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的考生按照學習方式可以分爲兩類,分別是應用型考生和社會型考生。其中,應用型考生通過高校舉辦的助學點學習或進入高校進行全日制學習的考生, 應用型考生約佔了自考生比重的24%,社會型考生是通過自學或在社會舉辦的助學單位學習的考生,社會型考生約佔了自考生比重的76%。

那麼,應用型考生和社會型考生都有什麼區別呢?

一是學習方式不同。應用型考生的學習方式分爲全日制教學和週末或晚上學習兩種,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即學習由主考學校進行組織,考試由自考辦組織,統考科目只有6門,其他均爲校考。社會型考生以自學爲主,考試科目需要參加每年4月和10月的統考,但安排比較隨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二是難度不同。應用型考生一般被人稱之爲小自考,在學習上,由於有學校的教學保證,還有教材、資料等,知識的掌握更加輕鬆,而且大部分科目爲校考,考試難度比統考科目更簡單,因此,小自考的考試通過率相對比較高。社會型考生一般被人稱之爲大自考,由於缺少學校的教學,缺少教材和資料,全部都是自學,而且統考科目考試難度更大, 社會型考生(大自考)的通過率相對比較低。

三是考試內容、時間不同。自考共有16門科目,社會型考生試卷全部由全國考委和省自考委聯合制定,每年有兩次統一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應用型考生科目分爲校考和統考科目,統考科目不多,試卷同樣由全國考委和省自考委聯合制定,校考科目有學校命題,每年有4次考試機會,分別是每年的1月、6月、7月和12月。

四是學費不同。應用型考生由於因爲需要在學校進行學習,因而需要向學校繳納學費,而社會型考生依靠自學,沒有教材、資料,所以不需要繳納學費,只需要繳納考試費即可,相比而言,社會型考生的費用比應用型考生要低得多。

總而言之,應用型和社會型考生在學歷含金量上並無區別,但在學習方式、學習費用、考試難度、內容以及時間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別,這種差別通俗來說,就是平民玩家和付費玩家的差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