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TOP3,流水的挑战者。

对于前三甲的执念,在新能源跑道上格外明显。

“目标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TOP3,并在2025年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市占率。”

这是零跑汽车对未来5年立下的flag,也透露着抢占新能源市场的野心。

当下,造车新势力的前三名分别是蔚来、理想以及小鹏,其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而零跑汽车的累计销量仅为8367辆,与其他新势力相差较远。

此外,根据相关预测显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超过500万辆,而10%的市占率,则意味着年销量要达50万。

这样的目标,对于零跑而言,究竟是“有备而为”还是“一场口嗨”?

三个迥异的产品

“我们不是互联网造车,更不是传统造车企业,我们是一家拥有 IT 基因的汽车公司,我们不玩概念,不讲故事。”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典型跨界造车者。零跑汽车的创始人朱江明之前是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家在全球排名第二的安防监控设备制造企业。而零跑汽车已是朱江明的第三次创业。

或许是理科生的低调,亦或是不懂游戏规则,这个期望把自己打造成“汽车界华为”的企业一度让人怀疑挺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浪淘沙的“第一波”。

在2019年年底,一张盘点国内新造车品牌的图片在业内流传,上面一百多个品牌中,不被看好或者是已经消亡的品牌,被制图者用红色的叉划去了不少,零跑也赫然在列。

“去年那个图里面,我们在哪里都不知道。”朱江明对此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事实上,这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个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选手。

而这种不看好,随着产品的面世,一直延续。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主推高端SUV市场不同,零跑发展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首款车型——S01,是一款双门轿跑掀背车型。售价区间为:11.99-14.99万元。

彼时,零跑给S01定下了全年销量1万辆的目标,然而S01却没有迅速打开市场,2019年仅完成销量目标的十分之一。

花大力气打造的第一款车,月均不过百,市场声音也没激起水花,零跑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单很难看。

一时间,“门外懵汉”、“审美下限”和“纸上谈兵”这三大标签,也烙在了零跑汽车和零跑人身上。

大约一年后,第二款量产车T03来了,依旧不是主流车型。

“这是一台彻头彻尾的Smart forfour,完全看不出原创的痕迹。”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T03的设计稿。

此外,有消息说这款车“有可能是基于2016年长江汽车发布的EV逸酷打造,技术可能相对老旧”。而且基于售价下的成本控制,有些配置会舍弃或者打折。

不过,凭借较低的购入门槛、空间大、智能配置丰富、同级别最高的续航和具备整车OTA能力,零跑T03的销量没有扑街。根据乘联会数据,这款车今年11月卖了1927辆,在部分一线城市的同级市占率已经攀升至首位。

或许,该成绩的“信心”使然,

第三款量产车型零跑C11,正式切入了新势力的主赛道。

这款车是零跑全部资源全力打造的一款产品,朱江明希望“C11能像国内热销的SUV那样成功”。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大多数有号召力的产品处于1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形成了“哑铃形态”的市场,而缺少16-20万元的纯电SUV明星产品。

“C11就是为开启电动汽车下半场而生。”

朱江明谈及自身优势时表明:“无论特斯拉也好、大众也罢,C11在面对它们时,首先是价格有一定的间隔,其次我们的自动驾驶、智能、动力都可以对标。包括品质和配置,我们做得非常均衡。并且在本土化落地上,相信我们比他们也更懂国人的用车习惯。”

最后一张门票

“造车没有200亿元很难做下去”。

事实上,两年前行业中就已经有新造车势力开始出现资金问题,新车上市的承诺一再“跳票”。

众所周知,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支撑其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已经历经四轮融资,但效果并不理想。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天使轮融资金额未知,2018年1月29日Pre-A轮融资4亿元,2018年11月19日A轮融资25亿元,2019年8月3日A+轮融资3.6亿元,累计可知金额为3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零跑汽车就曾透露过B轮融资,但迄今为止仍无消息。

在C11预售发布会现场,零跑明确了又一目标——

计划于2021年正式启动IPO。

近日,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对外表示:“我们要像国内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一样,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零跑汽车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提交IPO文件,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创板实现上市,并且IPO前还将进行一轮融资。”

“零跑很可能是他们(资本方)最后的一张门票。”朱江明称。一些投资者认为,就市值和产品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真正的玩家不在传统车企。

而为了得到仅有的门票,近来,零跑汽车的表现实属不俗。

10月,零跑发布了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这是继特斯拉推出 FSD芯片后,全球第二家车企推出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

“使用自己的芯片,意味着以后可以不受制于供应商,而随时可以对于车辆的自动驾驶等功能进行OTA或者FOTA升级。”这一步,零跑走在了蔚来、小鹏和理想等车企前列。

除了技术傍身,动作频频的零跑在生产上也做出了努力。

11月,零跑汽车全资收购了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就此告别在生产上对长江乘用车的依靠,获得了“造车资质”。

此前,零跑与蔚来由代工实现产品制造的模式相似,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产品无法自主管控,是企业发展的束缚性因素之一。此次对新福达的收购,不仅让零跑实现了乘用车生产自主化,更是为零跑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赛道的拓宽有望助零跑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除了获得生产资质,亮出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等,零跑汽车最近在销量端的表现也颇为积极。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零跑11月总销量2032辆,环比上涨17 %,排在造车新势力第六位。

但如今看来,不管是最后一张门票还是进入TOP3,零跑汽车的定论,却下得有些“早而不实”,其未来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

“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那样有上千万辆的销售规模。”事实上,理科生零跑的说话方式向来如此。

相关文章