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供應鏈在國民經濟中有多重要?

因爲產業供應鏈完善,2月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有效解決防疫燃眉之急。

因爲供應基礎薄弱,3月印度藥企面臨停產,原因在於原料藥70%進口自中國,但受疫情影響供應中斷。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供應鏈關注度逐漸走高。最近,完成供給側淘汰落後產能後,當下大熱的需求側更是繼續發力產業供應鏈,提效降本、響應消費需求成爲未來趨勢,也意味着產業供應鏈變革正當時。

一、產業鏈的數字化變局

在傳統的企業採購鏈路中,整個流程爲:採購需求—>定製採購計劃/下單—>詢價/處理報價—>物流—>檢驗入庫—>財務付款,外部環節涉及尋找供應商、比價溝通和貨品跟蹤等過程。

然而,這種採購供應鏈也常常呈現“牛鞭效應”,需求者要喫豬肉,最終採購了一頭豬。這類情況的背後,就在於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扭曲放大了終端的消費需求。這種上下游的粗放式發展,不僅造成了資源錯配,也沒有滿足需求,其根源在於缺乏高效協同。

牛鞭效應

這種落後的產業供應鏈本身需要就面臨淘汰,而需求側改革和疫情黑天鵝影響,更是提高了大中小企業提升協同效率的緊迫性。

需求側改革的核心在於降低供給端成本,更好地刺激消費。這兩股宏觀導向,進一步加速了產業供應鏈貫通生產、分配、流通各環節,實現全鏈路的精準協同,轉型成爲必然。同時,疫情黑天鵝影響,加快國內產業供應鏈數字化,企業廠商紛紛以企業採購數字化爲起點實現保供給,促生產。

以傳統採購爲主的供應鏈模式,不僅存在信息孤島、模式單一等問題,疫情一下人員限流、運輸限制等帶來採購成本上升、甚至斷供,危及企業生存。

因此,在政策導向、市場趨勢、企業發展等多股趨勢下,企業採購數字化不可逆轉。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B2B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94萬億元,預計2020年交易規模達31.19萬億元,年增長率超20%。

非但如此,在5G、雲計算、大數據、IoT等新技術推動下,企業採購正處於從電商化邁向智能化的階段。

企業採購環節連接了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供應體系,重點是做到透明、多源。通過電商化的信息公開展示,企業可以提升尋源效率和尋源範圍,但與外部協同上仍然割裂、採購的灰色地帶沒有解決。而智能化則能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內外部採購全鏈路協同,並利用平臺大數據分析提升採購效率,也日益成爲企業採購轉型的選擇。

最近,阿里巴巴1688數字化採購平臺宣佈再次升級,用一站式工具直聯數億商品貨源與千億採購需求,並宣佈與阿里雲重點展開合作,助力傳統企業的採購數字化升級。

二、企業採購颳起閉環風

企業採購上的高效協同要求,也帶了一場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平臺的閉環趨勢。綜合近年的趨勢來看,智能化、數字化、全球化、標準化將是企業採購服務平臺的及格線。

而1688企業採購綜合阿里生態優勢,打造“工具+市場+數據服務”的創新綜合解決方案,從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解決企業的採購痛點。

在上文,我們提到的傳統企業採購模式,整個鏈路長、協調環節多,而且採購、供應商管理與財務部門的分離,十分容易出現信息不透明、資金壓力、物流協調等多個痛點,亟待需要優化。另外在這種模式下,需求方很難及時高效地找到優質適合的供應商,而供應商也因爲展示窗口有限而常常出現“產品堆在倉庫喫灰”。

對此,1688企業採購依託1688積累20年的工廠和貨品資源,協同阿里生態和最新的技術能力,藉助獨有的競爭優勢,以一體化的企業採購模式解決行業痛點。

企業採購數字化首先在於工具的數字化。考慮企業採購日益品牌化的趨勢,1688企業採購基於阿里雲、達摩院、釘釘、阿里媽媽等業務,幫助供應商建立品牌門戶,針對採購方則推出覆蓋了需求、找貨、詢價、下單、物流、結算等一站式數字化工具,有效提升了採購體驗。

