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十里街道707所小區,映入眼瞼的是一道道光彩靚麗的風景線——地面更加光亮平整,草地綠植碧綠盎然,樓棟內外煥然一新,違章搭建拆除了,空中"蜘蛛網線"不見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類停放區、健身和休閒娛樂區、生活晾曬區、功能活動室等科學規劃井然有序……老舊小區重新煥發了精氣神,居民心中增添了舒坦勁兒。

曾經的髒亂差,居民怨聲大。267大隊小區是一個有着近30年曆史的"高齡"小區,有居民樓13棟、住戶421戶,主要以267大隊職工爲主,是典型的企改制居民生活區。像這樣的小區多半歷經風吹日曬、人爲損壞、年久失修以及其他原因,樓棟外牆漆面剝落,樓面網線雜亂裸露,地面雜草叢生,再加上小區規劃不合理,居民休閒場地缺失,生活污水無法有效排放,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像這樣的建成於2000年以前、公共設施落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社區因無集體經濟收入,儘管做了很多努力,但對徹底改變小區面貌仍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此,居民怨聲很大,居民的幸福感大大的打了折扣。

如今的改拆建,帶來大變化。根據每個老舊小區的基礎、條件、情況不一的特點,街道借力文明城市創建東風,堅持意願共同徵、內容共同商、方案共同研、過程共同參、效果共同評的五共原則,統籌做好面子與裏子、硬件與軟件、多數與少數的關係,大力實施小區面貌改觀、房屋功能改善、基礎設施改造及居住環境改優等工作。267大隊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後,街道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用於小區環境、水網和電網改造,切實解決了小區建築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環境髒亂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較大營造了文明小區氛圍。77歲趙治延在小區散步時形象地說,"粉刷一新的牆面,就像是給我們的樓房換了一身美麗的新衣裳!""我們一家在這裏住了20多年,小區發行讓房子乾淨整潔、綠化到位,看着這樣嶄新的小區,想想就讓人開心。"一談到小區發行,鐵四局小區的居民喜笑顏開。

"小區改造後,我們將按照改造一個、管好一個的原則,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與社區治理有機結合,共同打造建管並重的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讓小區居民住得更舒心、更放心。"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社區負責人李素華表示。

一些小區改造還增添了智慧功能,綻放了新魅力。今年以來,十里街道嚴格按照《濂溪區城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和"一化、二清、三修、四改、五配套"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先後籌資約2.1億元啓動了省級以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5個,涉及房屋改造約500棟、建築面積約118萬平方米,道路改造約3.7萬平方米,綠化約1.5萬平方米,新建小遊園4處,新(擴)建停車場11個,近1.6萬餘戶居民受益。(十里街道 劉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