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穴的養生功效與作用


一、如何找到湧泉穴。

    足底,蜷縮於足前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及後三分之二處。

二、湧泉穴出處

  《靈樞·本輸》:“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爲並木。”

三、湧泉穴位解析

    奔泉湧動,湧動,湧動也。泉水也是泉水。本穴意指體內腎經的水份從身體表裏湧出。該穴位是腎經經脈的第一個穴位,它連接着腎經的體表經脈在體內,腎經在體內的高溫高壓水從體表流出,故名。

四、穴位定位法

    仰臥,5趾蹠屈,取穴於足心前部中下凹陷處,約在足底(除足趾外)的前、中1/3的交點,在2、3蹠趾關節後處。

五、簡單的取法

    在足底前1/3處,足趾趾屈時爲凹陷型,即本穴。

    仰臥或俯臥位,5個足趾屈曲,屈足掌,位於足底掌心(約足底中線前1/3處)的正中,即爲本穴。

六、穴的解剖

    具有短屈肌腱、長屈肌腱和第二蚓狀肌,深層爲骨間肌;足底有脛前動脈的弓狀結構;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七、功效。

    養腎益陰,平肝止風。

八、主治疾病。

    昏厥、小兒驚風、癲癇、中暑、中風、昏迷、善恐、警惕性如人將捕之狀,善忘、善怒、咽腫、喉痹、鼻衄、黃疸、嘔吐、噁心、胃痛、股骨後廉痛、水腫、陰跳痛、小腹痛、少腹滿、陰痿、婦人無子、肩背痛、腰痛、股後廉痛、膝至足冷、膝痛、腳氣、霍亂、五指痛不能履地、足心熱、奔豚等。

九、穴位配合。

    配百會,人中,主治暈厥,癲癇,休克;配四神,神門,主治眩暈,失眠,癔症。

十、操作方法

    鍼灸療法:直刺0.3-0.5寸,灸1-3針,或溫灸5-10分鐘。

十一、穴位養生保健

    常言道:“老人安,湧泉常暖。”根據臨牀應用觀察,若每天堅持推揉湧泉穴,能使老人精力充沛,身體素質提高,防病能力增強。根據統計,推搓湧泉穴療法可預防50多種疾病,包括老年性哮喘、腰腿痠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便祕結等。

    將兩側的湧泉穴浸入熱鹽水中。開水以自己能適應爲度,加一點鹽,每天臨睡前泡15~30分鐘。

    用艾灸或隔藥灸湧泉穴,每天一次,使湧泉穴有上升的熱感。

    用按摩手法推揉,輕拍湧泉穴。

    取牀上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再用大拇指從腳後跟向足尖向湧泉穴方向按摩,前後反覆按摩;或用雙手掌自然輕拍湧泉穴,最好以腳底有熱的感覺爲宜。

    取自然體位、仰臥位或俯臥位,用雙腳做交替的摩擦動作,或用腳心蹬揉牀頭或其它器械,該方法同樣可以按摩湧泉穴。

按摩湧泉穴的作用及益處

    輕按湧泉穴,可通過經絡傳遞作用,調節你的植物神經系統,幫助你擴張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活躍腎經內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散氣,有使腎精充足,靈敏靈敏,發育正常,精力充沛,興旺健壯,腰膝健壯,行走有力等功效。

    對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病、眩暈、煩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疾病、怕冷症、腎病等的治療。

    緩解頭痛,眩暈,眼花,咽喉痛,舌幹,失音,小便不利,大便困難,小兒驚風,足心熱,癲癇,霍亂,筋膜炎,昏厥等。

    治療老年哮喘、腰腿痠軟無力、耳聾耳鳴等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