如果沒有多元對口的供應貨源,再好的數字化工具也只能當花瓶。對此,1688背後的百萬家工廠發揮了作用,企業採購平臺上整合了海量供應商、貨源和產業集羣,還根據長期對B端服務的理解,搭建了針對不同買家羣體的採購場景,既有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快速進貨或自用需求的海量工業品大市場,也有知名品牌正品專區的工業品牌站,還有專門面對大型企業買家的企業採購公開尋源市場,這種採銷一體的方式,能拓展供應商的渠道,降低獲客成本,也能讓採購方短時間貨比三家,保證了價格透明的優質供給。

除了更深層次匹配供需雙方,1688企業採購還結合阿里雲、菜鳥、網商銀行、阿里安全等,以生態化的服務,覆蓋採購信息、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風控等,掃清信息真實度、採購信任、資金短缺等堵點,兼顧效率與風險,最終促成採購交易。

在標準的解決方案基礎上,1688企業採購針對不同企業還會靈活配置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覆蓋各類企業採購數字化需求。

同樣在採購需求上,園區、大型企業更關注品類的多元、合規、效率、成本和行業關聯度等問題,部分大型企業還會關注內部信息高效協同,相比之下中小企業採購成本最大頭在尋找貨源上,因此也最關注這點。應對痛點、數字化投入的不同,1688企業採購推出了大企業可定製版、工業園區聯合集採等靈活採購方案,讓各類企業採購都能搭上數字化列車。

中聯水泥作爲國內水泥行業龍頭,企業遍及多個省市,也帶來了管控和採購分散的問題。其需要採購大宗物資、生產設備、倉儲/包裝材料等多種品類,對時間、本地服務、採購頻率上要求各不相同,都讓中聯水泥出現驗收不便、結算混亂,採購效率低,投入成本高。

而通過1688企業採購的定製化方案,中聯水泥能線上採購全品類合規物資,可以跨區比對供應商、實時供需匹配、支付結算方式更靈活,而且通過阿里雲服務器,這些採購數據和其內部商城模塊、招標模塊的數據能夠統一管理,智能分析旗下百餘家企業的歷史成交價格、同一物資的不同採購情況,輔助一把手找出規律,進一步縮減採購成本。而這些都能複合國資委對央企的採購要求。

運用1688企業採購後,中聯水泥尋源採購成本平均降低10%-15%,比傳統招標採購節省了40%-60%的時間成本,通過平臺廠商直接供貨單品最大節省了18%的成本,成效顯著。

三、數字化的全產業鏈擴散

採購的基礎價值在於保證採購原料交付、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並在一定週期內降低成本。因此,企業採購數字化,不僅僅企業內部的提升,更是採購鏈路參與各方的全體效率變革。

1688企業採購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兩端一鏈”的基礎平臺,不僅讓採購方降低了內部管理成本,而且平臺直連超300家知名企業集團客戶,也能給20萬餘供應商專屬私域報價渠道,讓工廠獨享線上2000億大企業採購商機,在更短的時間提升交易達成率。而每家企業的降本提效,最終也推動整個行業的效率變革。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上大企業平均節資率約爲8~10%,採購執行效率提升超過60%。

隨着企業採購的數字化,產業供應鏈數字化將切入設計、製造層面,推動新制造的發展,更好地助力經濟內循環。

優化產業供應鏈,本質是利用數字技術優化生產要素的流動和佈局。1688企業採購平臺連接供需兩端,能夠積累海量的供需數據、採購數據,平臺的交易晴雨將成爲數字時代的PMI指數,能夠前瞻產業結構發展和經濟運行方向,及時反應市場供需平衡狀況,防止供給盲目擴充產能。

從更高維度上看,平臺還能推動新制造趨勢,驅動數字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深度重構,實現製造業的智能化、個性化和定製化。結合實際來看,就是整合整個阿里數據,洞察前端、優化產業供應鏈採購,更好地跑通小單起訂、快速反應的柔性製造模式,及時反應需求,更大程度挖掘內需,最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層面的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作者:錢皓、陳國國

編輯:安吉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