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稱“黃瓜菜”如菠菜般鮮嫩,李時珍說它“通結氣,利腸胃”,曾是兒時美味,如今少人識。

對於農村朋友來說,鄉下最多的植物就是路邊的各種野草,在很多人看來野草四處叢生貌似一無用處,而事實上這些野生植物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只是很少有人關注它們,比如野菜。

說到野菜,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喫過一些,像薺菜、藜蒿、灰灰菜、鼠麴草,貌不驚人的野菜之所以成爲我們飯桌上的美味,得益於野菜的營養和經濟價值。而有些價值不錯的野菜卻不爲人所知,比如今天說到的“黃瓜菜”,如菠菜般鮮嫩,李時珍說它“通結氣,利腸胃”,曾是兒時美味,如今少人識。

地不論南北、境不別城鄉,時不分四季,在農村到處可見葉片翠綠,花葶俊俏、花朵黃澄澄的菊科植物,像蒲公英、苦菜、蘆蒿、地膽頭……而最常見的估計就是“黃瓜菜”了。其葉形寬大葉面油綠,邊緣波狀齒裂形似菠菜,李時珍說它“其花黃,氣如黃瓜”,可以當蔬菜食用,於是就有了“黃瓜菜”這個稱呼。

在農村人們常依野菜的口感味道或用它來命名,“黃瓜菜”就是其中之一,而它真正的名字叫黃鵪菜,是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多分枝,舌狀花花冠黃色,頭狀花序有柄。葉基生提琴狀羽裂深波狀齒,葉柄微具翅。

黃鵪菜又名毛連連、野青菜、黃花枝香草,幼苗葉片邊緣呈波狀開裂,跟薺菜比較像,俗稱“野薺菜”。採摘其幼芽、嫩莖葉及花蕾,用淡鹽水浸泡除去苦味,可以涼拌、燉湯或清炒着喫,滋味鮮美。

黃鵪菜生於山坡草地、溪邊草叢、田間路旁陰涼潮溼處,有很強適應性,甚至磚縫、水泥塊縫隙中都能長出來。將它連根拔出,葉片枯萎後淋上雨水,又可以恢復新鮮,民間稱它“還陽草”。黃鵪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甾醇類、酚酸,鈣及鋅元素營養價值很高。

李時珍說它“通結氣,利腸胃”,當野菜喫有着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等作用,可用於咽痛、乳癰、瘡癤腫毒、急性腎炎及跌打損傷,是清熱消腫“特效藥”。黃鵪菜如菠菜般鮮嫩,是一種上好的養生野菜,在市面上賣20元一斤,曬乾後一斤賣到70多塊。曾是兒時美味,可惜長在路旁少人識,如今淪爲田間雜草。

黃鵪菜葉片寬大翠綠,開花漂亮勃勃生機,既可當蔬菜喫還可以當綠植種植觀賞,雖說在野菜界裏味道一般,卻有着不錯的食用及經濟價值。需要提示一點,野菜營養豐富,不過很多植物的外形比較相似,野菜雖好在採挖時一定請辨識好,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食用。各位朋友,大家喫過“黃瓜菜”?對其價值還有哪些瞭解?歡迎說出您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