別人開不開口,他都會拿出一份拿得出手的錢去相助,灣裏做道場、安自來水水管、清河道、做碲房,不要別人多說,他就會拿出錢來支持。

他覺得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灣裏人方便,他自己看着也高興。在奶奶去世後,他一個人生活的很多年裏,灣裏、親戚,誰家有喜事,他都送禮祝賀,他覺得自己兒女多,欠了人家的情,能還時就儘量的多還點。

從七十多年前,爺爺奶奶兩人組成家庭至今,我們整個大家內外已是五十多人的大家庭,雖說兒子孫子外甥孫女外甥女曾孫衆多,可他到九十多歲也沒有忘記每一個人,我們工作忙,他隔段時間就要給每個人打電話,問問工作生活和家庭。

他也經常給我打電話,問我身體好嗎?孩子好嗎?工作一定要認真,把書教好,把伢帶好。接到爺爺的電話,我總是非常愧疚,本應是我們問候老人,卻讓老人來問候我,他還經常關心大兒子的學習,聽說成績好就非常高興,會給錢獎勵。前半個月他過生日時大兒子上學沒去,他還專門安排帶200元錢給他買東西喫。

家裏這麼多後輩,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他都熟悉,誰在哪裏上班,做什麼工作,是什麼學歷,買了什麼車子,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都是他一輩子爲家庭操心,放不下形成的習慣啊!

爺爺的慈愛、寬容、善良、關懷把我們這個大家庭成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我們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兄弟姊妹從沒吵過架、扯過皮。我們表兄妹、表姐妹就像親姊妹一樣,我的大姑母依然是一家之主,主持大局,大伯大媽、爸爸媽媽年齡大了,家中的事都落到了幾個叔叔娘娘身上,他們任勞任怨,忙裏忙外全盤操勞。

在孝順爺爺和長輩身上,二姑媽雖然不在了,可是他的兒子女兒都替他們的媽媽完成未盡的孝道,百倍於我們孫子孫女,大姑媽的兩個女兒也經常給錢送禮物並親自來看望外公,他們都讓我們這些做孫子孫女的無比慚愧。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爺爺直到這次發病當天,才停止看電視。從1986年買電視至今,幾乎從沒間斷過。早上聽《新聞與報紙摘要》,晚上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他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百姓生活,關心國內外局勢。他相信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看着鄉親們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他由衷地感到高興。談起時事與政治局勢,常常令我們感到驚歎。

所謂上慈下孝,代代相傳。爺爺兩年前一次上廁所摔倒,大腿骨折,由於醫院做不了手術,就一直癱瘓在牀,可他絲毫沒有受到後人的嫌棄,兩個兒子在家守着照顧,特別是我的爸爸,爲他端屎端尿,每天抹澡擦藥,從不間斷,從早上天沒亮就下來,到晚上十點左右料理完上去。爺爺的身上沒有一點異味,牀上衣服乾乾淨淨。

幺叔和幺娘每星期回來給他換尿管,帶好喫好喝的。大姑母三叔四叔給予經濟上的資助。大伯大媽我爸爸三個七十左右的後人料理九十多歲的老爸,他們是無比的盡心又盡孝,爺爺不行了,他們沒有感到解脫的喜悅,個個都是非常難過,看着爺爺虛弱難受的表情,他們天天以淚洗面。

爺爺在,感覺那個家永遠都在那兒,每年的春節、清明節、國慶節、爺爺的生日,我們一家子幾十人都要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感覺無比的幸福。爺爺在,不管是七十多歲的長輩們,還是四十出頭的我們,都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家裏還有一片天頂在上面爲我們遮風擋雨,走進家門,我們都是一家人!

爺爺去了,今後我們是親戚,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了,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但我相信,我們的親情一定不會淡,不會散。因爲,爺爺永遠在那兒,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在我們的血液中流淌。

爺爺活到了少有的九十六歲,在他的一生中,教了三十年書,做了二十年農民,爲兒孫操勞了一輩子。除了二姑媽早逝和奶奶的去世給他沉重的打擊外,晚年十多年他過上了幸福又平靜的生活,子女順利平安,孫子外甥學業有成,工作穩定,又都成家有了幸福的小家庭。

爺爺值得驕傲的是他的七個兒女中,有三個大學生,兩個高級教師,一個大學教授。孫子輩中一共14人,本科生有9人,6人從事教育行業,繼承了他的事業。

爺爺走了,可他把他的樂觀、堅韌、正直、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傳承給了我們,無論走在哪裏,兒孫永遠會繼承他的優良傳統,愛國愛家,認真工作,努力生活,做正直人,做樂於奉獻的人,做一個周圍人信得過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爺爺去世後的一個星期裏,天清氣朗,暖陽高照,在寒冷的冬日裏格外難得,彷彿是爺爺送給我們最後的關懷,讓所有給他料理後事的人做事都方便,這是爺爺功德圓滿,接人緣又接天緣。今天,爺爺出殯的日子,天氣陰沉,細雨飄飛,那是老天都在爲你落淚,不捨你離去啊!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這是我家的座右銘,我們所有的後人一定會順着這條路走下去的!爺爺,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投稿&聯絡:[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李金宵授權印象黃陂發佈

關於作者李金宵,女,蔡店人,現在前川五小工作。對生活有一顆感恩之心,對朋友有一種簡單的信任。熱愛工作,努力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