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欧洲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文明古国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盖世大保的魔掌和纳粹的爪牙之下,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相信我们的空军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将继续信心满满地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守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01.

随着世界的推移,和世界局势的流转,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来到了尾声,在残酷的亚洲战场局势也开始一点一点的明朗了起来,在亚洲战场上只剩下了两个历史瞬间,整个战场就可以出现清晰的格局了。在斯大林同意出兵,彻底将残余的日本军队涤荡干净和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代表了死亡和毁灭的原子弹,用死亡来给军国主义日本做出最后的宣判,击溃军国主义日本,亚洲战场可以说已经是大局已定。

▲遭受核打击后的广岛

但是与此同时,最为惨烈如同绞肉机一样的欧洲战场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当欧洲战场的局势日渐清晰,这一场世界大战可以说就这样要结束了。说到欧洲战场就不得不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字,那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与将领们剧照

希特勒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者,德意志第三帝国如同雷霆一般崛起,但是也如同闪电一样眨眼之间灰飞烟灭,希特勒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败并不在于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千年幻梦最终没有实现,而在于希特勒在战争的一开始寻找盟友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开始就失败了,从那一刻开始希特勒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02.

希特勒的两个名望最大盟友一个是意大利,另一个是日本,很显然,这两个看似强大和不可一世的盟友其实都没有给他提供任何一点有意义的支持,或者是为它的战略规划提供任何一点动力,相反的一点是这两个盟友都在各个角度上拖着德国的后腿,每当在关键的战略决策点上,带给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大麻烦的不是英国和美国的战略对抗,而是来自于盟友意大利和日本的无理智的战略,德国就需要去解决这些盟友的问题,其中带给希特勒最大麻烦和拖累的那就是自己在欧洲的盟友,就是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当然在另一方面,在东亚地区的日本也没有给他提供任何一点帮助

▲希特勒旧照

按道理或者是按照历史时间线的顺序来说,墨索里尼应该是法西斯主义真正的开山鼻祖,墨索里尼在意大利获得成功,夺取政权的时间要比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来得更早,早在希特勒还在徘徊迷茫的阶段,墨索里尼就已经在意大利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了,而且墨索里尼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之下,最为强大的英国和法国最为忌惮德国,基本上把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放在德国的身上,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法国已经尽最大努力压制了德国,但是依旧还是有一些不放心,德国为意大利吸引了很多的目光,赢得了比较大的战略空间,英国和法国也没有太警戒意大利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合照

这就给了墨索里尼非常大的空间,墨索里尼另辟蹊径,目光不局限于在欧亚大陆上的争霸之上,而是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不远的非洲大陆,墨索里尼决定把自己的主要进攻方向放在北非,希望通过占领北非的土地,可以把当年雄霸一时的罗马帝光的荣光重新照耀在自己的身上,按理来说,墨索里尼的地缘计划要比后来希特勒的全球计划来得更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和低调

03.

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意大利军的实力确确实实是惨不忍睹,意大利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是为这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惨烈的世界大战增添了为数不多的笑料,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只能用喜剧来形容,甚至作为法西斯主义的最初诞生地,意大利军队的战斗成绩和战斗能力都没有后来加入轴心国的傀儡国来的漂亮,以至于对于意大利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嘲笑和调侃可以编成一册笑话书,可见当时的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多糟糕

▲投降的意大利军队

墨索里尼信心满满地出兵北非,在他的脑海里,自己的军队应该像是当年的罗马铁骑一样横扫眼前的一切敌人,可是事实却非常残酷,那就是意大利不但没有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占领北非,反而在北非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甚至被打到了需要向德国军队求援的地步。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旧照

出于对于盟友的帮助,希特勒居然还真的给予了墨索里尼非常多的战争援助,而希特勒的这一个援助决定引起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给德国的军队以及希特勒日后的战略规划的实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德国为了支援意大利插手到了北非战场的泥潭当中,这样德国的战线就拉的得极长,这就造成了自己有限的兵力被分散在了非常广阔的战线之上,造成了自己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兵力减少,对自己在欧亚大陆上的战争局势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隆美尔旧照

可以说因为墨索里尼的无能和意大利军队的糟糕表现,促成了希特勒在战争基本原理上的极大失误,也为日后的灰飞烟灭,走向败亡埋下了伏笔,但是北非的战场上却让另一个德国将领声名鹊起,那就是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关于隆美尔,我们在以后会单独分析。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丘吉尔回忆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